1、盐阜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2月 日课题 马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珍爱现今社会、努力学习、争取成才,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 3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学法指导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相关链接“说” 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
2、说”即谈马、论马。特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通常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课前预习知识预习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千里马” 指 人才; “伯乐” 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文
3、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7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课堂探究一把握结构,疏通文意1本文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2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
4、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3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
5、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见解,4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思考: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 ”啊?因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
6、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之情。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 连用构成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发出感慨。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二内容探究1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明确: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
7、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同意。因为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 , 不能把千里马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一般对待千里马,千里马就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不同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没有伯乐,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一定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 吗? 明确: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
8、情。 5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 ,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 ,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
9、,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7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 ;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 ;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 ;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2)如果是伯乐,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发现人才,像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对刘翔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4)在21世纪
10、,并不是缺少伯乐,而是千里马太多.在今天,竞争是残酷的,你若一直在等待伯乐,你将永远在原地踏步,你将永远不能起跑。那么又何来的冠亚军呢?我们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能做的是发奋图强,埋头苦干,我们要做的是让完美的自己鹤立鸡群,让优秀的自己锋芒毕露,让全面的自己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吸引伯乐的目光。(5)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8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
11、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1)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埋没只会在一时,而不是一世,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2)如果觉得自己是个人才,也不能在家坐等伯乐上门,而要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善于推销自己,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这块金子不被埋没,早日发光。(3)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像刘翔那样的千里马。(4) “千里马” 之所以称为“千里马 ”,就是异于常人,所以有才能的你,不论是否有伯乐都不要放弃机会,展现自己,别让一肚子的学识烂在肚里,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最后“悲守穷庐”, “将复何
12、及!”(5)假如我是千里马,我将不会惧怕平凡,因为我可以在平凡中“ 头悬梁,锥刺股”,蓄势待发,我要用完美去诠释我的不凡。(6) 假如我是千里马,我会尽情地展示自己,尽情地发挥,把自己的才能毫不保留的展示出来年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器重我。9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与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不矛盾。两者的角度不同, 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强调的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10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你订为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呢?示例一:先有伯乐。物尽其用才能体现价值。如果让一个擅长细致工作的人去扛重物,他
13、永远也不可能做好,让一个大力士去做细致的工作,他会非常郁闷。如果没有伯乐去发掘,只是一味地让大力士去做细致的工作,让心灵手巧的人去扛重物,那千里马是永远也不会有的。要想成为千里马,就必须有伯乐的存在。所以先有伯乐。示例二:先有千里马。千里马就是千里马,千里马的能力是日行千里,这个能力始终存在,不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当千里马跑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看见,于是对其产生敬佩,认识到了这就是千里马。金子到哪里都是发光的,千里马到哪里都是千里马。在伯乐发现千里马之前,千里马就已经存在,是千里马的出现才造就了伯乐。11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示例: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是本文的中心论
14、点。提出中心论点后即列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接着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 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另一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心论点。三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巩固当堂1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训练练习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 “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 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5、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3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伯乐” 比喻 , “千里马”比喻 , “食马者” 比喻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示例: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 DNA 的奥秘。 5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古人?A 韩 愈 怀
16、才不遇写文学 B 苏 秦 悬梁刺股发愤C 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6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反复实践,多次接触,相马和宰牛的技术高超,是钻研业务专心致志所引起的移情,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所以伯乐相马无非马,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7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秦穆公重用商
17、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统一了全国。(2)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3)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就是一个伯乐。(4)华罗庚获得数学大奖后,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他的小学数学老师,是这位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才。(5)奥运冠军刘翔,以前是学跳高的,是他现在的教练发现他跨越方面的天赋,所以收归旗下,精心培养,才有奥运会上那“ 惊人的一跨”。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那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赏识,并懂得任用这样的人才,发掘出他最大的潜能。课后作业一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马价十倍 战国策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
18、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解释加点词: 比 三旦立于市( ) 伯乐 还 而视之( )2划停顿: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3翻译句子:伯乐还而视之,去而 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 4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1连续、接连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3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离开时再回过头去看一了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4 (1)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2)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3)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二片断写作练习马说中,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暗示了人才的被埋没。每个人都非常同情不被重视的人才。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请你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说。不超过300字。反思总结格言警句: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唐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