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

上传人:s36f12 文档编号:532243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八章资 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和剩余价值的产生,本章学习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深刻理解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基本规律,明确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2,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和15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弗洛伦撒、米兰等城市以及法国的马赛、巴黎,德国的科伦以及英国的伦敦等地区。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

2、。,3,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萌芽的。,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条件好的,条件差的,富有者,贫困者,扩大生产,破产,小商品 生产者,5,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萌芽的。,商业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商人,小商品生产者,包买商,失去 独立性,小商品生产者,媒介,控制,依赖,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地主,货币地租,农民,处境险恶,追 求,缴 纳,盘剥,出售产品,商人,8,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萌芽的。,商业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3、系的形成。,9,2、资本原始积累,(1)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2)过程: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3)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资本原始积累,剥夺农民土地,无产者,掠夺货币财富,11,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纱厂的

4、纺织女工,19世纪末的日本缫丝女工,12,南非金矿黑人矿工,美国南北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奴隶市场,拉丁美洲一座糖厂中的黑奴劳动,13,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国军队,14,15,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一方面,工厂制度是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两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16,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的 统 治,产业革命,17,1769年英国制造的阿克赖特纺织机,1770

5、年珍妮纺纱机,1856年出现的贝塞麦式转炉炼钢,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18,J瓦特,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上展出的蒸汽机,19,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2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的 统 治,产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21,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

6、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的。,22,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23,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商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其中G=G+G,G表示更多的货币,是资本的增殖额。,24,区别:,W G W G W G,2)流通内容不同,1)流通形式不同,GWG,3)流通目的不同,4)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25,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

7、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及生产了剩余价值。,矛盾的表现: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值。,26,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GWG,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27,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28,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9,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1)会不会发生在GW阶

8、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30,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1,二、劳动力的买和卖,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里,人的这种劳动能力都是存在的,都是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才成为商品。,32,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

9、资料,33,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34,决定,=,劳动力的价值还有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35,36,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37,(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10、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38,(3)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表面上的等价交换,事实上是资本占有,进行劳动力买卖的流通领域,曾经被资产阶级描绘成“自由”、“平等”原则所支配的人间乐园。在这里,资本家是货币所有者,工人是劳动力所有者。一方愿买,一方愿卖,买卖双方作为自由的、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彼此之间作为独立的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实行等价交换。但是,一离开喧闹的劳动力市场,进入神秘的工厂大门之后,就会看到一个罪恶的世界。这里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

11、、“平等”,都烟消云散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暴露无遗。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都包藏在这个生产过程之中。,39,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家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便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钱生钱”的艺术,40,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形成,41,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元 6小时,生产资料,15元,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6小时,

12、创造新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2元,布2米 10元,辅料1套 2元,例题,价值 15元,42,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43,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元 12小时,生产资料,27元,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2小时,创造新价值6元,劳动力价值,24元,布4米 20元,辅料2套 4元,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30元 =,24,+ 3,+ 3,例题,44,3、价值增殖过程

13、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6小时,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 作 日(12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45,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资本的本质,46,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47,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48,原有价值 , 价值量f k,使

14、原有价 ,能产生,转移,没有变化,增殖,剩余价值,劳动力,49,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新产品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50,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又重新创造出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的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着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51,划分意义,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

15、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 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公式:,52,三、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率 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53,2、表示方法,一种是物化劳动表示方法: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另一种是活劳动表示法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的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54,3,影响剩余价值的因素,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16、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m)和雇佣工人的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v),有:M=m/v*V= m*V从长期来看,剩余价值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55,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6,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57,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58,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历程,59,60,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运动,6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1)最低界限:工作日不得小于或等

17、于必要时间。 (2)最高界限:一是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须每天有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吃饭等,一边恢复劳动力;二是道德界限,工人在一天内总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动、社会活动及文化生活(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3)在以上界限内,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62,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63,0,4,8,必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6,2,工作日(8小时),6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18、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65,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一般企业:8小时/双,个别企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4小时/双,提高劳动生产率,66,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追求剩余价值 激烈的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整个社会资本家,67,生产剩余价值两种方法

19、的联系:,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 -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68,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6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a、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值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b、剩余生产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就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c、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正式由于资产阶级为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地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房展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70,7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