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与我的家庭.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531291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我的家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与我的家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与我的家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我的家庭借着国庆七天长假,我回到了我的家乡,追逐着那过去已久的历史。询问了爷爷关于过去的年代他所知道的重大事件之后,我略知一二,为了探个究竟,周三的早上,我来到了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它屹立在乐昌梅花镇后山的半山坡上,红色大理石镶嵌着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十个大字,闪闪发光,使整个门楼庄严肃穆,气派不凡;革命烈士纪念碑蕴含着“红七军”字样的独特造型,有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给人以遐想,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它是为了纪念 1930 年牺牲的红七军而建立的。进入纪念园,我参观了纪念馆,里面有许多当时红七军用过的一些武器,衣物,还有一些残旧不堪的书籍,书信以及刊物报道。红七军是我党领导

2、的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它们的诞生不仅给全国红军增添了新的血液,而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红七军、红八军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转战各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武装斗争经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拓展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0 年 9 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政委邓小平等率领红七军离开广西右江,途经湖南武岗、道州、江华,进入广东连县、乐昌境内。1930 年 10 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开始了

3、历时 6 个月,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纵横 7000 里的“小长征” ,先后历经激战长安、武岗失利、全州转折、风雪江华、连城烈火、血溅梅花、武水受阻,乐昌失散,兴国会师的坎坷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在艰苦的转战中,红七军一直坚持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反动军阀的势力。1931 年 2 月 1 日,红七军指挥部设在莲花祠。2 月 2 日中午,国民党邓辉军团以 4 个团的兵力尾追扑来。红七军首长根据敌强我弱、人员伤亡严重的情形,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更严重的伤亡,决定实行战略转移。撤退到大坪杨家寨后,2 月 5 日,红七军经长来、杨溪强渡武江,向仁化、江西崇义方向前进。7 月,

4、红七军在江西于都桥头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令人悲痛的是一些伤员病号转移到红云、湖洞时,因天寒缺药,不久又被国民党军发现,用机枪轮番扫射,大多壮烈牺牲,剩下少数未被发现的伤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逐批回队伍去了。红七军在梅花村的战斗,共消灭敌人一千多人,红七军伤亡也较严重,58团一营营长李谦等七百多名官兵在战中英勇牺牲,长眠于梅花大地。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梅花洞的高山深谷,染红了粤北土地。接着我来到了梅花镇梅花村委会石围村莲花祠,就是当年红七军与国民党作战时指挥部的旧址。我阅览了相关文件刊物所知,莲花祠建于民国二十年,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 7.6 米、进深一间 10 米、面积 77 平方

5、米;1978 年经乐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为了不骚扰当地群众,邓小平将指挥部设在了梅花东部的莲花庙里。红七军驻村后,严格执行红军铁的纪律,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然而,在红七军刚开展工作不久就接到情报:粤敌邓辉一个团人马从连县方向前来进犯。军前委根据当时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认为消灭敌人一个团不成问题,而且,如果这一仗打胜了,不仅可以扩大红七军在粤湘两省的政治影响,还可以用缴获敌人的装备来武装红军。红七军前委决定,在梅花迎击敌人。于是,一场阻击战迫在眉睫。谁知一经接触方知侦探报告有误。敌人有三团之众,且有两团是由乐昌赶来的生力军。这种情境之下,邓小平、张云逸等军部首长

6、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缩编前为 20 师师长、缩编后为 58 团 1 营营长的李谦在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人的冷枪射中腹部,长眠在梅花这块土地上。红七军就是在庙宇附近打响了战斗史上最为壮烈的一场血战,这个庙宇就是前线指挥部。据说,在后来开荒的时候,老百姓在这里挖到很多子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乐昌人民精心看护和保护着多处红军烈士墓,如五山镇大坪的红军烈士墓、九峰浆源红军烈士墓、红七军师长李谦烈士墓、牛金窝红四军烈士墓、石下长征红军烈士墓、坪田长征红军烈士墓等。 讲家族故事,学中国近现代史,似乎在聆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最初的完全封闭,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娘胎环境,到后来的走出娘

7、胎的惶恐和不适应,为了生存,在成长路上苦苦追寻和挣扎。回忆与思考之后,我想每一个中国家庭都与中国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应该说每个国家的兴亡都与他的人民密切相关,而每个家庭的兴起衰败都是它所在国家的生动缩影。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家为小国,国为大家。国家和平了,家也就安宁了。试想,国家不安定的时候,合家团聚是多大的奢望。国家发达了,家也就富裕了,清朝没落的时候,饿死了多少平民百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饱一顿饿一顿?而在改国开放之后,我的家,我们中国的好多家庭都一步一步远离了温饱线,奔小康。一个家和一个国同呼吸共命运,感受着彼此的成长,共同期待着安定,和谐,发展。不管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少悲哀和不幸,留给我们多少惨不忍睹的噩梦。我们太多的惋惜,太多的遗憾,甚至太多刻骨铭心的恨和伤。但我们不可否认正是那些悲哀的欺辱史督促我们清醒,逼迫我们去追寻自强的路。然后,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社会主义,才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属于 21 世纪的国。在近代史的变化中,才有了自己的土地,才有了公平公正的工作条件,才有了期待和追求梦想的勇气,才有了我新时期的温暖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