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链接”的阅读,能够说出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2、在熟读基础上,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探究蜀相的内容和主旨。3、当堂背诵全诗。学习重、难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的运用。学习方法:诵读法、练习法。 知识链接:1、诗人生平简介杜甫:杜甫(公元 712770 年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 ,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 岁到长安求官,过了 10 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
2、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 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 。流落四川八年,57 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 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
3、极见功力。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 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4、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 、 春望等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 、 “三别”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登岳阳楼 、 登高 、 秋兴 、 阁夜等大量名作。 蜀相就是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祠堂时所作。2、写
5、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 。3、律诗常识: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 1,2 句)称“首联” ,第二联(第3,4 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 5,6 句)称“颈联” ,第四联(第 7,8 句)称“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绝句也是一样) 。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所以,首联又可
6、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七律诵读主要可分为 “二二二一”式和“二二一二”式。4、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意”是读者之“意” , “逆”是探究、追溯的意思;“志”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所谓“以意逆志” ,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是指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本解读:知人论世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_ 诗人,与李白并称
7、为“李杜”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 “_”。 他的诗被誉为 “_”, 后人尊称他为 “_” 。 杜甫所处的时代如何?简单概括。一句话概括“你认为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意逆志1、如果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将题目蜀相改为诸葛祠 (2)映阶碧草自(改为“尽” )春色,隔叶黄鹂空(改为“皆” )好音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的“英雄”指什么人?本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延伸训练: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