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教师用书:第13课 东汉的兴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7478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教师用书:第13课 东汉的兴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教师用书:第13课 东汉的兴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教师用书:第13课 东汉的兴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部编版教师用书:第13课 东汉的兴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3 课 东汉的兴亡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识与技能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难点东汉灭亡的原因。创设情境东汉印象多媒体出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错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导语: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

2、帝刘彻的文韬武略。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一起踏寻东汉的文物古迹,学习第 13 课东汉的兴亡 。一、东汉的建立1新莽篡汉教师讲解: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 9 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多媒体出示材料: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宋书礼志序知识拓展:王莽改制教师讲解: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和

3、官名县名进行改革。由于政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民的不满。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民生。2东汉建立教师讲解: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公元 17 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汉朝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 25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请同学们动笔制作两汉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以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东汉政权的建立。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

4、作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轴。二、东汉的兴衰1光武中兴创设情境: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学生:学习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建武十七年) 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 “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 ”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 ,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问题探究一:光武帝以“柔道”治理天下,他具体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学生:减轻农民负担、惩治腐败、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探究二:他最后采取哪些措施

5、来解决这些问题?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 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光武帝纪材料二 其令司隶、州牧各实 所部,省减吏员。 县国不足置 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 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学生:阅读归纳。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教师补充:此外,光武帝着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大力提倡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你知道汉光武帝时期“强项令”董宣的故事吗?学生: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

6、的仆人杀人后藏匿在湖阳公主家中,董宣乘公主外出的机会将这个仆人正法。湖阳公主企图借弟弟光武帝的威势压倒董宣,可董宣不买账,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不肯违心认错,被光武帝封为“强项令” 。问题探究三: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学生: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过渡:汉光武帝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朝政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2东汉的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材料一 东汉后期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汉桓帝建和元年, “二月,荆、扬二

7、州,人多饿死” 。永兴元年, “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 ,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后汉书桓帝纪材料二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问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学生:民不聊生、政治腐败。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皇帝早逝幼主即位(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皇帝早逝问题: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教师过渡: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导致中央政权变得衰弱混乱,政治上也变得越来越黑暗,到了东汉末

8、年由于灾害不断,最终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三、农民起义频发黄巾起义材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 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 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 动”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学生:不满与反抗。问题二:依据材料二,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学生: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教师讲解:黄巾起义:东汉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而朝廷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

9、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最终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已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公元 25 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第 13 课 东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