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67166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七章 3 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知识梳理一、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 K 表示。2表达式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K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cp(C)cq(D)cm(A)cn(B)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实例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关系式N2(g)3H 2(g)2NH3(g)K

2、1c2(NH3)c(N2)c3(H2)N2(g) H2(g)NH3(g)12 32K2c(NH3)c12 (N2)c32 (H2)2NH3(g)N2(g)3H 2(g)K3c(N2)c3(H2)c2(NH3)K2 K1(或 K 1)12K31K14.意义(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当 K105 时,该反应进行的基本完全)(2)K 只受 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5应用(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来说,一定温度下的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K 值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反应

3、物转化率越大 越大 越大 越小 越高越小 越小 越小 越大 越低(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称为浓度商。cc(C)cd(D)ca(A)cb(B)Qcv逆 K 反 应 处 于 化 学 平 衡 状 态 , v正 v逆K 反 应 向 逆 反 应 方 向 进 行 , v正 0。( )(5)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也不同。( )(6)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7)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1) (

4、2) (3) (4) (5) (6) (7) 2(教材改编题)已知反应 A(g)3B(g) 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c(A)2.0 molL1 、c(B)2.0 molL 1 、 c(C)1.0 molL 1 ,则 K_。答案:K 0.062 5c3(C)c(A)c3(B)3(2016高考上海卷)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 CO2 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 CO2 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4H 2(g) CH4(g)2H 2O(g)Ru 已知 H2 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温度从 300 升至 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

5、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v 正 v 逆 平衡常数 K 转化率 解析:由题意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时 v 正 、v 逆 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则 K减小,转化率减小。答案:v 正 v 逆 平衡常数 K 转化率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1)关于 H2O 的浓度问题稀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虽然 H2O 参与反应,但是 H2O 只作为溶剂,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如 NH4ClH 2ONH3H2OHCl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HCl)c(NH3H2O)c(NH4Cl)H 2O 的状态不是液态而是气态时,则需要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2)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数

6、据是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的浓度,更不能将物质的量代入。(3)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及相应的平衡常数。因此,要注意使用与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平衡常数。(2016高考海南卷)顺 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v(正) k(正)c(顺) 和 v(逆) k(逆)c (反),k( 正)和 k(逆) 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t 1 温度下,k (正)0.006 s1 ,k (逆)0.002 s1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1_;该反应的活化能

7、Ea(正) 小于 Ea(逆) ,则 H_0(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2)t2 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填曲线编号) ,平衡常数值 K2_;温度 t2_t1(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判断理由是_。解析 (1)根据 v(正)k (正)c( 顺),k(正)0.006 s1 ,则 v(正)0.006c( 顺);v(逆)k( 逆)c( 反) ,k (逆)0.002 s1 ,则 v(逆)0.002c(反) ,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0.006c(顺)0.002c (反 ),K 1c (反)/c(顺)0.006/0.0023;该反应的活

8、化能 Ea(正)小于 Ea(逆) ,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H 小于 0。(2)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且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则符合条件的曲线是 B;设顺式异构体的起始浓度为 x,该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相等,均为 1,则平衡时,顺式异构体浓度为 0.3x,反式异构体浓度为 0.7x,所以平衡常数值 K20.7x 0.3x7/3,因为 K1K2,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温度 t2 大于 t1。答案 (1)3 小于(2)B 7/3 大于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t2 温度下,该反应的逆反

9、应的平衡常数是多少?(2)t1 温度下,某时刻该反应的 c(反)c(顺) 3.5,此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如何?答案:(1)K 。c(顺 )c(反 ) 0.30.7 37(2)t1 温度下,某时刻 c(反)c(顺) 3.53,此时 v(逆)v(正),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题组一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1(2017高考天津卷)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 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 5 。已知:Ni(CO) 4 的沸点为 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

10、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 3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第二阶段,Ni(CO) 4 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生成 Ni(CO)44v 生成 (CO)解析:选 B。增加 c(CO),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 项错误;第一阶段, 50 时,反应速率较快且 Ni(CO)4 为气态,能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B 项正确;相同温度下,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230 时,第二阶段的平衡常数 K510 4,反应进行的程

11、度大,故 Ni(CO)4 分解率较高,C 项错误;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4v 生成 Ni(CO)4v 生成 (CO),D 项错误。2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 NaNO3(s)ClNO(g) K 1 H 1v(逆)D80 达到平衡时,测得 n(CO)0.3 mol,则 Ni(CO)4 的平衡浓度为 2 mol/L解析:选 C。根据表格所示,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正确;25 时 K 210 5 ,B 项正确;c4(CO)cNi(CO)4 15104Qc 82,平衡逆向移动,v(正) S(l)S(s)。(3)熵

12、变生成物的总熵反应物的总熵。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判据(2)一般规律H0 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H0,S 0,S0 时,高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对于一个特定的气相反应,熵变的大小取决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大小。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2016高考全国卷,27(1)C 3H6(g)NH 3(g) O2(g)=C3H3N(g)3H 2O(g) 32H 515 kJmol1 和 C3H6(g)O 2(g)=C3H4O(g)H 2O(g) H353 kJmol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 )(2)(2015高考天津卷)Na 与 H2O 的

13、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3)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4)2NO(g)2CO(g)= =N2(g) 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0。( )(5)(2017高考江苏卷)反应 N2(g)3H 2(g)2NH3(g)的 H0。( )(6)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7)10 的水结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 )答案:(1) (2) (3) (4) (5) (6) (7) 2(教材改编题)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S0B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CO(g),

14、S0CH 2O(g)变成液态水,S0DCaCO 3(s)加热分解为 CaO(s)和 CO2(g),S0解析:选 C。C 项,H 2O(g)变成液态水,熵值减小,故 S0 时,G 0, S0 ,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当 H0,S0 时,高温下 G37.301/0.184 05 K202.7 K,即温度高于 202.7 K 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答案:温度高于 202.7 K 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焓变、熵变和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H S H TS 反应情况 负值 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正值 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低温为正;高温为负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能自发进行 低温为负;高温为正

15、低温时能自发进行;高温时不能自发进行题组一 熵判据与焓判据1(2018宿迁期末测试)下列反应过程中, H0 且 S0 的是( )AN 2(g)3H 2(g)2NH3(g)BCaCO 3(s)=CaO(s)CO 2(g)C4Al(s)3O 2(g)=2Al2O3(s)DHCl(aq)NaOH(aq)= =NaCl(aq)H 2O(l)解析:选 B。A 是熵减的放热反应;C 是熵减的放热反应;D 是放热反应。2已知:(NH 4)2CO3(s)=NH4HCO3(s)NH 3(g) H74.9 kJmo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都大于 0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

16、行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解析:选 A。该反应的 H74.9 kJmol1 0,因为反应前为固体,反应后有气体生成,所以混乱度增加,熵变大于 0,A 正确;吸热反应也可能自发进行,B 错误;熵增加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C 错误;有些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如碳的燃烧,而有些吸热反应却能自发进行,如 NH4Cl 与 Ba(OH)2 的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根据 H 与 S 综合分析,D 错误。题组二 复合判据与自发反应3(2018西安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

17、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反应 NH3(g)HCl(g)= =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H0解析:选 C。A 项,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自发反应进行的也不一定较快,错误;B 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H0,该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错误;C项,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只要 G HTS0,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正确;D 项,反应 NH3(g)HCl(g)= =NH4Cl(s)

18、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GHT S0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解析:选 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当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H0 ,A 错误;因为相同温度下,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 n 倍,则化学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n 次方,所以反应 2H2(g)2I 2(g)4HI(g)的平衡常数为 K2,B 错误;根据G HTS 判断,对于 H0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 G0,S0,即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对于 B 项,H0,S0,若使反应自发进行,即 HTS0,在任何温度下,都有 HTS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

19、应C该反应能自发进行D不能确定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解析:选 B。H0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A 错误;由 HTS2 171 kJmol1 298 K0.635 5 kJmol1 K1 0 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 、D 错误。3.(2018商丘模拟)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CO2 和 H2,发生反应:CO 2(g)H 2(g)HCOOH(g),测得平衡体系中 CO2 的百分含量(CO 2%)与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理量中, a 点大于 b点的是(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HCOOH(g)的浓度 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A BC D解析:选 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a 点的

20、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 b 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 CO2 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COOH(g) 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将减小,即 a 点的 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大于 b 点,、正确。4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 2(g)2CO 2(g)CH2=CH2(g)4H 2O(g);已知温度对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 MKNC生成乙烯的速率:v(N) 一定大于 v(M)D当温度高于 250 ,升高温度,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解析:选 C。升高温度

21、 CO2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 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B 正确;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催化剂在 250 时催化活性最高,温度继续升高,其催化效率降低,所以 v(N)有可能小于 v(M),C 错误,D 正确。5(2018大连模拟)某温度下,将 3 mol A 和 2 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 , 5 min 后达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 ca(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B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B 的转

22、化率为( )A60% B40%C24% D4%解析:选 A。扩大容器容积为原来的 10 倍,B 的转化率不变,则 a1,A(g)B(g) C(g)D(g)起始(mol): 3 2 0 0变化(mol): x x x x平衡(mol): 3x 2x x x根据平衡浓度的关系,(3x) (2x)xx,解得 x1.2,则 B 的转化率为 1.2 mol/2 mol100%60%,A 项正确。6.(2018衡水中学高三期末)在容积均为 1 L 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镍粉并充入 1 mo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当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测

23、得 Ni(CO)4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 K(T1)K(T2)B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b 容器中 v 正 (CO)v 逆 (CO)C达到平衡时,a 、b、c 中 CO 的转化率为 bacD减压或升温可将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 c 中的平衡状态解析:选 D。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因此再结合 a、 b、c 三容器对应数值知,a容器中反应未达到平衡,bc 的变化则说明随温度升高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b 容器未必达到平衡状态,则 b 容器中 v 正 (CO)不一定等于 v 逆

24、 (CO),B 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平衡左移,K 值减小,CO 转化率减小,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abc,C 错误;结合 A 项分析知,升温可使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 c 中的平衡状态,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导致 Ni(CO)4 浓度变小,即可使 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 c 中的平衡状态,D 正确。7(2018成都模拟)工业上用 DME 法以 H2 和 CO 为原料生产甲醚(CH 3OCH3)。其原理是在同一容器中发生如下两个连续反应:2H 2(g)CO(g) CH3OH(g)2CH 3OH(g)CH3OCH3(g)H 2O(g)改变温度,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5、)温度()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CO 转化率 (%) 92 87 82 80 72 65 62CH3OCH3 产率(%) 33 45 77 79 62 58 52A.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290 时反应平衡常数值达到最大C反应与中 CH3OH 的消耗速率一定相等D增大压强能增大 CH3OCH3 产率解析:选 D。从反应来看,温度升高, CO 转化率一直在减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反应在较低温度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甲醚的产率主要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产率降低,说明反应也是放热反应,A 错误;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并不是一个概念,B 错误;反应与中 CH3OH 的消

26、耗速率不相等,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反应,C 错误;增大压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 c(CH3OH)增大,从而使反应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CH3OCH3 产率增大, D 正确。8(2018安徽“学普”联考) 已知反应 X(g)Y(g) R(g)Q(g) 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2 mol X 和 0.8 mol Y,反应初始4 s 内 v(X)0.005 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A.4 s 时容器内 c(Y)0.76

27、mol/LB830 达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80%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1 200 时反应 R(g)Q(g) X(g)Y(g)的平衡常数 K0.4解析:选 B。反应初始 4 s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 v(X)0.005 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v(Y)v(X) 0.005 mol/(Ls),则 4 s 内 c(Y)0.005 mol/(Ls)4 s 0.02 mol/L,Y 的起始浓度为 0.4 mol/L,故 4 s 时 c(Y)0.4 mol/L0.02 0.8 mol2 Lmol/L0.38 mol/L,A 错误;设平衡时 X 的浓度

28、变化量为 x,则:X(g) Y(g)R(g)Q(g)开始(mol/L): 0.1 0.4 0 0变化(mol/L): x x x x平衡(mol/L): 0.1x 0.4x x x故 1.0,解得 x0.08,所以平衡时 X 的转化率为x2(0.1 x)(0.4 x)100%80%,B 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0.08 mol/L0.1 mol/L平衡逆向移动,C 错误;1 200 时反应 X(g)Y(g) R(g)Q(g)的平衡常数值为 0.4,所以 1 200 时反应 R(g)Q(g) X(g)Y(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2.5,D 错误。10.49(2015高

29、考天津卷)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60% 、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 Y、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 与 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1D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 0.4 molL1解析:选 D。A.根据再次加入 1 mol Z(g),平衡后,X、Y、Z 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因此 m 2。B.由于温度没有变化,

30、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不变。C.因为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的反应物,因此二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一样,都为 4 mol,而平衡后 Z 的体积分数为 10%,故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为 4 mol10%0.4 mol,容器体积为 2 L,则 Z 的浓度为 0.2 molL1 。10(2018遂宁诊断)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 B(g)zC(g),图 1 表示 T 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表示为

31、2A(g)B(g) C(g) H 0,错误; B 项,根据图 1 知 05 min 内,A、B 、C 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4 mol、0.2 mol、 0.2 mol,该反应可表示为 2A(g)B(g) C(g),反应达平衡时 A、B、C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0.2 molL1 、0.1 molL1 、0.1 molL1 ,故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5,错误;C 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容器的c(C)c2(A)c(B)容积保持不变,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恒量,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 项,根据图 1知 T 时反应达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为 0.25,在第 6

32、min 时再向体系中充入 0.4 mol C,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大于 0.25,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8成都阶段测试)汽车尾气里含有的 NO 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 2(g)2NO(g) H0已知该反应在 2 404 时,平衡常数 K6.410 3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2)该温度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N2 和 O2 各 1 mol,平衡时,N 2 的转化率是_%(保留整数)。(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 N2、O 2、NO 的浓度分别为 2.5101 mol

33、L1 、4.010 2 molL1 和 3.0103 molL 1,此时反应_( 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4)将 N2、O 2 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N2 和 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 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 NO 的体积分数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解析:(2)N 2(g)O 2(g)2NO(g)起始/mol 1 1 0变化/mol x x 2x平衡/mol 1x 1x 2xK 6.4

34、103 ,得 x0.04,N 2 的转化率为 100%4% 。(2x2)2 (1 x2 )2 0.04 mol1 mol(3)Qc 9.010 4 6.4103 ,所以反应向正反(3.010 3)2(2.510 1)(4.010 2)应方向进行。(4)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A 项正确;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但NO 的平衡浓度不变,B 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C 项正确。(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N2 和 O2,达到

35、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 NO,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故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平衡混合气中 NO 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1)K (2)4c2(NO)c(N2)c(O2)(3)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 9.010 4 K6.410 3(3.010 3)2(2.510 1)(4.010 2)(4)AC (5)不变12(1)(2016高考四川卷改编) 在一定条件下 CO(g)H 2O(g)CO2(g)H 2(g),当 CO与 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5,达平衡时,CO 转化了 。若 a kg 含 Ca5(PO4)3F(相56对分子质量为 504)的质量分数为 10%

36、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 b%的 Ca5(PO4)3F 转化为P4,将产生的 CO 与 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 13 混合,则在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 H2_kg。已知:4Ca 5(PO4)3F18SiO 230C 2CaF230CO18CaSiO 33P 4= = = = =高 温 (2)(2015高考浙江卷改编)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CH2CH3(g) CH=CH2(g)H 2(g)催 化 剂 维持体系总压 p 恒定,在温度 T 时,物质的量为 n、体积为 V 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 ,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_(用 等符号表示)。解析:(1

37、)当 CO 和 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5 时,设 CO 为 1 mol,则:CO(g) H2O(g)CO2(g)H 2(g)起始物质的量(mol) 1 5 0 0改变物质的量(mol) 56 56 56 56平衡物质的量(mol) 16 256 56 56故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c(CO2)c(H2)c(CO)c(H2O)由题意知,反应 4Ca5(PO4)3F18SiO 230C 2CaF230CO18CaSiO 33P 4,若 a kg 含 Ca5(PO4)3F 的质量= = = = =高 温 分数为 10%的磷尾矿,当有 b%的 Ca5(PO4)3F 转化为 P4

38、 时,产生的 CO 的物质的量为nab/67.2 mol,将产生的 CO 和 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混合,设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 CO 转化了 x mol,则CO(g)H 2O(g)CO2(g)H 2(g)起始物质的量(mol) n 3n 0 0改变物质的量(mo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mol) nx 3nx x x故 1,得 x n,则达到平衡时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xx(n x)(3n x) 34 ab67.2 34mol mol,氢气的质量为 g 103 kg kg。ab89.6 ab44.8 ab44.8 ab44 800(2)从浓度角度求 Kc:根据阿

39、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总压强 p 相同时, ,乙苯的V1V2 n1n2转化率为 ,由此可得: ,V 反应后 (1 )V,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VV反 应 后 11 的定义:K c 。n22V2(1 )2n(1 )V(1 ) n2V(1 )(1 ) n2(1 2)V从压强角度求 Kp:容器中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n,乙苯的物质的量为(1 )n,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1 )n,所以氢气的分压为 p,苯乙烯的n(1 )n分压为 p,乙苯的分压为 p,因此 Kp p。n(1 )n (1 )n(1 )nn(1 )np n(1 )np(1 )n(1 )np 21 2答案:(1) (2) pab44 800 21 2或 n 2(1 2)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