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256168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为提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多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见效好 ”的成果,多出德才兼 备的优秀人才,健全教育科学成果评价机制,规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引导教育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中国教育科学的持续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细则。一、工作原则1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按期完成后,原则上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一般性课题研究成果均需先出版或发表后鉴定。凡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国防等敏感问题的研究成果,可先鉴定后出版或发表,在通过鉴定之后出版

2、或发表的,须先报 送样书或样刊,再领取结题证书。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一般、青年基金课题和教育部重点、青年专项、规划课题成果的最终鉴定工作。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所在地区学校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鉴定工作。二、成果要求1最终成果的基本要求: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应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 40 万字以上学术专著 1 部(出版社名单见附件五),并在 SSCI或 CSSCI 期刊上发表 3 篇以上系列论文(期刊名录见附件三);国家一般课题应在国家一级级出版社出版 30 万字以上专著 1 部

3、、在CSSCI 上发 表 3 篇系列论文;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应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 20 万字以上专著 1 部、在 CSSCI 期刊上发表 2 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重点课题应出版 20 万字以上学术专著 1 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 3 篇系列论文(期刊名录见附件四);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应出版 20 万字以上专著 1 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 2 篇系列论文;教育部规划课题应出版 20 万字以上2专著 1 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论文。鼓励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期刊目录参见附件六)。2专著或论文发表须注明且只能独家注明全国教育科学规

4、划“课题类别 + 课题 名称 + 课题批准号” 。没有注明或多家注明 资助机构的成果不得列入课题研究成果。3课题负责人均须为代表作(著作、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无关成果不得列入课题研究成果。4.研究成果必须源自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等不得充作课题研究成果提交鉴定。5提交鉴定前须在本单位举行成果公开报告会,由科研管理部门主持,有同行听众的积极反馈。6所有课题申请结题均须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 审批书 ,提交的研究总报告不少于 3 万字,成果公报 6000-8000 字,两者全文在网上公开。三、免于鉴定的条件为鼓励优秀研究成果,减少重复鉴定工作,不同类别课题的最终成

5、果具备以下相关条件的,可申请免于鉴定:1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除外)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即获得省部级评奖二等以上奖励;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完整采纳吸收, 并附有基本材料和相关证明。奖项须为政府所颁发,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奖项名称应与课题名称对应,课题负责人须为获奖项目第一人。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不得申请免予鉴定。2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最终成果的

6、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完整采纳吸收,并附有基本材料和证明;或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发表或转载,并有明确唯一标识。33教育部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或相等的国外专业刊物、杂志发表,并有明确唯一标识。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达到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免于鉴定的条件,教育部规划课题达到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免于鉴定的条件,均可申请免于鉴定。申请免于鉴定的,在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 批书 时,要说明理由,并随寄相关证明材料、发表或转载原件。四、鉴定方式1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

7、课题成果鉴定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议单独鉴定方式。2其他课题成果鉴定采取会议集中鉴定或通讯鉴定。3委托鉴定的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需由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我办报送一份完整的鉴定结题材料,经我办初审合格后,由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鉴定。4个别确需进行单独会议鉴定的课题,须由课题组提出申请,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方可进行。五、鉴定标准1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 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等级分类评价,定性(从五个方面进行模糊评价)和定量(分 A 级优秀、B 级 良好、 C 级 合格、D 级不合格)相结合,作为专家评价的参考标准。2鉴定

8、组织者根据 5 位专家的鉴定意见和鉴定分数,综合确定成果的鉴定等级。四个等级的量化标准分别是:“优秀” :平均分在90 分(含)以上;不少于 4 位专家打分在 90 分以上;不少于 4 位专家划等级为“优秀”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同)。 “良好” :未达到“优秀”等级;平均分在 75 分(含)以上;不少于 4 位专家打分在 75 分以上;不少于 4 位专家划等级为“良好” (含)以上。 “合格” :未达到 “良好”等级;平均分在 65 分(含)以上;不少于 3 位专家打分在 65 分以上;不少于 4 位专家划等级为“合格“ (含)以上。“不合格”的标准是指低于 “合格”等级的标准。4六、

9、专家选定 1鉴定组织单位建立相应的鉴定专家资源库,组织鉴定时,鉴定专家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其委托机构从鉴定专家资源库中遴选确定。2鉴定专家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的行政职务、学历,学风端正,学 术造诣深厚,学术判断能力强。3鉴定专家应公正、公平、客 观、准确地评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工作接受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信誉制度的制约,接受社会、鉴定组织单位的监督与管理。鉴定组织单位对外公布鉴定专家名单,表彰认真负责的专家,剔除不合格的专家。七、工作形式1鉴定专家在认真审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参照指标,实事求是地对研究成果提

10、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2采取通讯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分别提出个人书面鉴定意见、分项评定成果等级、提出能否通过课题鉴定的明确意见。鉴定组织单位根据 4/5 鉴定专家的意见确定课题是否通 过鉴定。3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由鉴定组专家集体评议,鉴定组形成综合性鉴定意见和能否通过课题鉴定及评定成果等级的明确意见报鉴定组织单位, 经鉴定组织单位确认后上网公布信息。4每项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 5 人,最多不超过 9 人。课题组成员(顾问)以及本单位的人员不得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同一单位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超过 2 人,课题负责人可以提出 2 位以内建议回避的鉴定专家。八、经费保障 成果鉴定所需经费从课题

11、研究经费中支出。每项课题 3000 元。课题负责人在报送鉴定材料的同时向鉴定组织单位垫付鉴定费用,再由鉴定组织单位向专家支付。有直接经费资助的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预留的课题研究经费拨付课题负责人。九、时间要求 51鉴定组织单位在收到鉴定申请后的 15 天内对鉴定材料进行审查。2审查通过后即组织鉴定,鉴定工作原则上在鉴定组织单位收到申请人寄送的鉴定材料后 2 个月内完成。3结题证书和余款在课题鉴定结果公示后的下一个月办理完成。十、公示结果1课题鉴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 则,鉴定组织单位将公布课题研究鉴定结果和鉴定等级,公示鉴定专家名单及其鉴定意见,发布月度成

12、果验收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意见持有异议的,可在鉴定结果公布之日起 30 日内向鉴定组织单位提出。2鉴定等级为优秀的,通报表扬, 载入信誉榜,评奖时给予推荐,下一年度评审课题时优先;第一次鉴定未通过的,承担者须暂缓 1 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第二次鉴定仍未通过的,按撤项处理,承担者 3 年内不得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载入不良信誉榜。3成果若出现抄袭、剽窃、 篡改等其他违规行为,除通报外,课题按撤项处理,并追回全部资助经费,承担者 3 年内不得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载入不良信誉榜。4未结题者,不得参加下一轮申报课题权利。结题率低、不合格率高、被撤

13、项率高的单位将减少下一年的课题申报指标。十一、重新鉴定的规定1第一次鉴定未通过的,鉴定组织单位将鉴定的结果反馈给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深入研究,补充完善,须在半年内重新申请鉴定。2逾期不申请鉴定又不说明理由者视为放弃二次鉴定权利。十二、鉴定程序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可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http:/ 下载),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6料 7 套(5 套提交鉴定专家、2 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

14、中期 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专著、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申请免于鉴定的,须报送鉴定材料 2 套;免于鉴定申请未获批准的,需再报送鉴定材料 5 套。2鉴定组织单位将鉴定材料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以下简称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估参照指标寄送鉴定专家(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鉴定材料须在鉴定会议前 10 天寄送鉴定专家)。3鉴定专家在审读最终成果后,分项评定成

15、果等级,填写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并提出成果能否通过鉴定的明确意见(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鉴定会由鉴定组织单位主持,鉴定组长负责,鉴定专家独自分项评定成果等级,并通过讨论形成专家组鉴定意见,提出成果能否通过鉴定及鉴定等级的明确意见)。4鉴定组织单位根据 4/5 鉴定专家的意见(或专家组鉴定意见)进行分析总结,向有关课题负责人反馈信息。5公示课题研究成果、专家名单、 鉴定意见及鉴定结果,公布成果验收报告,接受社会监督,接受单位或个人的书面异议材料。6鉴定组织单位对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在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上填写审批意见。 7最终成果鉴定通过后,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课题研究成果传播和

16、转化工作。8履行立项申请承诺、通过课题鉴定、 资料完备的,我办向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统一寄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单位应留存课题结题复印件。十三、邮寄事宜1课题鉴定费可通过邮局汇寄“ 邮政编码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 46 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科主管张7海军”,并在汇款单备注栏写明课题负责人的姓名和课题批准号,以便查对。32课题结题材料统一装订成册,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把审批书、研究总报告、成果公报电子版发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子信箱 。联系人:丁杰,010-620033043.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较多的高等院校课题结题

17、材料统一由院校社科处(科研处)每月集中报送一次,关于课题结题相关事宜统一由社科处(科研处)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8附件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材料装订格式一、封面(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一般、青年)课题或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教育部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材料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报 送 日 期 年 月 日二、书脊标注: 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三、装订顺序(目录)1课题立项通知()2课题申报书()93开题报告 ()4中期报告 ()5鉴定结题申请书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8、成果鉴定意见表(专家组集体) ()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专家个人) ()8研究总报告 ()9课题成果公报()10发表的论文 ()11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12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 )10附件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工作流程图提交课题结题材料(附电子版)单位科研管理部门30 天 教育部规划课题委托省市教科规划办 全国教科规划办审核鉴定全国教科规划办审核 专家集中会议鉴定 免于鉴定30 天 通过 通过公 示未通过结题通过结题 颁布课题结题证书拨付课题经费余额成果报告 教育决策参考 中国科研报告 科研要报11附件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0-2011 年来源

19、期刊目录教育学(37 种)序号 刊 名 期 刊 信 息1 教育研究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 46 号(100088) (010)82014985 2 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430074) (027)87543893 3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市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编辑部(100871)(010)62751216 627549714 电化教育研究 兰州市安宁东路 967 号西北师范大学(730070) (0931)7971823 5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 160 号(100031)(010)664909246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北京市清华大学文南楼 403 室(10008

20、4)(010)62788995 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200062) (021)62232305 8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010)58808310 9 教育与经济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430079) (027)67865330 10 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010)58807942 11 开放教育研究 上海市大连路 1541 号 1301 室(200086) (021)65631403 12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茶陵北路 21 号(200032)

21、 (021)64038952 34311989 13 教育研究与实验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三号楼(430079) (027)6786827514 教育学报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教育楼教育学院(100875) (010)5880528815 中国高等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 10 号(100082) (010)6224380616 教育科学 大连市黄河路 850 号(116029) (0411)8425825417 外国教育研究 长春市人民大街 5268 号(130024) (0431)8509850118 中国高教研究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 35 号教育部中国高

22、等教育学会(100816)1219 课程教材 教法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院 1 号楼(100081) (010)587589772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430074) (027)87542950 21 全球教育展望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200062) (021)62232938 22 复旦教育论坛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200433)(021)5566424123 高教探索 广州市小北路 155 号(510045) (020)83566017 24 现代大学教育 长沙市岳麓山中南大学(410083)(0731)887685625 现代教育技术 北

23、京市清华大学电教中心(100084) (010)6278240526 江苏高教 南京市草场门大街 133 号(210036) (025)8627563027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 35 号(100816) (010)64845699 28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5 号(100081) (010)6891229229 中国大学教学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4 号(100120) (010)5858186430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 46 号(100088) (010)62003358 6200336731 远程教育杂志 杭州市教工路 42 号(31001

24、2) (0571)8806504732 高教发展与评估 武汉市和平大道 1040 号(430063)(027)8653438233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 4 号(100029) (010)58581402 585814013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京市大兴(102617) (010)6926051335 现代远距离教育 哈尔滨市和兴路 92 号(150080) (0451)8630141436 大学教育科学 长沙市湖南大学期刊社(410082) (0731)882112337 教育与现代化 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中国科技大学(230026)(0551)3602252心理学

25、(7 种)13序号 刊 名 期 刊 信 息1 心理学报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010)64850861 2 心理科学进展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010)64850861 3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100875) 4 心理科学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200062) (021)62232236 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长沙市人民路 139 号(410011)6 心理与行为研究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 241 号,天津师范大学南院 106号信箱(300074) (022)23541213 7 应用心理学 杭州市天目山路 14

26、8 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310028) (0571)88273352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70 种)序号 刊 名 期 刊 信 息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 59 号(100872) (010)62511499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北京大学(100871) (010)62751216 3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 (200433 )(021)65642109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B301 室(100875) 010-58807848 010-588078505 南 京 大 学 学

27、 报 (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210093) (025)83592704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 2699 号(130012) (0431)851669707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武东路 321 号乙(200434) (021)659048928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 94 号(300071) (022)235016819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 (027)67868127 1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新港西路 135 号(5102

28、75) (020)841120701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 148 号(310028) (0571)88273210 889256161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市厦门大学嘉庚 3 号楼 815 室(361005) 14(0592)21823661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 967 号(730070) (0931)797169214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市湘潭大学出版社(411105)(0731)582921431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100084) (010)62783533 16 上海

29、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 100 号(200234) (021)64322304 17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沙市岳麓山(410082)(0731)88229001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望江路 29 号文科楼 106 室(610064) (028)8541244019 求是学刊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 74 号(150080) (0451)86608815 2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029)85308849 2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 5268 号(130024

30、) (0431)85099325 85098026 2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200062) (021)62232305 23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210097)(025)83598341 24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2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乡市建设路河南师范大学(453007)(0373)332628126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卫岗 1 号(210095)(025)843963062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

31、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 28 号(710049) (029)82663982 82667978 28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 17 号(100083)(010)6273693329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天生路 2 号(400715) (023)68252538 30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 241 号(300074) (022)23541014 23540081 3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沙市岳麓山(410081) (0731)8872209 8872471 32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保定市

32、五四东路 180 号(071002) (0312)5079412 3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 1954 号 1000 号信箱(200030) (021)62933089 1534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 27 号(250100) (0531)88364645 3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开封市河南大学(475001)(0378)28603943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 33 号北京工商大学(100048) (010)68984614 37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四牌楼 2 号(210096)

33、(025)83791190 3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东岗西路(730000) (0931)8912706 2312707 39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工业路 523 号(350002) (0591)878924444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105 号(100048) (010)68902450 4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 229 号(710069) (029)88302822 4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鲁磨路 388 号(430074)(027)67885186 43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

34、会科学版) 太原市坞城路 92 号山西大学(030006) (0351)7018311 4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 298 号(650092) (0871)5516038 4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020)85220281 85224092 4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市(264005)(0535)690270347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 4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510631) (020)8521

35、1440 49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 174 号(400030)(023)6510230650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 100 号(450001) (0371)67781275 51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市凌工路 2 号(116024)(0411)84708305 52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300072)(022)274034485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市深圳大学(518060) (0755)6536133 5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 1037 号(43007

36、4) (027)875438161655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市南湖东北大学(110004)(024)83687253 5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闽侯福建师大旗山校区(350108)57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五山路 483 号(510642)(020)3867502658 北方论丛 哈尔滨市和兴路 50 号(150080)(0451)8806964659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 99 号(200444) (021)66135506 60 齐鲁学刊 曲阜市静轩西路曲阜师范大学(273165) (0537)4455347 445

37、61506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5 号(100081)(010)689156056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翠湖北路 2 号云南大学文津楼(650091)(0871)5032099 6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芜湖市北京东路 1 号(241000)(0553)38692606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 3 号(100044)(010)5168271165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市干将东路 200 号(215021)(0512)6725883966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

38、市四平路 1239 号(200092)(021)6598394467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乌鲁木齐市胜利路 14 号(830046)(0991)85851776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乌鲁木齐市新医路 102 号(830054)0991-4332658/265269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拉萨市江苏路 36 号(850000)(0891)632722470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口市海南大学学报编辑部(570228) (0898)66279237 体育学(10 种)序号 刊 名 期 刊 信 息1 体育科学 北京市体育馆路 11 号(100061

39、) (010)67181293 87182588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市清源环路 650 号(200438) (021)51253131 3 中国体育科技 北京市体育馆路 11 号(100061) (010)87182588 4 体育与科学 南京市孝陵卫(210014) 17(025)84755315 5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084) (010)62989268 6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 51 号(300381) (022)23012636 7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市含光北路 65 号(710068)(029)88409449 8 武汉体

40、育学院学报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461 号(430079) (027)87192147 9 体育学刊 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公体楼 303(510631) (020)85210269 85211412 10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市体院路 2 号(610041)(028)85095371 综合性社会科学(50 种)序号 刊 名 期 刊 信 息1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 158 号(100720) (010)64076113 2 学术月刊 上海市淮海中路 622 弄 7 号(乙)(200020) (021)53069080 53061937 3 开放时代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 119

41、号(510410) (020)86464940 4 国外社会科学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5 号(100732) (010)65137749 5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 7 号(300191) (022)23369296 6 东疆学刊 延吉市公园路 977 号(133002)(0433)27325517 浙江社会科学 杭州市省府 2 号楼(310025) (0571)87053204 8 社会科学 上海市淮海中路 622 弄 7 号 337 室(200020) (021)53062234 9 读书 北京市北京美术馆东街 22 号(100010) (010)84044030 8405045

42、3 10 浙江学刊 杭州市省府大院 2 号楼(310025) (0571)87057581 11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市成贤街 43 号(210018) (025)83611547 12 社会科学研究 成都市 1 环路西一段 155 号(610071) (028)87013623 13 学术研究 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510050) (020)83846163 1814 文史哲 济南市山大南路 27 号(250100) (0531)88364666 15 求索 长沙市德雅村 7 号(410003) (0731)84219107 16 东南学术 福州市柳河路 18 号(350001) (0591)

43、83739507 17 江海学刊 南京市虎踞北路 12 号(210013) (025)83715429 18 江苏社会科学 南京市山西路 120 号国贸大厦 16 层(210009) (025)83321531 19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 2 号(650091) (0871)5033249 20 学习与探索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 62 号(150001) (0451)86242279 21 甘肃社会科学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 143 号(730070) (0931)7763141 22 河北学刊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67 号(050051) (0311)83032440 83024866 23

44、 社会科学战线 长春市自由大路 5399 号(130033) (0431)84638362 24 人文杂志 西安市含光南路 177 号(710065) (029)85255981 25 学海 南京市虎踞北路 12 号(210013) (025)83391490 26 江汉论坛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 165 号(430077) (027)86789435 27 江西社会科学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 649 号(330077) (0791)8596531 28 广东社会科学 广州市天河北路 369 号(510610) (020)38801447 2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柳河路 18 号(35

45、0001) (0591)83791487 30 中州学刊 郑州市文化路 50 号(450002) (0371)63836785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 1 号(100102) (010)64722354 32 东岳论丛 济南市舜耕路 56 号(250002)(0531)8270457133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 33 号(100101) (010)64870591 34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 129 号(010010) (0471)4963431 4912276 35 学术界 合肥市望江东路社科大楼(230051) 19(0551)3

46、422973 36 云南社会科学 昆明市环城西路 577 号(650034) (0871)4154719 37 探索与争鸣 上海市淮海中路 622 弄 7 号社联大楼 401 室(200020)(021)53060418 38 山东社会科学 济南市舜耕路 46 号(250002)(0531)82866365 39 社会科学辑刊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 86 号(110031) (024)86120485 40 学术论坛 南宁市新竹路 5 号(530022)(0771)5860201 41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55 号(100080) (010)62542630 42 学术探索

47、 昆明市二环西路 389 号高新科技广场(650106)(0871)831752643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15 号(100083) (010)82303701 44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西山路 6 号(541001) (0773)2898540 45 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 23 号(450002)(0371)63933724 46 贵州社会科学 贵阳市梭石巷 95 号(550002) (0851)5928568 47 晋阳学刊 太原市并州南路 116 号(030006)(0351)5691856 48 宁夏社会科学 银川市西夏区(750021) (0951)2074593

48、49 新疆社会科学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 246 号(830011) (0991)3837942 3837937 50 青海社会科学 西宁市上滨河路 1 号(810000) (0971)8455791 8450562 20附件四: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08 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