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2537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学练考》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23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单元总结提升,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章 课标展示,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展示,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生命出现前: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演化极其活跃。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2、_动物种类灭绝,原始_和古老的_类全部灭绝。_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_及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第一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化学,生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蕨类,恐龙,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_ ,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_和改造自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1)原因:对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_等,导致_。,第一节 课前梳理,产物,适应,自然资源,砍伐森林,全球变暖,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通过_和_改善环境

3、,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_的生存。 (3)启示: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_,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的关系。,第一节 课前梳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自身,自然规律,环境生态保护,第一节 课前梳理,思考 人类活动是如何造成全球变暖的? 答案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大大加强,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变迁以生命出现为分界,

4、生命出现以前,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之后以生物演化为主。 (2)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阶段 动物界:爬行动物时代鱼类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人类时代哺乳动物时代 植物界: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方法点睛 一要掌握地质年代的顺序,可用“太古元古古中新 ”依次递进的顺序帮助记忆。二要掌握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顺序。,第一节 要点探究,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即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

5、生存的环境,导致了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2)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1 下图中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图311,第一节 要点探究,A从到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代 D地质年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第一节 要点探究,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确定图中代表的地质年代,图中表示太古代、表示元古代、表示古生代、表示中生代、表示新生代。三叶虫是古生代代表性动物,恐龙是中生代代表性动物,中生代又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6、,而被子植物大发展是在新生代。,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框图法理解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请根据人类对环境作用的相关知识,客观评价修建水库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答案 修建水库的好处是:可以防洪、蓄水、发电、旅游、水产养殖,还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等;问题是:生态和环境保护、移民工程代价、地震防护、大坝的真正功能能否实现等。,第一节 图表解读,图表解读,教材P66,图31 本图主要反映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的过程,应明确下列问题: (1)地球的历史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每个地质时代包括哪几个纪?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历史可分为5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

7、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地质时代又分为若干个纪。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一节 图表解读,(2)该图表达的内容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提示:该图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地球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例如海洋面积越来越小,陆地面积越来越大,依次由水域生态系统发展到森林生态系统;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由生活在海洋到生活在陆地。地球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节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一节 总结归纳,第一节 教材活动,教材活动,【P67活动】 动物界:自上而下序号

8、是 植物界:自上而下序号是 最下面一行:原始生命体,第一节 教材活动,【P68活动】 1可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产生阳伞效应,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恐龙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绝。 2可以上网查询相关材料。除了上述“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气候变迁说。6 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第一节 教材活动,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

9、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大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第一节 教材活动,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

10、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第一节 教材活动,【P69活动】 点拨:对某个工矿企业进行调查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二是该企业排放废弃物的数量;三是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不同的工矿企业会造成不同的污染,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造成水污染;水泥厂、酿造厂造成大气污染;火电厂、钢铁厂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工厂、炼油厂造成大

11、气污染和水污染。,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是_、大气圈、水圈、土壤圈、_、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_和_。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_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体,当地,其他地区,知识点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_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基础和植物_养

12、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_性状和_组成的影响。 2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_之间不断进行的_和_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_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_过程、_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_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第二节 课前梳理,初始,物质,矿物,物理,化学,大气,水分,热量,水热,风化,外力,微生物,3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_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_的因素。_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_、_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_因素作

13、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_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第二节 课前梳理,有机,最活跃,土壤肥力,物质,能量,成土,生物,知识点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整体性的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_和改善_都有重要意义。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1)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_、相互_,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2)_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_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第二节 课前梳理,生态系统,环境,联系,制约,各地区,不可更新,思考 1.河流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

14、响? 答案 (1)大量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使下游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增大洪涝发生的可能性;(2)下游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发生土地盐渍化。 2生物是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 答案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2)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蚯蚓、白蚁等还可以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3)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进行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第二节 课前梳理,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

15、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点探究,第二节 要点探究,(2)表现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受深居内陆位置的影响,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而由于气候干旱,使得这里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无不呈现出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图321,第二节 要点探究,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图所示: 图322,第二节 要点探究,某一要

16、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仅在上、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图所示:图323,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1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2)题。图324,第二节 要点探究,(1)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大 AB C D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第二节

17、 要点探究,答案 (1)C(2)A 解析 人类修建水库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增多,从而使植被生长旺盛,覆盖率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库区降水增多;同时修建水库使水域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多也利于降水增多。从而说明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第二节 要点探究,第二节 要点探究,2.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1)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

18、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说明: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要点探究,拓展 我国的几种典型土壤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图325,第二节 要点探究,(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地区洪涝、

19、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等。,第二节 要点探究,答案 (1)大气生物水岩石 (2)整体性黄河中下游 (3)生物状况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任选三项),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整体性的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图326,第二节 要点探究,3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3

20、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327,第二节 要点探究,(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水土流失鸟类、兽类减少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增加风速减小、湿度增大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的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第二节 要点探究,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2)整体性热带雨林 解析 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图示线索,分析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

21、)题,可以从森林的作用入手,滥伐森林必然导致这些作用的消失,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滥伐森林森林树种减少鸟类、兽类减少,滥伐森林土地沙化沙尘暴气候恶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加,这三种后果都是生态恶化的表现;进而引导人类必须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第(2)题,此关系图显然表示的是森林这一要素变化后导致的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第二节 图表解读,图表解读,1教材P70,图34 由本图需获取以下信息: (1)图示为局部地区,属于小尺度范围。 (2)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大气:影响植被;地形:地形平坦地区植被高大稠密,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地质:影响土壤的

22、形成和性质;水文(河流):河流沿岸植被稠密,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岩石有侵蚀作用;植被:改善大气环境,动物的栖息地,土壤发育好;土壤:肥沃深厚地区植被稠密。,第二节 图表解读,2教材P72,图36 该图主旨是体现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示反映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本图从两个方面反映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一是从过程上,图中显示出成土母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矿物颗粒以及填充在空隙中的水分和空气。二是从相互作用上,列表如下:,第二节 图表解读,第二节 图表解读,3.

23、教材P74,图37 该图是本节的重要图示,解读该图要获取以下信息: (1)乔木的根系发达,并且分布很深; (2)发达的根系能加快成土母质的生物风化,加速土壤的形成过程; (3)根系分布很深,直接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但土层深厚。,第二节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二节 教材活动,教材活动,【P70活动】 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湖南省所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例,地形为南方低山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河流为外流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小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24、作用,可以学校所在地为例。,第二节 教材活动,【P71活动】 1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没有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够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有效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物)。 4填表:,第二节 教材活动,【P73活动】 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特征,与土壤有本质区别。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不一定正确。在热带雨林地区是对的,在热带荒漠地区是不对的。从干燥的荒

25、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逐渐增强,有机残体的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第二节 教材活动,【P75(上)活动】 1水稻土的一般性状:腐殖质化系数较高,有机质含量高,但是往往缺磷和钾。水稻田的pH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与水层管理关系较大,一般酸性水稻土或碱性水稻土在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水稻土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第二节 教材活动,成因: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

26、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第二节 教材活动,2以我国为例,由于人口多、粮食和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陡坡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人类不合理地修筑公路、建设工厂、开矿采石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会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第二节 教材活动,【P75(下)活动】 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

27、来源,也有选择性地吸收矿质元素,通过物质循环,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形成。因此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质养分元素的富集都起重要作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发育程度好;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候高寒、热量不足,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低;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生物风化作用较强,这里的红壤发育程度较好。,第二节 教材活动,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由于长期的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的。【P77活动】 提示: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近年来环境污染也在加剧;城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

28、境污染。要根据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思考治理对策。,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一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_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表现:大小不等、内部具有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各地域单元之间产生_的差异。 3特点:具有一定的_和_。,第三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差异性,相似性,自然条件,绝对性,相对性,4从海南岛,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看到的自然景观大致依次为_、_、_、_;从北京向西到乌鲁木齐,依次看到的景观为_、_、_、_、_。,第三节 课前梳理,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

29、带针叶林,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知识点二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_、内部具有一定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_和_,就是地域分异规律。,第三节 课前梳理,大小不等,相似性,有序性,普遍性,太阳辐射(热量),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距海远近(水分),由南到北,由东到西,海拔,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地方地形、气候、地面组成物质的差异,沿某一地势剖面变化,主要陆地自然带,知识点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_的特征。 2影响因素:_和_。 3主要类型,第三节 课前梳理,植物群落,热量,水分,湿润半

30、湿润地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生产量最大,半湿润、半干旱内陆地区,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草本植物,生产量较小,干旱地区,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旱生小乔木、灌木或肉质仙人掌类植物,生产量最小,知识点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以大农业生产为例) 1影响:_ 构成、作物构成、_构成及土地利用方式。 2意义:取得持续的_效益并实现_。,第三节 课前梳理,农业产业,品种,经济,生态平衡,思考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热量和降水的分布状况

31、,形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海陆位置主要影响水分条件,形成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地势的高低会影响到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从而引起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第三节 课前梳理,2草原自然带分布地区中,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自然带分别分布在哪里? 答案 热带草原带分布于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中部;温带草原带分布于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阿根廷等地。 3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热带荒漠带分布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温带荒漠带分布于亚欧大陆内部、美国中西部地区。,第三节 课前梳理,第三节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32、要点探究,说明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 a高纬度: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 b低纬度: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和荒漠带的依次更替。,第三节 要点探究,山地垂直自然带注意以下几点: 图331 a山地垂直自然带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比较典型。 b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

33、然带基本一致。,第三节 要点探究,c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相对高度和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d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影响,在两坡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阴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阳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第三节 要点探究,e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同一自然带的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f山地垂直带谱与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如图:图332,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1读图,回

34、答下列问题。图333,第三节 要点探究,(1)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_的影响而产生的。 (2)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的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该分异规律在 _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的影响。,答案 (1)纬度地带热量太阳辐射(热量)(2)干湿度地带水分条件中海陆分布 解析 由D到C,大致呈南北走向,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递减的影响,热量的南北差异大,地表景观呈现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有规律的更替,因此,这种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中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

35、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B到A,大致呈东西走向,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很大,自然带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2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334,第三节 要点探究,(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B25N C35N D45N (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答案 (1)B(2)C 解析 (1)由山麓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可推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应位于我国低纬地区

36、。(2)南坡为向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于同高度的北坡,其中热量差异为主导因素。,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2地方性分异规律,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由于受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分析该问题,可以以世界陆地主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为例分析,如下表所示:,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3下列自然景观的变化属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 A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自然景观的变化 B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岸的景观差异 C从非洲几内亚湾向北到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 D由美国东海岸到中部大草原的景观变化,答案 B,第三节

37、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的概念 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水热组合。不同的气候类型,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主要陆地自然带 由于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不同的自然带,最容易从植被类型的差异上反映出来。因此,陆地上的自然带常以植被类型来命名。,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4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335,第三节 要点探究,(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气候

38、、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都是由于_形成的。 (3)H为_带,而同纬度的F却为 _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 (4)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 (5)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在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答案 (1)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距海远近不同 ,导致水分差异 (4)纬度地带分异热量 (5)干湿度地带分异水分中纬,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图表解读,图表解读,1教材P78,图38 该图是本节的重要图示

39、,由此图要分层次获取以下信息: (1)从合成卫星影像所显示的地球表层差异性图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草原、荒漠、冰原等自然景观。森林自然带景观可以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寒带冰原等。草原景观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荒漠自然景观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第三节 图表解读,(2)大箭头所指示的自然带自下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右下部分热带草原带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草原和稀树植被景观的差异。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多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而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动物较少。 (4)分析可知:地球表

40、层的差异性,既有大尺度范围的,也有小尺度范围的,是普遍存在的。,第三节 图表解读,2教材P81,图310 该图是本节的重要图示,由图要提炼出以下信息: (1)垂直自然带:南坡自下而上呈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高山冰雪带更替。北坡自下而上呈高原寒性半干旱草原带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高山冰雪带,自然带谱南坡多于北坡。 (2)相对高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第三节 图表解读,南坡山麓海拔在2000m以下,相对高度大,北坡山麓海拔高达4 000m,相对高度小。 年降水量南坡(2 0005 5

41、00m之间)在4002 500mm之间变化,北坡(4 0006 000m)在200500mm之间变化;年降水量南坡大于北坡(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且变化空间大。 年均温南坡自下而上从15(纬度低,海拔低)开始递减,而北坡自下而上从3.0(纬度高、海拔高)递减;年均温南坡高于北坡,且变化空间大。 (3)雪线(高山冰雪带下限)海拔:南坡比北坡低(原因: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第三节 图表解读,3教材P82,图311 该图是本节重要图示,由此图获取以下信息: (1)自外向里有河漫滩、河谷、山麓等地形。 (2)植被:左侧植被矮小,右侧几乎没有植被、中间有一狭长的高大植被地带。 (3)从植被差异上看土壤差异也较大。,第三节 图表解读,4教材P85,图317 对于该图,不仅要熟练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还要提炼以下信息: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相似,但略有差异。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外,其他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的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致。 (2)与气候类型分布一样,自然景观的分布也出现了与分异规律不相符的现象,如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带、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