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潍坊诸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014.4.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1696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潍坊诸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01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潍坊诸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01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潍坊诸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01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潍坊诸城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014.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 二 历 史 试 题 2014.4(供人文倾向学生用)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卷 l 至 4 页,第 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度瓦解 B血缘关系松弛 C冶炼技术发达 D等级制度森严2.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

2、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 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 规范人际关系C. 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 维系统治秩序3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它 ”,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秦始皇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

3、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仪,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6.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 ”这说明汉朝 A创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C开始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开始赋予皇权以神的色彩 7. 右图是汉初地方管理体制结构图,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8. 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

4、均在监察范围。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A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C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 D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9.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10.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活跃了人

5、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11. 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C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12. “(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任谏议大夫、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负责A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监督皇帝、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D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高二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1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

6、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14. “(御史台)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B 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素养 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15.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

7、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16.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时期应是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7. 自汉代到明清, “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A取代了相权 B行政效率低下C强化了君权 D始终没有实权18.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材料所评论的是A察举制 B世卿世禄制 C谏议制 D科举制19 元史载:“行中书

8、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材料表明元代A地方官员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行省拥有行政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D改变了宋代地方冗官、冗费局面20.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中能够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21. 1377 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 ,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丞相后的权力空白 B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D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22.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

9、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B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C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D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23. 以下对于明朝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明太祖统治时内阁开始取代宰相 B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 C票拟制度使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明朝统治时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24清朝雍正帝统治时,创立军机处。学科网关于设立军机处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取代内阁成为法定最

10、高行政机关 B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行政效率低 D面聆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强化了皇权25. 朱元璋认为, “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 , “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皇权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D为明朝确立政治与司法准则高二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高二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4.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5 DDABB 610 BCAAD

11、1115CCACD 1620 BCDCB 2125 DAB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3 分,第 29 题 13 分,共 50 分。26.答案要点:(1)原因:王室衰落(或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遭到破坏(或血缘关系逐渐疏远)(3 要点中答对任 2 点即可为满分 2 分)破解:推行郡县制(或建立中央集权)(1 分)(2)威胁:经济上:王国铸造钱币,商品专卖,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影响中央财政收入)(1 分) ;政治上:诸侯发展个人实力,威胁中央集权(1 分)本质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2、(1 分)(3)措施: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文臣担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以下设置通判;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答对任 3 点即可为满分 3 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1 分) ;导致军事力量削弱(或对外战争失败) (1 分)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渐趋加强(或地方实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1 分)第 27 题(1)措施:把国家控制的土地,按照人口分配给农民。 (2 分) (只要答出均田制即可得 2 分)观点及原因:不能(1 分)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1 分)(2)理由:平城地处中原之外,不适合做都城;北魏有迁都的先例。 (2 分)内涵:统治

13、中原,接近汉族文化。 (2 分)(3)作用:促进北方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分)理解:汉化政策使鲜卑族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2 分)第 28 题(1)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亚历山大二世态度的转变(每点 1 分,共 4 分)(2)史实:农民名义(或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农民要出高价赎买土地;农民仍受村社的控制。 (每点 1 分,共 3 分)(3) “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1 分)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或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或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三种表述均可,1 分)

14、政治上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1 分) ,带有民主化的倾向(1 分)“一张脸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留:未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或保留了沙皇专制(2 分)第 29 题(1)实行君主立宪制(1 分) ;发展资本主义(1 分)(2)皇权独断或专制皇权(1 分)原因: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借鉴日本近代天皇制;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任意 3 点即可得 3 分)(3)评价标准:社会实践(或社会效果) (1 分)论证:政治:促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形成(或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 分) ;经济: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等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 分) ;文化:兴办学堂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或兴办报刊杂志推动了近代思想的的传播;或促进了思想解放)(2 分) 。【论证若未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只答维新变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思想解放。得 2 分】高二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