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知识与能力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讲授法、研讨探究法教学用具 课件板书设计爱国主义精神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一、创设情景, “最后”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
2、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课文背景: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
3、于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二、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看图复述课文。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1、合作探究:(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
4、)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 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气氛: 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学生: 平时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今天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师: 平时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静一点”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
5、骂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 “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课文。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初步掌握每部分内容仔细阅读课文,分析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不同之处。子才穿的漂亮礼服。(3)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天真爱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幼稚、怕提问热爱祖国害怕老师敬爱老师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了
6、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4)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讨论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也不善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5)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
7、?有什么作用?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
8、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四、角色扮演,体验“最后”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进一步体验最后一课所散发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思考问题交流理解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找出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品味语言交流自己的
9、感受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样呢?“我的朋友们,我我”当时先生说了什么呢?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我们的爱国情怀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六、归纳“最后” ,拓展延伸总结存储: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鲜明地刻划了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两位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七、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感悟。补写:“走在回家的路上”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补写。记作业。教学反思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