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遵义专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 黔之驴.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1486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 黔之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遵义专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 黔之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遵义专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 黔之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黔之驴【课前寄语】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 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 语 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 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 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3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 ”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 习。(1)学生带

2、着导学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 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 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 ,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 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俗

3、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作者与作品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个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在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了解作品来源:

4、gkstk.Com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3文体常识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4字词积累黔之驴(qin) 好事者(ho) 庞然大物(png) 远遁(dn)益狎(xi) 跳踉(ling) 噬己(sh) 慭慭然(yn)5解释加点词语。(1)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 ) (2)憖憖然( 小心谨慎的样子)(3)他日(另外) (4)虎大骇( 害怕 )(5)益习其声(渐渐 ) (6)驴不胜怒 (忍受)(7)计之曰(盘算 )

5、 (8)技止此耳 (本领)(9)虎因喜(于是 ) (10)乃去( 才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2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交流点拨】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

6、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且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声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觉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来源:学优高考网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

7、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步骤三 深层探究 深入理解来源:学优高考网1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来源:学优高考网【交流点拨】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2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交流点拨】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3黔驴之技有哪些?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交流点拨】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驴的这种本领可用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来表示。4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交流点拨】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

8、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1本则故事的寓意在哪里?【交流点拨】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强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

9、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2归纳妙点(1)妙在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2)妙在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 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3)妙在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 驴被虎吃的角度) 。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二)拓展延伸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

10、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从驴子和老虎身上还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从老虎身上得到的启示来源:学优高考网【交流点拨】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要克服畏惧心理;遇到困难,不应逃避;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应该多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虚荣买弄;正确估计对手;坚持,不放弃。(2)从驴子身上得到的启示【交流点拨】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没有本事,不能逞强;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板书设计黔之驴柳宗元驴 虎形态:庞然大物 以为神 畏驴声音: 鸣 甚恐 动作: 踢 喜(技止此耳 ) 食驴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