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24717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单 位: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教 师:高 燕科 目:语 文年 级:五年级时 间:二 00 八年十月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高 燕教材分析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

2、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 、 “懊恼” 、 “闻所未闻” 、“冒名顶替”的意思。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2教师准备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片段欣赏说说片段中的主人公是谁?你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包拯是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

3、善于断案。由于包公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老爷,士大夫们则尊为包公。(教师板书:包公)2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 (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学生带着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课文。2、小组内学习词语。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5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给课文分段,看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6、小组内讨论,交流。7、学生汇报结果。教

4、师板书:(驴被换,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朗读课文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教学札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学习的法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依照备好的教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只要能“接招”就是好学生,而老师水平的高低不过是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的区分罢了。在这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是发问者,是主考官,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而在武老师的课堂上,教师是孩子的朋友,师生平等对话,愉快交流。她给予学生的永远是鼓励,是信任,是支持。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2指名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1引读故事的起

5、因。(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2细读故事经过。(1)

6、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39 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

7、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3齐读故事结果。(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2)生齐读课文第 10、11 自然段。三、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开启心灵的钥匙)指导学生讨论解决。想

8、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策是正当的。 )四、课件出示作业超市。教学札记: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武老师说:“知识是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问题。 ”是呀,这是多么直白而又让人深思的话语!我们常常做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当作容器,把一个又一个知识往里灌,往里面塞,学生有所抵制,就会正面以爱学习才是好孩子来引导,反面以不爱学习是坏孩子来责罚。学生就在这前后夹击中乖乖地装呀、填呀,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在武老师的课堂上,你没有看到老师提问题,也没有看到老师解答问题,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研读,问题的解决仍然在于研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