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21142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悸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病因 病机 虚: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养,而致心悸。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主证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兼证 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舌脉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虚胆怯证 用药 龙齿、琥珀(镇惊安神)酸枣仁、远志、

2、茯神(养心安神)人参、茯苓(益气壮胆)证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主证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兼证 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 舌脉 舌淡红,脉细弱。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心血不足证 用药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体虚劳倦证机概要 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主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兼证 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脉 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阴虚火旺证 用药 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

3、丹参(补血养心)黄连(清热泻火)证机概要 肝肾阴虚,水不济火, 心火内动,扰动心神。主证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兼证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脉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心阳不振证 用药 桂枝、附片(温振心阳)麦冬、枸杞(滋阴)炙甘草(益气养心)证机概要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主证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 兼证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脉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水饮凌心证 用药 泽泻、猪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4、)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证机概要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主证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兼证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瘀阻心脉证 用药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止痛)证机概要 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主证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七情所伤痞塞 痞塞不欲食 以神志异常为主 以神志异常为主 无上述脉象 胸痹内经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现、病位、治疗。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

5、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病因 病机 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痛虚为气虚、阴虚、阳衰,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主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兼证 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脉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心血瘀阻证 用药 川芎、桃仁、赤芍(活血祛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证机概要 血行淤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主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

6、发病或加重。兼证 喘不得卧,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舌脉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治法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寒凝心脉证 用药 桂枝、细辛(散寒止痛)薤白、瓜蒌(化痰行气)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寒邪内侵证机概要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主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证 或兼有脘腹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舌脉 苔薄或薄腻,脉弦细。情志失气滞心胸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证 用药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节证机

7、概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主证 胸闷重而心痛微,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兼证 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脉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痰浊闭阻证 用药 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饮食失调证机概要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主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兼证 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 白,易汗出。舌脉 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气阴两虚证

8、 用药 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冬、玉竹(滋养心阴)证机概要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主证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兼证 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脉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心肾阴虚证 用药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茯苓, (益助心气)证机概要 水不济火,虚热内扰,心失所养,心脉不畅。主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兼证 自汗,面色恍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脉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

9、汤合右归饮加减。心肾阳虚证 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年迈体虚证机概要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淤滞。鉴别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疼痛持续时间 疼痛加重因素 痛处局部变化 伴发症 主要病机胸痹 膻中或左前胸处多为闷痛 短 劳累、饱餐、受寒、情志过激。无 心悸、气短、喘息等心脉痹阻悬饮 胸胁处 胀痛、刺痛多见 长 咳唾、转侧、深呼吸时可见胸廓饱满 咳嗽、咯痰等饮停胸胁 部位 疼痛性质 疼痛持续时间 合并症 压痛 发病年龄胸痹 膻中或左前胸处,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闷痛多 短 心悸、气短、喘促等无 中老年多胃痛 胃脘部 胀痛多见 长 纳呆、

10、恶心、呕吐等有 任何年龄问 1:辨疼痛性质闷痛闷重痛轻,善太息,与情绪有关,多属气滞,胸闷天阴加重,身胖痰多,苔腻,多为痰浊。刺痛固定,舌紫黯,瘀点、瘀斑,脉涩,多属血瘀,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型,多兼夹他证。灼痛多由火热,分清虚实;实火、痰火、阴虚有火。绞痛遇寒则发,得冷加剧。寒凝心脉;阳虚内寒,阳虚暴脱危重。隐痛多见于缓解期,疼痛隐隐。劳后易发多气虚;畏寒肢冷属阳虚;心悸少寐舌淡多心血亏虚;隐痛而烦头晕耳鸣多阴虚。厥证内经最早描述厥证的。定义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无后遗症。病因 病机 突然逆

11、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主证 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兼证 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舌脉 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治法 顺气降逆开郁。五磨饮子加减。气厥实证 用药 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檀香、丁香、藿香(理气宽胸)证机概要 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 主证 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兼证 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脉 舌黯红,脉弦有力。治法 平肝息风,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血厥实证 用药 羚羊角粉(熄风潜阳)桑叶、菊花(平肝熄风)乌药、香附(理气通瘀)情志内伤证机概要 怒而气上,血随气升,瘀阻清窍

12、。主证 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兼证 患者多素体虚弱,阴突受惊恐或过度劳倦、饥饿受寒而诱发。舌脉 舌淡,脉沉细微。治法 补气回阳。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气厥虚证 用药 人参、附子(回阳救逆)久病体虚证机概要 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主证 血厥虚证常因失血过多,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兼证 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脉 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 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血厥虚证 用药 人参(益气固脱)亡血失津证机概要 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主证 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兼证 喉有痰声,

13、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脉 舌苔白腻,脉沉滑。治法 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痰厥证 用药 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苓(燥湿祛痰)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证机概要 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主证 暴饮暴食,突然昏厥。兼证 脘腹胀满,呕呃酸腐,头晕。舌脉 苔厚腻,脉滑。治法 和中消导。盐汤探吐,再用神术散和保和丸加减。饮食不节 食厥证 用药 山楂(消食)藿香(理气化浊)半夏(和胃化湿)证机概要 食填中脘,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清窍闭塞。鉴别中风 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 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 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厥证

14、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昏倒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但血厥之实证重者可发展为中风。痫病 发作性神志异常,以青少年为多见。病情重者,虽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厥证 昏倒,伴四肢厥冷,无喉中异常叫声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昏迷 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厥证 发作前多一如常人。常为突然发生,具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

15、、劳倦过度、亡血失津等导致发病。痫病内经最早描述厥证的。定义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病因 病机 脏气不平,阴阳失衡,致气机逆乱,风火痰瘀等邪闭清窍。气机逆乱,元神失控。主证 发作呈多样性,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潮红, 、紫红、继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兼证 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失禁,移时苏醒如常人。舌脉 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滑有

16、力 治法 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泄热涤痰熄风。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发作期阳痫 用药 三黄、栀子(清肝泻火)全蝎、僵蚕 (平肝熄风镇痉) 川贝母、胆南星(涤痰开窍)证机概要 肝风夹痰,蒙闭清窍,气血逆乱。 主证 平时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兼证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舌脉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肝火痰热证 用药 龙胆草(达肝经泻肝火)栀子(通泻三焦火)姜半夏(理气涤痰)茯苓(健脾益气化痰)情志失调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元神。 主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

17、半合,肢体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兼证 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或仅表现为一过性呆木无知,数秒至数分钟即可恢复,恢复后全然不知,多一日数次。平素多见神疲乏力,恶心泛呕,胸闷咳嗽,纳差便溏。舌脉 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禀赋异常发作期阴痫 治法 急开窍醒神,继温化痰涎,顺气定闲。五声饮合二陳汤加减。用药 白附子(辛温散寒,祛痰除湿)茯苓、白术(健脾化痰)陈皮、半夏(燥湿理气化痰)证机概要 寒痰湿浊,上蒙清窍,元神失控主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兼证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脉

18、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治法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瘀阻脑络证 用药 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麝香(通阳开窍,活血通络)地龙(熄风定痫)脑部外伤证机概要 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 主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脘痞闷,纳差便溏。兼证 发作时面色晦滞或晄白,四肢不温,蜷卧拘急,呕吐涎沫,叫声低怯。舌脉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或弦细滑。 治法 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脾虚痰盛证 用药 人参(健脾益气)陈皮、姜半夏(理气化痰降)当归(养血和血)酸枣仁(养心安神)证机概要 脾虚不运,痰湿内盛。主证 痫病频发,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兼证 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腰

19、膝酸软,健忘失眠,大便干燥。舌脉 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少津,脉沉细而数。 治法 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大补元煎加减。肝肾阴虚证 用药 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鹿角胶、龟板胶(峻补精血)川牛膝(补肾强腰)饮食不节证机概要 痫病日久,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鉴别特异症状 后遗症 反复性痫病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异常叫声 无 多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无 无中风病 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有 很少痫病 于发作之时,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醒后如常人。痉证四肢抽搐持续发作,伴有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或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问 1:辨标本虚实、确定病性问 2:发作时辨阴

20、痫、阳痫阳痫:牙关紧闭,伴面红、痰鸣声粗,舌红脉数有力。阴痫:面色晦黯或萎黄、肢冷、口无怪叫或声低微。病性 症状风 来势急骤,神昏卒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痰 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热 有卒倒啼叫,面赤身热, 、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瘀 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不寐病名首见于难经 ;金匮酸枣仁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病因 病机 阳

21、盛阴衰,阴阳失交。肝 主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兼证 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火扰心证 用药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情志失常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主证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兼证 口苦,头重,目眩。舌脉 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痰热扰心证 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饮食不节证机概要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主证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

22、悸健忘,神疲食少。兼证 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脉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心脾两虚证 用药 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劳逸失调证机概要 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主证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兼证 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脉 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心肾不交证 用药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证机概要 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主证 虚烦不寐,

23、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兼证 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脉 舌淡,脉弦细。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心胆气虚证 用药 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病后体虚证机概要 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胃痛最早记载于内经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定义 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胃脘痛。部位: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病因 病机 胃气阻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主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兼证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脉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减。寒邪客胃证 用药 高良姜、

24、吴茱萸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外邪犯胃证机概要 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主证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兼证 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饮食不饮食伤胃 舌脉 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证用药 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翘散结清热。节证机概要 饮食积滞,阻塞胃气。主证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兼证 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脉 舌苔多薄白,脉弦。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情志失调肝气犯胃证 用药 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佛手、甘草理气和中。证机概要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