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 走向自主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以故事导入主题。故事如下:1976 年出生的郝丁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郝丁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郝丁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郝爸爸决定与儿子郝丁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协议”中郝丁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
2、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用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从众的危害和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 活动一:喜欢儿子还是不喜欢儿子 学生就下列问题发表看法:郝教授为什么要与儿子签订这样的协议?他不喜欢自己的独生子吗?设想协议签订后郝丁会有哪些变化和经历。 学生可以自由设想,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适时发表评论,对于好的发言给予肯定,对于特别不合理的想法予以反驳。 学生讨论后,教师呈现郝丁的实际情况。郝丁的实际情况是:尽管他为“自立协议”一事半年不和爸爸说话,但终因契约的压力而不再依赖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郝丁不可能处处随大溜,而必须自主选择生活的道路,为自己负责。他靠自己的本事找到了
3、工作,并经多次跳槽后成为一大型媒体广告企业的骨干。其间他向父母借了 2 万元用于攻读大专,现已还清。最重要的是,郝丁成为了一个不再依赖父母、不再盲从群体的生活方式、有自己主见的人。 让学生思考缺乏独立性的孩子突然没有了依靠时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主选择的意义。活动二: 讨论:从郝丁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通过讨你说,我说,大家说 教师: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盲目从众和过分依赖的危害,了解了自主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但是,有时我们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可是又觉得很为难。我们来看一些资料,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1)小真的同学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会打电子游戏,但是同学们天天都在讨
4、论有关游戏的事,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打电子游戏。后来,小真一发不可收,沉迷其中,他虽然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2)尤红想利用下课时间复习,准备考试,她的好朋友小齐希望她陪自己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尤红感到很为难 (3)年级要外出春游,同学们都很高兴。有一个同学提议,大家都在校服里面穿上自己的漂亮衣服,到了公园后就把校服脱掉。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响应。小明 还说:“大家都要一致行动啊,穿就是叛徒。”小明的好朋友沈艺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就想穿校服春游。(4)晓平和同学一道回家。过路口时遇到红灯,同学们看到没有车都闯了过去,晓平犹豫了 讨论: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出
5、正确自主的选择? 论,帮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该如何做出自主的选择。 活动三:小测试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认识到了自主的重要性。那么,大家的独立性如何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自测。 了解自己的独立性。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做独立性测验。测验内容见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从众现象,只有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才能让自己摆脱盲目从众。因此,走向自主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附活动三:独立性测试 活动意图: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性。 活动过程:第一步,当堂自测。测验题目如下:你是否有独立性 你是否具有以下表现? “完全是”计 1分, “有时是”计 2分, “不
6、是”计 3分。(1)遇事退缩。 (2)不敢面对困难。 (3)做事顾虑重重。 (4)缺乏勇往直前的气魄。 (5)一贯服从他人。 (6)凡事都要求家长为自己做决定。 (7)一旦失去依赖对象,就茫然不知所措。 (8)受人欺负后不敢抗拒,只会回家诉苦。 (9)时间观念淡薄。 (10)做任何事情总要拉上别人才行。 (11)从不做家务。 (12)穿衣、洗头也要父母包办。 (13)什么事不管会不会,从不想去试一试。 (14)没有自己的行动目标。 (15)听别人的指挥。 (16)畏惧老师。 (17)做事需要父母督促。 (18)不敢一个人独自在家。 (19)对学习心不在焉。 (20)说话娇气。 分数解释: 得分
7、在 29 分之下,说明独立性比较差。 得分在 3044 分之间,表明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得分在 45 分以上,表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第二步,自测结束后,学生就自己的情况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自我剖析的文章,请得分在 45分以上的学生谈谈自己独立性强的表现。教师组织大家讨论独立性对中学生的意义。 第三步,教师呈现独立性差的危害。 (1)使自己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2)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严重缺陷。 (3)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随波逐流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独立性强的人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摆脱不良的从众行为,避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 活动提示: 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试结果,不需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