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188833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0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0 例痛经患者问卷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摘要对 2000 例痛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讨痛经临床特点,以期对痛经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短、经量多、经期时间长与痛经的发生未见有明显关系。痛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感受寒凉;证候(症状)特点主要为虚实夹杂,且随着程度加重,虚证的症状表现越明显;在不同程度痛经中,小腹畏寒症状出现的频率最多;寒凝血瘀证型所占比最多为53.2%;痛经应对措施以选择卧床休息为主,占 79.6%,对于重度痛经患者的药物选择以中西药联合应用为主占43.4%。痛经患者对中药剂型的选择以汤药剂型所占比最多26.5%。调查结果得出,避免寒凉对预防痛经的

2、发生有积极的作用,治疗痛经应注重温经散寒。 关键词痛经临床特点;问卷调查;分析 痛经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文献报道有关痛经的发生率约在 30%80%1 ,极大地影响着女性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此病主要分为 6 种证型即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气血虚弱型、阳虚内寒型、湿热瘀阻型。有文献报道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痛经最为多见2。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形式,对 2000 例痛经患者进行痛经临床特点研究,以期为痛经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3 月期间接受调查的痛经患者,包

3、括北京眼科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西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的痛经患者;宾馆服务员、公司女职员中的痛经患者;潭柘寺中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在校的痛经患者。1.2 诊断及分级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 (第 7 版) 、 中华妇产科学 (第 2版)拟定1,3。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 (第 2 版)拟定45。寒凝血瘀证: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经量或多或少行而不畅、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黯及脉沉紧或细。凡具备四项或以上症状者,结合舌脉,辨证为该证。1.4 纳入标准 女性,年龄在 1249 岁;符合痛经诊断标准3;愿意接受本

4、次调查者。 1.5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不愿意合作者。 1.6 调查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内容结合本次调查目的,制定痛经调查问卷,由 78 道多选题、单选题组成。前期通过少量预调查,进行修改后正式发放。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现场收回的方式。 1.7 统计学方法 由调查者将原始数据录入到 Excel 表中建立数据库,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采用录入后再次核对的方法,最后经过系统核对检错(更正录入错误) ,形成原始数据库。将Excel 表中的数据转化成 SPSS 数据集,应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5、2000 份,其中年龄最小 12岁,最大 46 岁,平均年龄(20.814.74)岁。痛经人群中轻度痛经患者 1252 人占 62.6%,中度痛经患者 520 人占26.0%,重度痛经患者 182 人占 9.1%,其他(时轻时重者)46 人占 2.3%。初潮年龄主要集中在 1314 岁占 51.7%,月经周期短者占 4.9%,经期时间长者占 7.5%,经量多者占15.0%,结果显示以上因素与痛经的发生未见有明显关系。 2.2 影响痛经的因素 2.2.1 痛经患者生活习惯、体质、家族遗传、情绪等影响因素分析在痛经患者中感受寒凉者较多,其次为饮食习惯、体质因素、遗传因素、情绪因素。结果见表 1。

6、2.2.2 痛经患者痛经诱因统计分析对痛经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后,又对患者自身认为的导致痛经发生的诱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图 1。 2.3 痛经的证候(症状)特点 按照痛经程度的不同,分别根据症状出现频率的高低,体现痛经证候(症状)的特点,见表 24 。 2.4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特点 拟定中医辨证标准,对 2000 例痛经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痛经患者中寒凝血瘀证型分布最多,占 53.2%。此证型痛经开始的时间在初潮 1 年后者居多,占 44.8%,痛经发生的时间以经期疼痛最多占 66.1%,疼痛部位在小腹者占78.3%,疼痛性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的分析 痛经的发生与 PGF2

7、 水平增多有关。子宫内膜是合成PGF2 的重要部位。痛经患者月经血、经期子宫内膜中所含 PGF2 显著增多。已有文献报道痛经的发生与初潮年龄6、月经量多、经期时间长、月经周期短有相关性7。本研究从这几方面做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2000 例痛经患者中初潮年龄主要集中在 1314 岁,占 51.7%,据统计我国青春期少女初潮的平均年龄为 1314 岁4,研究结果与一般人群初潮的年龄是相一致的。月经周期正常者占 49.8%,周期短者占 4.9%,经期时间 37d 者占 88.6%,经期时间长者占 7.5%,经量正常者占 46.4%,经量多者占 15.0%,在各方面正常者均为最多,此结果显示上述各因

8、素与痛经的发生未见有明显关系。 3.2 影响痛经因素及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感受寒凉是痛经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为饮食习惯、体质因素、遗传因素、情绪因素。平素或经期感受寒凉或冷饮冷食,身体受寒,寒性主凝滞、收引,寒凝经脉则会导致“不通则痛” 。症见小腹冷痛、畏寒、经量少、月经后期等。暴饮暴食易伤脾胃,脾胃虚则化源匮乏,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冲任血海愈虚,导致“不荣则痛” 。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量少、心悸等。有研究认为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机体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8,由此诱导痛经。体质因素对痛经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若禀赋素弱,精血不足,子宫、冲任失于濡养亦致“不荣则痛” 。症见腰膝酸软、经量少

9、、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有研究认为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是原发性痛经的易感体质2。此外情绪与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母体中有特定的基因传递信息至第二代的个别女性,使其性情不稳定,易受刺激或子宫痛阈降低而患痛经9。平素性情抑郁或紧张使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于子宫、冲任而致痛经。症见经量或多或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等。 3.3 痛经证候(症状)特点分析 痛经证候(症状)特点为虚实夹杂,寒凝血瘀证型分布最多。痛经的发生与素体情况、经期生理、影响因素有密切关系,这在发病机制上与其他疾病的痛症有所不同,既属凝滞又常兼不足。经水为阴水喜温而恶寒,妇女以血为本,属阴

10、,故妇女本身容易感受寒邪。风冷之气客于胞络,凝结不行,血为寒凝则运行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阳气内虚,不能制约阴气,阴寒?仁嗫芍潞?凝血瘀。所以寒凝血瘀证表现明显,且以虚实夹杂为主,并随着痛经程度加重,影响气血、脏腑的调和,虚证的症状出现频率越多。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述:“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 “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 ,诸病源候论中亦有论述:“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宫,损伤充任之脉。”临床辨证时更多的是主次之分,很难有确切之分,治疗痛经时应注意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虚实同治。 3.4 缓解痛经的应对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痛经患者以休息的方

11、式缓解痛经占79.6%。虽然对于重度痛经患者服用西药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的优点,但中药止痛的效果也同样得到了患者认可。因此重度痛经患者对药物的选择以中西药联合应用最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中药剂型的选择有了更多的需求,调查结果发现汤剂是人们主要选择的剂型,虽然不便于服用、携带但因其疗效确切,已被患者接受,其次是(水)蜜丸,因其服用方便、口感好,也已被患者所认可。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68. 2于菲菲.原发性痛经易感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3乐杰.妇产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

12、1:318. 4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5.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1. 6孙艳明,王玲,王学岭,等.1800 例女大学生痛经病因及证候分布规律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5):1014. 7苏程果,周友龙,陈晓燕,等.女大学生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 (12 ):2341. 8陈可冀.迈向 21 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发展研讨会文集M.7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28. 9郑良琴.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责任编辑吕冬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