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章,说明文常见考点,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
2、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 次、原因 结果、现象 本质、特征 用途、一般 个别(特殊)、概括 具体、整体局部、总分。,问 题 探 讨,三.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态特征,次要介绍
3、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壳膜肉核。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清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之四: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参考导与练P
4、120123)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分析 从说明方法的分析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色:内容的科学性和笔调的文艺性。,具体步骤:1明确常用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2学生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练一练:分析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试着用学过的方法重点分析引资料的作用(课前布置完成)具体步骤:1明确常用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2判断找到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3结合具体语句或语段内容分析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问 题 探 讨,四.全文
5、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1.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问 题 探 讨,2.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问 题 探 讨,3.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
6、服力。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2、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3、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 4、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5、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举例子,打
7、比方,下定义,引资料、打比方,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内容。,飞焰欲横天,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红云几万重,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6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成熟时的颜色,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P122),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类型3:限制性
8、词语能否删去?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问 题 探 讨,五.本文语言使用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1.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分别出自郭明章荔枝诗、北宋邓肃的看荔枝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荔枝绚丽的颜色;“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夸张地写出了吃毕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的情景。,问 题 探 讨,2.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
9、可能的事”作者用推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这个事实。“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这一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既准确地写出了实际情况,又在数量、范围上加以限制,这样使语言更周密,更好地显示说明文的科学性。,文 体 知 识,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势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小结:文中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生动,作者这么写正是体现了本文科学小品的体裁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引用诗文,增强文学性。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引用古籍、史料,增强科学性,使说明有根据,更准确。如引四川果树良种图谱的数字。,总结:阅读说明文的步骤,一明确说明对象二掌握对象特征、本质(事物把握特征,事理把握本质)三理清层次把握说明顺序四找出并理解说明方法五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作业:,1、掌握本节学过的知识2、运用本课学过的知识,完成导与练P123125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