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眼荔枝双果记郑启五在茶果飘香的闽南,荔枝与龙眼与可是我们一对最常见的姐妹果,她俩的英语芳名 Liche 和 Longan ,都是源自我们汉语,而且发音与普通话的“荔枝”和“龙眼”相似,这似乎与英语 tea 和闽南语的“茶”的关系如出一辙。龙眼与荔枝皆为常绿乔木,即便在冬日,也满头枝叶绿油而茂密,羽壮复叶,四季同潇洒,一眼望去,俩树像极了。细细分辨,方才看得出同是椭圆形的叶片却稍有宽窄之别,开出的小花花色不一,然而果熟之时姿色则大异:先出世的姐姐荔枝脸皮儿红,串串沉甸甸垂挂在碧叶里,十分秀气,更有清雅的果香飘逸,于是乎就有了杨贵妃吃荔枝的传说,就有了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荔枝图序 ,就有了“日啖荔
2、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豪放的“广告诗”数百年魅力依旧,就有了杨朔清甜得沁心的散文佳酿荔枝蜜最是泉州梨园戏老电影陈三五娘一个经典的镜头:五娘用手帕包着一颗嫣红荔枝从闺楼投向她心仪的陈三妹妹龙眼则面如土色,一颗颗如泥巴搓成,鼻嗅无味。尽管龙眼内里甘美可口,但似乎人们懒得考证西施们是否有贪食龙眼的嗜好,而甜津津的龙眼蜜也眼巴巴地期待着何日能溶入散文的清泉。仅有的一则关于龙眼的闽南九龙江民间故事给人们留下的是一幅极为惨烈的结局:那个吞食了龙眼的孩子,口极渴,一口气喝干了水缸里的水,又扭头去喝江中的水,最后在妈妈的哭唤中一步三回头地变成了龙!嗨,还是不想为妥,否则每一颗龙眼都会食得惊心动魄的。凡此种
3、种,不难窥见历代文人墨客以貌取人的德行。其实龙眼荔枝两相比较,品种优良的,皆质白肉厚汁多味甜,而劣种的,龙眼充其量不过是肉薄味淡,可荔枝就不同了,在那嫣红的皮壳下一包酸汁让人牙根发软,吐之不及!制成干果后,更有令人料想不到的戏剧性后果:龙眼相貌依然,浑圆而丰满,而荔枝却红颜褪尽,枯槁而干瘪。至于品位,龙眼(桂圆)干更是远在荔枝之上,闽南人认为龙眼干大补,是产后妇女坐月子必不可少的天然补品,例如“龙眼干炖乌鸡” 。而现今几乎无所不在的“八宝粥” ,更是少不了龙眼干这一“宝”的,而荔枝干压根就排不上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如此,果亦然。所以本人很是为龙眼抱不平的,但世界上因为相貌平平而遭冷眼
4、的人和物多着呢,而凭一时有几分悦人的颜色就大为走红的又岂止荔枝一君?!当然荔枝长得漂亮,本身是件好事,让人们赏心悦目也是公德无量的。比如组织“果园一日游” ,到荔枝园肯定要比到龙眼园来得愉快,因为浓绿与鲜红的颜色组合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龙眼不但逊色,而且龙眼果枝往往还藏有与龙眼同样颜色的“臭龟” ,此龟不但会在叶片上排出蚕卵一样的卵线令人毛骨悚然,而且俯冲而来,喷出的尿液不但气味难闻,而且还令皮肤红肿而瘙痒的,这是儿时的我切身所得。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我们福建有首传唱全国的歌曲九龙江畔荔枝红 ,欢快而抒情。更有新歌闽南荔枝红唱道:“闽南七月艳阳天/ 荔枝红透九龙江边 / 荔叶枝头挂玛瑙 /
5、 彩云飞蜜醉千山;/哎 哎呀依呀哟 / 哎呀依呀哟 / 一片片丰收园 / 一家家摘果欢 / 花裙飘树上/ 竹蓝舞林间 / 就像孔雀开画屏/ 荔乡美景多好看。/荔乡果熟百鸟喧 / 歌声唱沸九龙江澜 霞光撒满致富路 果农越走心越宽;/哎 哎呀依呀哟 / 哎呀依呀哟 /一篮篮红果香 一阵阵笑语传 / 汗水变金珠。/车船装不完 / 喜摘荔枝运四海 / 红日飘香月也甜 / 月也甜。 ” 闽南这条绿色的九龙江,盛夏喧哗着荔枝嫣红的歌儿,立秋流淌着龙眼甜蜜的泪水。每每七月,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从厦门到汕头的车窗外,丰收的荔枝真是美不胜收。到了八月,福厦公路泉州路段的两侧,枝头沉甸甸垂挂的就是龙眼了。即便是不
6、挂果的季节,荔枝和龙眼也总是树树绿得发亮,构成了闽南沿海一带最养眼的风景。吃荔枝总希望能碰上肉厚核小的,闽南话叫“蛀核”的,很形象。记得小时候吃荔枝常常有种“中彩”的心理,一旦吃到“蛀核”的,就要炫耀一番。听说现在有种无核荔枝,那感情好,但只怕是天下的荔枝一旦都无核了,恐怕有的人还会思恋那有核的了。厦门岛内的荔枝树比较少见,而龙眼树则比比皆是。龙眼的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大小差得很远,早年黄厝塔头一带的龙眼又大又圆如同乒乓球,丰满的体态完全可以与荔枝相媲美,用来晒桂圆干一定很棒!而小品种的有叫“纽扣眼”的,虽然小,但很甜,厦门大学校园里就有不少“纽扣眼” ,我怀疑是野生的,半个世纪前国光第三楼的房前屋后的长了好多的。那龙眼树的生命力极强,而且有着非凡的传宗接代的能力,龙眼核随便掉在了哪个潮湿的角落,就能一下长出一株润绿的龙眼苗来,好生可爱。如今眼见那凤凰木、大榕树时有老死的,而株株老龙眼则照样郁郁葱葱,四季碧绿。龙眼核应该还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吧,记得小时侯赤日炎炎,不少打着赤脚的穷孩子四下捡拾龙眼核,一斤可卖2分钱,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