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教育随笔作者:龙高学区龙马小学 王美娟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交流、交际的能力。真实的交际即与另一个人说话,它会在一个特定的语言氛围、语言环境之中,而不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所见到的那种典型、纯粹的对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多学生对于所学单词、对话可以做到熟记心中,甚至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却不会用。反思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就不难发现发现我们的对话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一)强调英汉对译,忽视情境创设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即汉语定向思维习惯的影响) ,在遇到新的英语对话时,过于强调对话中句子的汉语意思,无
2、论对话的呈现和操练,基本都是英汉对译的形式。教师说英文,学生翻译成中文;或者生生相互翻译。这种英汉对译的形式既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又因为没有英语的语言情境,从而导致学生会说句子,也明白句意,却不会交际运用。(二)重机械操练,轻意义操练教师一味的领读、学生跟读,不能积极的给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进行意义操练。照搬教材,在课堂上先让孩子们听录音(或听教师朗读) ,然后模仿,接着让他们分角色朗读、表演,如果对话中有不认识的单词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再重点讲解训练。结果,孩子们学了不少对话,也能够理解对话的意思,甚至熟练的背诵,但真正的交际能力提高不大,实际运用的能力就更弱了。(三)重复性的运用语
3、言,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完全以学生能读、会说教材对话内容为目的,拘泥于教材本身,不能引申拓展,导致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完全是课堂所学的教材文本,既缺少与旧知识的融汇贯通又缺少对新内容的创造性运用。(四)过多讲解语言知识,轻视语言知识的练习运用过多的讲解句子构成等语法知识,造成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学生听说练习的机会。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生活化”对话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对话的呈现: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
4、,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却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的内容。因此,对于对话教学,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方法导入:1、直观导入法在新课呈现之前把先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导入法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切入新课主题。2、复习导入法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的契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从而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3
5、、谈话导入法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流。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这样的导入活动自然而流畅。通过师生间的真实交流,既巩固重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为新知识技能的发展做好了铺垫。4、游戏导入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游戏导入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呈现新知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5、情景导入法在新课起始阶段,借助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肢体语言,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将教学
6、内容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为新材料的呈现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6、歌曲导入法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英语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和氛围。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动听曲调,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可以说,唱歌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助于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二)对话的操练“操练”是对话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操练”是指教师在呈现完新的语言项目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组织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巩固性的训练,从而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
7、初步的语言实践能力。操练的目的是要求熟悉、牢记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操练组织得好不好,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组织操练的艺术,力争做到用最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收效。操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对话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操练可采用:结构操练、问答操练和交际操练三种方法。1、结构操练:教师先介绍结构,如“There is a pen.”并给出替换词,如book, ruler 等,让学生套用句型,说 “There is a book.”“There is a ruler.”等。但这种操练方法有时不利于学生开动脑子,效果不一定理想。有一些老师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叫做还
8、原翻译法。其做法是:教师可用卡片、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汉语译文,由学生将其还原,说出英文。在操练前教师手头首先要准备一份分类词汇表,先组织学生复习单词和词组,然后再进行句子的操练。2、问答操练:问答操练的主要形式是一方问,另一方答。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在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操练时可先练一般疑问句及回答,再练特殊疑问句及回答。例如在练了“I can ”这个结构后,可先练“Can you .?”“Yes, I can./No, I cant.”再练“What can you do ?” “I can ”通过问答操练,可以使孤立的句子“活”起来,可以使学生能用英文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得到想
9、知道的信息,因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掌握所学的句型,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交际操练:交际操练就是将所学语言放在一定的情景中去。例如学过了“Do you like ?”句型,我们便可将其用在询问爱好等交际场合中去,这时所学语言材料才可算是真正的“活”了。交际性操练的主要形式是角色表演,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自由对话。从实际出发的,不强求学生当堂进行表演,而是要求同座的同学回去作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便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学生准备的对话不仅要包括新学的语言材料,还必须包括过去学过的语言材料。由于下一堂课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老师叫到,因此人人都会认真作准备,去记、去
10、背、去练。当在下一堂课被叫起来时,人人都是胸有成竹,几乎个个都可以流利地进行对话。这样,每个人都能熟练地进行对话,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在对话操练中应围绕对话中的语言点,操练过程要体现整体性、真实性、灵活性、有用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在训练学生听说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真实自然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三)对话的拓展新课程提倡教师要“用教材教” ,而不只是“教教材” 。我们老师在设计课时,一般到对话操练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时,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只完成了“教教材” ,而没有完成“用教材” 。
11、我们忽略了对话的拓展训练,对话的拓展训练是对话操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如果没有拓展操练,那么对话操练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气。一般在这一个环节,老师可以安排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对话来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 。譬如说完成调查表,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讨论对话等。任务型活动是以具体的任务为操练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操练的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型活动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使对话中的语言知识真正得到学以至用。它是我们在拓展操练中常用的一种有效
12、的操练活动。对话教学要成功,要吸引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生活化” ,要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对话。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于一定的情境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当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出对话教学的目的。学生也才能真正地理解对话、运用对话。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学生高频率参与的教学过程。应用对话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话式教学为师生在课堂上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与教师“对话” 、与文本“对话” 、与学生“对话” ,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真正的达到学英语、用英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