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的构成 1.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的_粒子。 (2)基本性质。 _; _,且温度越高,_; 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_,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_ _; 同种分子的性质_,不同种分子的性质_。,化学性质,最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在不停地运动,运动越快,间隔,间隔,越大,相同,不同,(3)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的总和。,相对原子质量,【思考感悟】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 提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2、。,2.从微观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区别? 提示: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在变化中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而水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被破坏,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2.原子 (1)定义:_中的_粒子。 (2)基本性质。 质量和体积都_。 在不断_。 原子之间有一定的_。,化学变化,最小,很小,运动,间隔,(3)结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原子,原子核(带_电),质子(带_电),_(不带电),_(带_电),正,正,中子,核外电子,负,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电子数,原子核,核内质子数,(5
3、)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是以_作为标准,_ _跟它相比所得到的比值,符号为_。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_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上,相对原子质量_ _+_。,碳12原子质量的1/12,其他,原子的质量,Ar,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带_的离子,如镁离子_(填离子符号,下同)、铵根离子_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_、碳酸根离子_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2)分类,正电荷,Mg2+,NH4+,Cl-,CO3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个镁离子,【思考感悟】 1.是否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提示:不
4、是。有的原子如通常说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离子一定带有电荷,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呈电中性? 提示: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故离子构成的物质不显电性。,3.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提示:不一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个(He是2个),但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可以是8个。,物质的组成 1.元素 (1)概念。 具有相同_(即核内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在地壳中的含量。 居前四位的元素为:_(由多到少的顺序)。,核电荷数,质子数,氧、硅、铝、铁,(3)元
5、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宏观表示_;微观表示_。 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_ _。如2H表示_。,氢元素,一个氢原子,该原子,的个数,2个氢原子,2.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_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且原子序数=_=_。 (2)每一格信息(以碳元素为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甄别判断】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提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而不是“微 粒”的总称。 2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以确定该
6、元素是金属 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 提示:一方面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特点可以确定元素的属类, 另一方面,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确定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排布,据其最外层电子数,也可以确定其类别。,3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 ) 提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时,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因而其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一、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联系与区别 1正确理解分子、原子的“三点提醒,三个误区” (1)三点提醒。 要明确分子、原子概念中“最小”的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
7、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新物质)的过程。,(2)三个误区。 误区1: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误区2: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不是最小微粒,因原子还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误区3: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还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得电子 失电子,【典例1】(201
8、2泰州中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易错提醒】 1.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3.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我的答案】选A。本题考查物质构成微粒的相关知识,明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解题关键。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不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C正确;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9、,D正确。,【拓展延伸】原子形成离子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变式备选】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_。 (3)能与形成10电子分子的是_。 (4)能与形成AB4型分子的是_。,【解析】(1)由于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属于阳离子。 (2)的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 (3)由于的核外有1个电子,的核外有9个电子,所以可形成10电子分子HF。 (4)要形成AB4型
10、化合物,A的化合价须为4价,B的化合价为1价,由题中信息知,中的氢元素为+1价,则另一元素的化合价须为-4价,即其最外层须有4个电子,故只有合适。 答案:(1) (2) (3) (4),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提醒】 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氖原子(Ne)和水分子(H2O),只有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才属于同一种元素; 2.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同种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不一定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只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的原子才是同一种原子。如碘127、碘131,质子数都是53,故都属于碘元素,但中子
11、数不同,因而属于不同的碘原子,其中碘131具有放射性,而碘127无放射性。,【典例2】(2011内江中考)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易错提醒】 1.明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 分子 物质。 2.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小数字表 示该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而非质量比。,【我的答案】选A。B选项中
12、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是氮分子;C选项中瘦肉精是由瘦肉精分子构成的,一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D选项中121是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2)16=91。,【变式备选】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解析】选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纯净物,而纯净物只能由一种物质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
13、与原子的性质 【高频考点】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等 1.(2011雅安中考)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选D。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致使壶内气体压强变大,壶盖被顶起,所以选项D正确。,2.(2012成都中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微粒的三个性质:微粒很小、不断运动、微粒之间存在间隔。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汞原子本身的体积没变,而是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3.(2012滨州中考)从
14、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析】选B。本题结合图片考查物质的构成。解答本题需明确微粒的基本性质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根据前三个图片可知:分子、原子、离子均能构成物质,且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由第4个图片可知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升高时,运动更加剧烈。四幅图片均不能观察到原子,故无法通过图片获得原子结构的相关信息。,原子的结构与离子 【高频考点】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应用;离子的结构、分类及离子符号的书写等 4.(2012泰安中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
15、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解析】选A。本题考查有关原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故原子的体积由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由此分析,A选项错误。,5.(2012宜宾中考)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
16、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解析】选B。本题考查有关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4点:(1)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2)原子序数数值的大小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4)原子中,因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电性相反,电量相等,故原子呈电中性。由以上关键点可知,铬原子的原子序数应为24,
17、故B错。,6.(2012广州中考)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阳离子 B.乙是阴离子 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解析】选C。本题结合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的结构及离子的形成。甲、乙粒子核电荷数分别为8、10,核外电子数为10,故甲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乙为氖原子,两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不同,故属于不同种元素。,7.(2012重庆中考改编)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 (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_(填序号)。 质子数 电子
18、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性质。对于原子来讲,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故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17;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少于4,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氯原子和钠原子均具有三个电子层,即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1)17 (2)失去 Na+ (3),元素与元素符号 【高频考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等 8.(2012怀化中考)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O C.H2 D.C60,【解析】选A。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
19、3点:(1)大多数元素符号有两个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种原子。(2)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3)化学式有4个意义:表示一种物质、物质的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由此分析,A选项中Cu表示铜、铜元素和一个铜原子。B选项中的O表示氧元素和一个氧原子。而选项C和D中的符号有4个意义。故选A。,9.(2012佛山中考)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元素,包括铁、氟、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上述四种元素中,缺少时易产生龋齿的元素是( ) A.铁 B.氟 C.碘 D.硒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熟记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缺乏
20、时产生的症状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缺硒易患癌症;缺氟易患龋齿。,元素周期表 【高频考点】元素周期表中各单元格中包含的信息、含义、应用;各族或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在结构、元素属类等的变化规律等 10.(2012福州中考)根据如图的信 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相关信息:元素的分类;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得失电子情况。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2)元素表格提供
21、的四种信息。A项中,硫属于非金属元素。B项中,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正确。C项中,由硫的元素表格信息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省略不写。D项中,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容易得电子。故选B。,11.(2011兰州中考)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 (3)D中x=_;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_。(答一条),【解析】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必须具有相
22、同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核电荷数为18可知D粒子是氩原子,依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求出x=8,从E图可得到很多信息,如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答案:(1)A、B (2)C (3)8 这种元素的名称为钙(或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等合理答案均可),【拓展归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排布规律及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 (1)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排布规律。 同一周期内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从左至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其最外层电子数也逐渐增加。 同一族内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从上至下,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2)原子核外的每个电子
23、层上容纳电子的个数。 每层上最多容纳电子的个数为2n2个(n代表层数); 最外层上不能超过8个电子; 倒数第二层上不能超过18个电子。,12.(2012眉山中考)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化学反应 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 子; (2) 表示的是_(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是_(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2、3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
24、变化规律是_。,【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分析 元素周期表所包含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的特点。(1)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原子最 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2)从上表可 知13号元素是Al元素,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Al3+。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是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和Na2O2。(4)上表 中第2、3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每一周期元素最 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答案:(1) 得到 (2)Al3+(3)Na2O(或Na2O2,任填其一) (4)每一
25、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中考链接】 1.分子、原子、离子的中考地位及考查角度 这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点。中考中常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查 分子、原子的性质,常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结构及元 素周期表中的简单信息等。 2.失分点及应对策略 中考中对该课题的考查角度、内容、图示多种多样,其中应用 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日常现象与变化时对分子、原子的变化 的判断、应用微粒结构判断微粒类型及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的分 析与应用等常是解题时的失分点。对此,应明确下列几点:,(1)分子、原子的性质是相同的,构成原子的微粒是一定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一定规律的,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实质时,要明确一点,若变化为物理变化,则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变的常是分子间隔或运动状态,若变化为化学变化,则构成物质的分子一定变化;(2)要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原子在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数目、所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3)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规律,能从纵横两个角度比较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变化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