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人: 韩 军 学区(校)审核: 周国毅 中心教研组审核: 李军强 局领导审核: 通渭县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编写时间:2015 年 8 月 19 日 学期总第 8 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授 课 时 间 主备人学 科 数学授 课 班 级 教授者课 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能力目标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三维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2、。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准备整体预设 导案设计 学案设计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复习引入:问题 1 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都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根据定义和符号性质分成两类.问题 2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 0 的加法运算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 0 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画图来说明:所以加法共分为三种类型:1、同号两数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3、一个数与 0 相加二、二、讲授新课:1探究有理数加法法
3、则同号两数相加例题: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比如:向右运动 5 m 记作 5 m,向左运动 5 m 记作5 m.问题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了 3 m,那学生分类讨论,教师总结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探究练习运用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问题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总结问题(1) (2)归纳: (5)(3) 8 ; (5)( 3)8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
4、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求以下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并用算式表示:问题(3):先向左运动 3 m,再向右运动 5 m,物体从起点向 右 运动了 2 m, (3)5= 2 ;问题(4):先向右运动了 3 m,再向左运动了 5 m,物体从起点向 左 运动了 2 m , 3(5)2 ;问题(5):先向左运动了 5 m,再向右运动了 5 m,物体从起点运动了 0 m , (5)5 0 总结问题(3) (4) (5)归纳:(3)5= 2 ; 3(5)2 ; (5) 5 0 根据以上三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
5、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3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一个数与 0 相加问题(6):如果物体第 1 s 向右(或左)运动 5 m,第 2 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 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505 或 (5)05结论: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概括: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教师板书演示让学生思考问题并相互交流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自我检测(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6、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3)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三例题讲解:例 1:计算:(1 ) (3)+(9); (2)(4.7)+3.9 ; 解: (1)(3)+(9)=(3+9)=12; (2 ) (4.7)+3.9=(4.73.9)= 0.8;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整体预设 导案设计 学案设计 二次备课小结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作 业 1、教科书 习题 1.3 第 1 题;2、配套练习相关题目。板书设计一、 复习引入二、 讲授新课三、 例题讲解四、 课时小结组长查阅教 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