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0 课 诗五首主备人:李 峰 备课时间:2014-5-14 复备时间: 总第 课时章、节 第六单元 课时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 第 3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 三别兵车行 丽人行 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二、简介创作背景子美早年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专权当道,屡试不第。759 年弃官西行,历经千辛万苦于年底到达成都求亲告友,在浣花溪畔修筑了草庐,即成都草堂,在飘泊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三、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要求: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四、教师范读诗歌,读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五、赏析诗歌,感悟诗人忧国忧民情怀 。1、赏析。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势之大, “卷” “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3、。下面“飞” “洒” “挂胃” “飘转” “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 。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
4、用多年,已变得 t 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 “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 ,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诗人彻夜难眠,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教师复备更何况教学过程来源:gkstk.Com“长夜沾湿” ,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
5、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 ,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 ,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广厦” “千万间” “大庇” “天下” “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多么深切的期望 !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2、思想
6、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3、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4、归纳总结: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六、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七、小结 :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诗篇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 八、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秋风破屋惨 叙事群童抱茅悲 叙事长夜难眠哀 抒情广厦庇寒一愿 抒发理想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教学反 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