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_教育理论论文浅谈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_教育理论论文论文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层次,现在虽然仍存在争议,但是对它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开始,特别是厦门大学的潘懋元教授在多篇文献中对应用型本科起源、发展和定位进行了较为清晰、客观的论述1,一些新兴的本科院校也把自己定位在应用型本科层次,以区别于研究性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致
2、力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在实践教学方面,在产学研方面创出自己的特色。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下,从我院的实际与办学特色出发,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经济、贸易、管理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等业务的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关系 广东商学院的张荣国教授认为,素质是构成知识的基础,是形成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体现了素质的要求,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显形式,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一个人的素质要提高,最重要的两点是增长知
3、识、提高能力。能力中最基本的是学习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迅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而素质的提高是缓慢、潜移默化和相对稳定的。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概括起来是:掌握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基本知识,有解决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维护、开发等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开拓精神等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 实际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能力与素质渗透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已,如一个课程的某一个实验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对软件或硬件设备知识
4、认识的提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加强,也是沟通能力、领悟能力、协作能力和专业方面素质的提高过程。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就要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稳步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课程体系上,依据专业培养目标 对学生沟通、协作、组织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学生学业的始终,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而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体系、专业活动、课程竞赛等方式被循序渐进地加强和深化。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在公 2.教学模式上,体现
5、多样化、灵活化 本专业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上,不仅细化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更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授课中,案例法、调查研究法等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等能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作品展示与评比法等,可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检索技术授课中增加查文献和写文献综述等大作业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在多门课程的设计中都采用与企业联合的办法,以完成项目为目的,对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均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6、 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有的还与专业技能相关,如计算机技能大赛、ERP 沙盘模拟赛、网页设计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在期末考试中给参赛者适当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并在竞赛中增强能力和素质。 3.考核模式上,进行多方位评价 (1)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重视课堂、作业、阶段性测试的考核,加以量化,并经常性地反馈,以不断激励和督促学生认识自己当时的学习状况,对重点学生重点“照顾” 。形成性考核的加强使得学生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有所好转,使得平时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显然有益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例如,
7、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通过加强课堂练习的监测,发现了几个“聪明但不用功”的重点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照顾”后,学生在做小任务中尝到了小小成就感,有了兴趣,不但把落下的课追上来,还做出了一些有创意的作品。 (2)卷面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考试中,增加上机考试的分数,在阶段测验、课堂任务测试中,都采用上机考的形式,并加以记录,使学生重视能力的提高。而如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平时成绩大都是上机测验成绩的综合,期末考试为了便于管理,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但即使采用卷面考试,在题型上也尽量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完善程序题” 、 “编程题”等考查能力的题型;内容上减少“什么是什么”
8、的识记类题的比例,适当增加“读程序”等测试能力的题型。从卷面分析结果对比看,学生已经慢慢适应这种改革,有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围绕着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序和形式的改革,而应用型本科的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改革有更多的路要走,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受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生源素质相对差、良好学风还未形成等因素影响,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有着锐意改革、 “船小好调头”等优势,因此如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办出特色、办出成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张荣国.论素质与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