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13598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上科学教案PPt.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上科学教案 PPt篇一:四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运动会 4 教案 冀教版动物运动会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播放动物运动的片断,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为活动 3 做铺垫,运用游戏性较强的活动方式,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认识梳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的运动方式。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并观察结果。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2能

2、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同的运动和变化。2能发现动物的身体某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总结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课时建议: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动物王国看一看,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过浩瀚的大海,飞过巍巍的群山,

3、飞过茫茫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来到了动物王国。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动物运动的课件。教师:同学们,请大家根据所播放的视频想一想,那些动物天上飞?那些动物地上爬?那些动物路上跑?那些动物水中游?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二)新课教学 活动 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1观察动物运动教师: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动物怎样运动吗?举例说说,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举手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第四页写出你的做法?学生记录并且回答。2模仿动物运动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请你选择自

4、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一下他们是怎样运动的。这里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评价。3 【分组活动】 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准确教师: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再模仿一下你所感兴趣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请小组成员把每个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上第五页下表中,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小组活动,评出超级模仿秀。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结果记录到第六页上面的方格中。 活动 2:报名参加运动会1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教师:让我们回忆一下校运会的情景,想一想,运动会上都有哪些运动项目呀?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大

5、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填一下第六页学生运动会报名表。学生填写运动会报名表。2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教师:大家都有参加运动会的经验,现在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帮助它们报名吧。首先各小组讨论确定一下动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小组讨论,确定动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教师:请同学们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分析动物适合参加的比赛项目,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提示:有的动物擅长 2 项,不要忘记填写!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3课后查询:每项参赛动物的运动速度,最长运动距离。板书设计:第二课 动物运动会活动 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1观察动物运动2模仿动物运动3 【分组活动】 比一比,谁模

6、仿得更准确活动 2:报名参加运动会1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2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3课后查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上节课讲了些什么内容呀?请举手回答,看谁回答的准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上节课我们已经为动物报名参加运动会了,这节课我们就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二)新课教学教师:现在我们翻开书第六页,看已经填好的动物运动会报名表,小组内讨论一下报名结果是否合理,陈述报名理由。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上节课,我留了一个作业,就是查询每项参赛动物的运动速度,最长运动距离。下面,大家根据查询结果预测一下“在每个项目中,哪种动物能得冠军呢?”学

7、生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参加相同项目的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呀?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好,我给大家一点提示,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它们身体哪一部分比较发达呀?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擅长跳跃的动物后肢比较发达,擅长游泳的动物身体多为流线形,身体表面光滑。 ) 活动 3: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1欣赏课件教师:我们欣赏一下动物运动的课件。师生共同观赏课件。教师:从课件中我们知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呀?学生回答。 (运动方式)2小组讨论教师: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把你们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

8、比1 比,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多?哪个小组分得细?学生活动:思考分类标准并把结果记录在第七页的动物分类记录卡上。汇报结果。3阅读科学在线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板书设计:第二课 动物运动会活动 2:报名参加运动会1说一说参加相同项目的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活动 3: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1欣赏课件2小组讨论3阅读科学在线篇二:四上科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说课稿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刘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9、。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程序: 一、问题导入1.师出示沙和食盐,问:这两种颗粒状的物质在水中,如果不停地搅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试描述生活中所见现象。2.分组仔细观察现象,并比较结果,抓住两者的显著不同:看见颗粒和看不见颗粒。3.类似这两种现象的,你还见过吗? 教师演示: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小朋友的描述中,有的说“化了” ,有的说“溶化”小结:科学研究中为了不发生混乱,把这种现象统一称为“溶解” 。 二、探究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用你们的经验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吗?孩子根据经验描述并判断

10、,并记下自己的判断。 2.真实的情况怎样的呢?让我们仔细观察后再来判断。 分组实验:第一步:先不搅拌,观察; 第二步:连续搅拌,观察。 面粉在水中的情形,最后看起来像谁? 3.孩子操作并观察。4.孩子描述现象并作出判断。 (看起来像食盐一样溶解了) 5.观察杯底,发现沉淀面粉。引发讨论:这一现象看起来像谁?怎么判断呢? 孩子表达各自的认识。 6.现在陷入了两难判断中。继续寻找证据:溶解了的食盐颗粒和没有溶解的沙粒还能从水中过滤分离出来吗?过滤面粉液,看看结果更像谁 ? 7.介绍过滤方法,孩子分组操作。8.交流过滤结果,面粉在水中的表现更像沙。 小结:面粉在水中不溶解。三、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1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刘辉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转自:wWw.bdF 千 叶帆 文摘:四上科学教案 PPt)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

12、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 ,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13、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教学准备:小组:烧杯 4 个、盛有水的水槽 1 个、食盐、面粉各 20 克、沙 30 克、滤纸 3 张、漏斗 1 个、玻璃棒 1 根、铁架台 1 个。 六、教学过程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 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

14、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 ,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15、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在活动二的验证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章。种物质的中间状态,但是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引出“过滤”顺理成篇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4.4 课件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我们处在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

16、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对力的研究,将贯穿单元的始终。学生们对运动和力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这些观点在科学理论上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这是他们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本单元选择了他们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际条件下,而不是在理论条件下,研究车在力

17、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等一些相关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将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作用力和二者的关系进行感知和思考,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课):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第 4 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 ,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第三部分(第 57 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

18、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第 8 课):动手制作,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课程标准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应该充分体现与技术的关系。本单元在指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科学概念时,还注意了技术教育。比如,要求安装实验器材,寻找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学习设计并自己设计制作小赛车等。这是本单元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这个特点。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

19、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20、。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三、分课时教学建议第 1 课我们的小缆车(一)背景和目标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

21、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接下来就可以用这个小车进行研究了。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回形针弯制) 、铁垫圈若干、秒表(可用目测代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车的图片或影

22、像。(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从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车开篇。插图中是马车、汽车、电瓶车、缆车,用的动力是马的拉力、发动机的动力、电力和缆绳的拉力。第一部分: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教科书上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引导学生注意在小车上拴绳子的位置会影响到小车行进的方向。只有拴在恰当的位置,一般是车头正中,拉力的方向才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跑偏。第二个是引导学生观察拉小车绳子的长度不能是随意的,应该约等于桌子的高度,这样,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也不会超过桌子的高度。第三个是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让小车冲出桌面。教科书中关于重力的资料是重力的描述性概念。单元后资料库重力和万有引力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重力

23、的产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学生对小车装置中铁垫圈作用的认识会更加清楚。第二部分:研究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可能都知道,拉力小,小车运动得慢;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但是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拉动小车呢?要多大的力才能使小车开始运动呢?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想过的,这部分的教学就首先从这点开始。为了指导学生选择好实验的方法,教科书上作了三点要求。(1 )有了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3)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出或目测看

24、出小车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发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更科学地说,是加速度越大,这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快”描述这个意思) 。实验后的两个讨论题,第一个是指向实验技能的,第二个是指向科学概念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这两方面有所提高。(四)教学建议1.安装重力拉动的小车准备工作:(1 )如果实验用的小车在拉力下(方向正确)有跑偏的现象,将使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建议你课前检查小车在正常的拉力下行驶的方向,如有跑偏现象,可以检查和调节小车轮子。(2 )如果发现小车太轻太滑,比较难测定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

25、可以在小车上加一点重物,增加它的摩擦力;二是换用较小的垫圈与小车相配。给学生准备的一头拴有小钩的细绳应当比桌子的高度要长一点,要绕在一块厚纸板上。在厚纸板的边上剪一小口,将线头卡在里面,以免缠绕打结。学生实验完毕后,要要求学生仍然把细绳绕在厚纸板上。对安装小车的指导:(1 )在出示材料后可以提问,我们怎么用这些材料安装一个小缆车?让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而不是机械地按要求去操作。(2 )可以适时提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告诉学生,如果小车跑偏,可调节拴绳的位置。要求小组确定一个同学用手挡住小车,使它不冲下桌子去。(3 )让学生用垫圈把小车拉动,试验几次,检查小车能不能很好地运动起来。(4 )最后要

26、提问,我们安装的小缆车,铁垫圈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是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铁垫圈起了拉动小车的作用,我们是用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的)学生发表了看法后,可简述或指导阅读关于重力的资料。2.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对实验活动的指导:(1 )首先让学生明确拉力的大小可用垫圈的个数表示,然后让学生推测一下最少用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说说为什么这样推测。学生一般推测不准,也不会一致,推测的目的是引起注意和思考。(2 )再让学生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学生都会说拉力大,小车跑得快。教师可以设问,能肯定吗?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呢?(3 )提出教科书上的三点要求,同时

27、要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是在此不深究,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和认识。(4 )时间测量很重要,测得的数据是证明假设的证据。如果用秒表记时间,要先教秒表的使用方法,并统一练习几次。如果是目测小车运动的快慢,更要注意增加垫圈数量的差别,记录表就只填“快慢顺序”栏了。(5 )研究小车行驶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时,建议学生增加垫圈个数可以是 4 个、 8 个、16 个?而不能是 4 个、6 个、8 个?梳理归纳:按教科书的要求从两方面进行。(1 )实验技能的强调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在研究小车快慢时,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这种改变变量的技能在做对比实验时是经常要用到的。这个问题也可以与“开始时为什么一个

28、一个地增加垫圈”对比起来问。(2 )概念的归纳可以提问,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或者提问,记录表能说明什么?提示学生注意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两个,参考结论如下: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或者: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学生把上面的“ 小车”用“物体”一词进行表述也是可以的,那是他们把认识上升了一级。最后要学生把自己归纳的话写下来。第 2 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背景和目标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本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认

29、识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研究自行车的设计特点打下了基础。用橡皮筋作动力也为学生认识弹力提供了条件。本课有三个活动。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时,学生已经观察到“轮驱动” ,但教科书始终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丝毫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只会使活动更集中在安装和研究上。第二,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会强化有关科学概念的建立。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安排为第三个活动是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这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突出了

30、重点活动。科学概念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品、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三)教科书说明本课从车辆需要动力导入用橡皮筋作小车动力的课题。左下插图是电力机车,是用电作动力的火车头。第一部分: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实验用的小车轮子与轴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轴转动就带着轮子

31、一起转动。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表现了把橡皮筋绕在小车轮子的轴上带动小车行驶的方法。教科书插图中车轮轴上紧紧安装了一个车轴套(教具配套部件) ,使橡皮筋容易绕在轴上(在车轮轴上缠几层胶布或胶带也可以起到防止橡皮筋在轴上打滑的作用) 。教科书提出的问题,一个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车动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这时学生不能使用“弹力”这个词没关系,只要关注到这个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就行了。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知道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有关的,在以下的实验中会按正确方向缠绕橡皮筋。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推测,然后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橡皮筋弹力的大小不

32、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出来,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圈数不同而有不同,所以教科书提出了“实验时注意观察”的两个问题。希望学生能观察到橡皮筋缠绕 1 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大。橡皮筋缠绕 1 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这样的观察研究把学生觉得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促使他们去更好地认识弹力,更好地认识橡皮筋圈数与行驶距离的关系。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这是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把探究引向深入。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 ,想办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

33、,如果弹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这是拓展性内容,教学中可灵活处理。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课文资料的要点是,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性质是要恢复原来形状的一种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只要求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就可以了。弹力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也并不陌生,通过前面对橡皮筋动力小车的研究,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不会太难。这个资料可由学生阅读、研讨,教师简单讲解。(四)教学建议1.安装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准备工作:(1 )为了在小车轮轴上缠绕橡皮筋,轮轴要与小车的框架有一定距离。请用两根配套的两孔直角铁条,在车框架内的两个孔上安装轮轴支架,并在轴上安装一个

34、车轴套(教具配套部件) 。车轴套边上预先做个缺口,用作卡橡皮筋用。如果用的小车没有车轴套装置,轮轴又较细,绕上去的橡皮筋容易打滑,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2 )如果用的小车橡皮筋稍稍多缠几圈轮子就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木块来增加摩擦力。对安装小车的指导:(1 )橡皮筋连接起来的合适长度是:橡皮筋套在车架上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太长了,缠绕的前 1、2 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几圈弹力就太强,车轮容易打滑。(2 )如果是安装了车轴套的小车,就把橡皮筋套在车轴套的缺口上,转动车轮绕就行了。如果是没有车轴套的小车,要用绕上去的橡皮筋压住橡皮筋头。并从压住处开始计算圈数,因为压住的橡皮筋头一松开,整个橡皮筋就松掉了,第一圈是不起作用的。2.缠绕圈数与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