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1839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13致蒋经国先生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2. 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地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 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封书信。(板书标题)

2、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教师择要介绍) 廖承志(19081983埗),广东省归善县鸭仔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苏联学习,与蒋经国在莫斯科相遇,有过交往。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比利时、德国汉

3、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等地,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

4、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他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世界人民

5、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侨联名誉主席,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方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基金会顾问。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2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国人大常委,

6、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2.本文标题交代了写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介绍蒋经国先生。(教师择要介绍)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浙江奉化人,出生于1910年。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使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

7、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

8、省政府委员等职。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9、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蒋经国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大陆安葬。 我国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3.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给蒋经国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封书信的钥匙。 三、初步阅读课

10、文 1.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听边思考; 2.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3. 师生共同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解说: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音、字解,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来,老师采取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教会学生用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语言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等分析词义,尽量靠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帮忙得出答案,进行探究性学习)。 明确:除了注释已经标出的字音、字解及翻译,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下列一些字、词、句。 匆匆一晤: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 悬念:挂念。 各

11、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地。 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焉能自保:焉,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 不胜:非常;十分。 面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4.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书信内容(提示:本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力,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朗读时要好好品味)。 四、布置作业 1

12、.抄写并解释词语: 咎 咫尺 珍摄 悖谬 苟同 同捐前嫌 巧言令色 未雨绸缪 2.翻译书信第一小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翻译书信第一小节,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明确:(大陆和台湾)相隔的距离很近,却竟然像海天那样遥远。当年在南京匆匆见了一面,一眨眼已经过了三十六年。小时候你我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相遇,过去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长年没有互通音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近来听说你身体欠恙,深为挂念。人过了70岁,多有病痛,希望你能保重身体。 二、进一步研习课文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可联系时代背景,适当点拨。) 5初中语文九

13、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明确:作

14、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说理,正面劝说又是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 信中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苦,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其次,信中探讨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可能性”这一问题,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来,共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大责难谢”。且双方领导是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信中还设身

15、处地为国民党的前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信中引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记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名留青史”。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以上是从正面劝说。作者还从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断,必受6初中语文九年级

16、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其乱;到最后会导致国民党的灭亡,连自保都困难。 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解说:这部分要运用“对话”理念,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多方、平等、碰撞、互补的基础上完成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明确:A. 信中告诉我们,两家是“世交深情”,廖承志与蒋经国小时候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南京等地相遇过,有过私交。(老师补充介绍)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廖承志之父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母亲何香凝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重要干部,不过孙中山过世

17、后,国民党出现左右之争,廖仲恺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蒋为幕后主使,此后双方表面上虽为同志,但实存心结。但客观上,廖、蒋两家后代仍有来往。 B.这封致蒋经国的公开信是以个人名义而写,其中包含着廖承志深厚的情感。如: 书信开头的称谓为“经国吾弟”,把蒋经国先生称为“我的弟弟”,廖承志对蒋经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书信的第一节,“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擅自珍摄”,其中“历历在目”“此诚憾事”“深为悬念”“至盼”表达出对蒋经国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

18、”, “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为抉择”等等乃出自肺腑之言,句句都为蒋先生考虑,发人深省。即使是批评性的语言,如“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等等也是言辞中肯,适当而委婉。 课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不仅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而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的设想周到、关怀备至。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句是引用。(介绍背景资料)五十年代,一次,周恩来看完了张治中写给台湾同7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事的信后,略一沉思,挥笔添上了八个字:“寥廓海天,不归何待”,虽说只加

19、了八个字,却犹如画龙点睛,三十年后,在廖承志起草这封信时,情不自禁又一次引用了“寥廓海天,不归何待”这八个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的诗句,如今已经变成海峡两岸论统一必言的名句,几乎家喻户晓。引用这几句诗饱含着廖承志先生对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渴望以及无比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爱心!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作为多年的老友,字里行间洋溢着如同骨肉亲情的拳拳之心,读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说: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齐读一部分充满感情的文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 研究性

20、学习: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解说:这个专题不宜由老师提出,最好是从学生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 2. 概括书信的特征。 附有关书信的资料: 以书信形式阐述事理,前有称谓,后有落款,中间为正文。用语也有书信的特征。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

21、,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8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

22、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第三课时 研究性学习: 驳斥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独”的谬论。

23、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产生和自主选择的,是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和自身的贴近程度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并感悟更多的道理,从而使“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个性9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健全发展”得以充分实施落实。 二、研究目标 充分认识历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完全统一的步伐无可阻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先请各小组的代表们作专题发

24、言,汇报他们的调查和分析成果,此活动形式可以丰富些,要不拘一格,每个小组最好派两名以上的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 教师补充资料: 拟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论证“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驳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独”的谬论。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独”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历史,这种理论将破坏两岸关系,不利于祖国统一;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台独分子试图通过“公民投票”形式来达到法律上“台独”的目的,这种行径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四、老师总结 这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为当代不可多得的文言文典范佳作。公开发表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注目与称赞,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是一个尚未统一但正在发展中走向统一的中国,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天经地义,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与大陆终将统一乃民心所向,中国完全统一,势在必然。 10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板书设计: 说理 慎思 再思 三思 水 11致蒋经国先生信 民族利益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乳 廖承志 交 言情 思念殷切 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 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