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2_解一元一次方程_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0282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2_解一元一次方程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2_解一元一次方程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2_解一元一次方程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课堂教学导学案备课组 七年级数学组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执课教师 执课班级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导学内容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导学目标1、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明确移项法则的依据。考点能力点1、 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2、 正确理解移项法则,掌握移项要变号。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 。(1)3X2X7 (2)5X28解完后,请学生观察:3X 2X2X7 - 2X 5X2 + 28 + 23X2X7 5X82 思考:上述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若学生思考一阵后,还不会作答,可作如

2、下提示:从原方程 3X2X7 演变为 3X2X7 ,等号两边的项有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方程(2)也有类似的结论吗?请将你发现的结论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二、感受新知1、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像这样把方程中的项 改变符号后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过程,被称之为“移项”. 板书如下:3X2X7 5X283X2X7 5X82 (出示小黑板)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如何改正?(1)从 x57,得到 x75(2)从 5x2x4,得到 5x2x4(3)从 8x2x1 到 x2x18上述例子告诉我们, “移项”要注意什么?(移项时,移动的项要变号,不移动的项不要变号)三、应用新知用

3、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例 1(1)2x 61 (2)3x32x7学生口述,老师板书完成再由学生口算检验。老师指出:1.移项时注意移动项符号的变化;2.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解:(1)移项,得 2x=1-6化简,得 2x=-5 方程两边同除以 2,得 x=-5/2(2)移项,得 3x-2x=7-3合并同类项,得 x=4例 2 解下列方程(1) X= - X + 3 14 12解:移项,得 X+ X=314 12合并同类项,得 =3x3方程两边同除以 (或同乘), 得 x=4随堂练习 1可由同学上台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订正。再次叮嘱学生注意符号。议一议从刚才的例题和练

4、习中,请学生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程序呢?移项 合并同类项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四、拓宽新知比比看,谁的解法更简捷,更有创意?解下列方程:(1)8x=9x3 (2) x=x+3优解(1)移项得 39x8x 合并同类项得 3x 所以 x=3 (2)两边都乘以 4,得 x= 2x+12 移项得 x+2x=12 合并同类项,得3x=12 两边都除以 3,得 x=4.解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优劣,渗透等式的对称性:如果 a=b,那么b=a,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五、教学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2、能根据题目特征,优化解题过程。课堂教学导学案练习设计1、解方程:(1) 930x(2) 427(3) 15(4) 3x2、若 与 互为同类项,则 m =_ n=_。253nba4710bm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