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085425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ashx.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二、农具的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石制、骨制农具,曲辕犁构造示意图,曲辕犁,曲辕犁使用示意图,曲辕犁,古代灌溉工具,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筒车模型,筒车应用,古代灌溉工具,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想像画),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大禹治水的传说,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都江堰,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分水鱼嘴,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 “鱼嘴” 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宝瓶口,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人们所称

3、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渠首遗址,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黄河的治理,王景,(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

4、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后汉书王景传,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世纪后期我国治理黄河的代表著作之一。,黄河的治理,边疆地区的坎儿井,坎儿井外观,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坎儿井示意图,边疆地区的坎儿井,返 回,返 回,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诗经噫嘻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经载芟,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是: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从哪些工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水利的重视? 3.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农业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