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依赖教材 高于教材鹿邑县贾滩镇中心小学 冯 萍圣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向学生更好的铨释“道” “业”“惑”我认为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提出的三个维度,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为了这一目标,语文教材精选了诸多文章。让教师以课本为依据,让学生从中不但学习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在三个维度上受到启迪和教育。明确了这个目的之后,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模式的改变。以山中访友为例谈一谈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以此文为依据,进行学习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
2、绘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运用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一、依据教材,加强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体会美、感悟美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生活的经历太单调,太单一感触就比较匮乏。为了调动他们审美情趣,我运用美文赏读教学法。一堂好课要有好的预设,在讲课之初我先让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听山中访友的朗读。然后跟读最后在班上示范读。初上课,让没有在网上听朗读的同学先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听的很随意,表情木讷,甚至有的同学都不知道已经读到什么地方了。当这样读完整篇文章后,班中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随后我
3、让刘雨欣(网上听过)同学读,这个同学平日里朗读基本功好。我发现在她读的过程中同学听的都很认真,面部表情也丰富了。因为她的原因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当我让学生将书合起来,我读他们接读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读“走出门,就与微风() ”“风中含着露水和()气息” “早晨()!”同学们居然可以背出来。此时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进入了作者优美的文字中,所以我趁机问:“通过这些描写,你是否读懂了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结果班中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我让同学一起回答,答案很准确。因此我总结出:调动学生对美好事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引领作用。所以佳文赏读再跟读再示范读的方法是我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4、。很多学生对文字感觉也就是视觉感较差,但听觉远远好于视觉。所以这种模式是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让学生更好的吸收。通过听、读两项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朗读除了要调动审美还要注重基本功的的训练,我采取纠错法。为了强化认字、字字的能力,在读文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认真去聆听,读完后让其它同学找读错的地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是又将说结合起来。因此,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二、依据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想象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我采用了模拟情境法:照课文句子仿写句子。当文章讲
5、到作者与山中景物对话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跟班中的具体事物结交一位朋友,然后想象想对这位朋友说的话。有的学生将盆花看成是自己的一位朋友,对花说:“你好!美丽的满天星!你绽放的每一朵小花,都是在邀请我去品香吗?”有的学生对锁头说:“朋友,你好!忠诚的守位者,默默的工作,谢谢你。 ”听着学生表述我欣慰术了,同时也感到了无比的幸福。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发。通过山中访友一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增加了生字、新词的积累,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当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与教学内容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让语文课真正有效地“活 ”起来。整个学期下来,我的学生都对语文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些同学从不愿意学语文到乐意学语文,班中有的同学都会写学习心得和体会了。班上口语交际内容开展的也很顺利。我相信,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会加快我成长的步子。因为,成长经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