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 教学反思江园小学葛平芝风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大自然风的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诗歌,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教学中,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上课时,我先编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招手,云儿见他让路。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在学生兴趣大增时,我介绍说,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让我们一起到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小诗中去寻找风的足迹吧。不但点出了作者更把学生
2、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我设计了多处读文,初读时解决字词正音,语句读通,渗透识字方法;再读时正确、流利,理清结构;听老师范读时,学会边听边感受诗中的意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细读时,具体而深入,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想象诗句内容,从而内化理解。他
3、们通过反复的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特别在一些重点词语颤动、起波纹、点头、的理解上,为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变枯燥的讲解,我用真实景物作成课件为学生营造直观的氛围,并以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已能吟诵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仿佛自己已置身于风中了。这时再给学生创设情境,出示被风吹走诗文中字、词的课件引导学生背诵。学生的语感进一步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3、扩展思维,激发想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
4、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形式进行拓展:出示风景课件,伴着音乐朗诵课件中的情境、并根本课文的模式仿写小诗,激起学生自己创作的欲望。同学们编儿歌时兴趣盎然,当孩子们当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你不得不对他们的“成就”表示赞叹!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裙子飘的时候,我们知道来调皮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垃圾满天风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扫垃圾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沙尘暴卷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发怒了。”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赞叹。读小诗风时,更是兴趣高涨,入情入境。最后再引用学生积累的有关风的诗歌,进行课外拓展,感受到古人诗句的优美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诗歌,蕴含着很丰富的教学资源,诗歌的教学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通过风这一课的教学和思考,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