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2005 年 6 月 22 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 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难点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3)同方程类似,我们把 或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2一
2、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步骤相同,二者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 ,右边变为一个常数不同点:在进行第(1)步去分母和第(5)步将 项的系数化为 1 的变形时,要根据同乘(或同除)的数的正负,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然,如果不能确定同乘(或同除)的数的符号时,就要进行讨论这正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注意:(1)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适用(2)解不等式时,上述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也不一定按照自上而百的顺序,要根据不等式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熟练后,步骤及检验还可以合并简化三、教法建议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应突出抓住与方程解法不同的地方,加强“去
3、分母”和“系数化成 l”这两个步骤的训练,因为这两个步骤会出现“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的情况,为此可以同一元一次方程对照着讲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将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运算新大纲规定:“运算能力包括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要培养解不等式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即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等有关概念这节课是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要突出不等式基本性质 3,这是解不等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同时还要反复提醒同学注意克服解方程变形
4、中常犯的错误,在解不等式中 也要重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训学生运用类比方法处理相关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类化法、引导实践法、练习法2学生学法:抓住解方程的一般解题步骤,归纳出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准确
5、地求出解集(二)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避免变形中出现错误(三)疑点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四)解决方法观察比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的区别及注意点,从而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并重视易出错的环节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投影仪或电脑、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解题步骤,为本节课新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2通过类比的办法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的理解3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含字母的不等式的求解办法
6、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课将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办法,并能熟练地解之(二)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既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又快捷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从而能更好地区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的差异(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提问: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是什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解吗?有几个解?(2)解下列方程: ,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3)指出不等式 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第(3 )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三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
7、正确教师活动:纠正,强调解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及“ ”与“。”的使用区别然后指出,解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式子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需改变方向,“等号”不改变除此之外的对式子进行的任何其他变形都是完全相同的【教法说明】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诸多方面都有联系,因此,教学时光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应内容,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大家知道,不等式 的解集是 ,变形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1,相当于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实际上,解不等式就是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8、对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 1)最终将不等式变形为或 的形式,即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大家知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 0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类似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 0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为 或 注意问题: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应先将它化成最简形式,再用定义判断形如 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而是矛盾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类似的步骤,但一定要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
9、,不等号要改变方向例 1 解不等式 ,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例 2 解不等式 ,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师生活动:教师板书例 1,学生板书例 2(同桌交换练习,指出对方错误井纠正)(1)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 1 解不等式: 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2)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 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 2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 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
10、如下:2005 年 6 月 22 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 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教法说明】通过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同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不同点的理解、认识和记忆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方程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及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的区别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解下列不等式: (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答案: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 1,得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教法说明】教学时,、小题可作抢答题,、小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与投影出示的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小题学生口述,这样既锻炼了
11、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了竞争意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解不等式的能力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答案: 师生活动:首先学习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接着与正确解题过程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对练习中的共性错误进行纠正和强调(2)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B C D 不等式 的解集是( )A B C D 在解不等式 的过程中,去分母得 移项得合并得 解集为: 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不同的是(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答案:D,C,D ,D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完成,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教师活动:纠正错误及强调注意事项【教法说明】通过同桌(或前后桌)的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科学性、主动性(四)归纳、扩展1本节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2注意问题:不等式性质 3 的正确使用避免不等式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移项要变号,书写不能连写不等号等)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P73 A 组 1(1)(2 )(4)(5)(二)选做题:P73P74 A 组 2(2)(4)( 6);B 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