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55392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

2、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 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 “被遗忘权” 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 隐私权” 不同, “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

3、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 “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 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

4、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

5、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 “被遗忘权 ”和“隐私权” 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

6、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大数据十大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声电影 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

7、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

8、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

9、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

10、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

11、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 ”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 “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

12、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 人二姐、 “特意换上高跟鞋”的四姨、 “不大出门”的二姥姥。B. 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C. 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 ,较为完整的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D. 小说标题为 “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 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5. 请

13、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6 分)6.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

14、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年 4 月 20 日)材料二: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合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

15、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材料四:在料技成采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造遇到了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

16、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2011 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但 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B.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

17、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C. 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断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

18、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9.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4 小题,19 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19、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

20、左传)10下列各选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无济于事 .人才济济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赈济灾民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何厌之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以其无礼于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

21、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 分)(3 ) 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 1415 题。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

22、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4对这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这两首诗,都是即兴之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内心真情的流露。B项诗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悲歌,刘诗是英雄得志的凯歌。C项诗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刘诗表达了他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概。D两首诗的风格都豪放,只是在表达感情时用词上不同。1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 分)16、名篇名句默写(共 3 小题,6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 。(2)

23、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是: , 。(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17_)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18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

24、19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20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21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 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豫剧,最恰当的一项是( )

25、(3 分)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18.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

26、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 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

27、支持。21.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 (6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深夜/有小河爬进你的梦/用清波痒酥酥地荡你的心绪/檐头滴雨/也会挤到你的桃花枕头上来/ 低吟浅唱出/许多已经淡忘的田园镜头/而蘑菇会在一个偶然的早晨.约会在密密的清枫林子里/学着你/悄悄品尝青色橄榄/三二只鹭鸶/ 扑散一缕缕密匝匝的雾丝/在一大片明净的水田里/ 寻觅你遗失在那里的流恋 平凡淡漠的故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琐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沾惹出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根据诗文点触

28、,写一篇记忆家乡风物人情或童年生活的文章。1、题目自拟。2、不少于 800 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暴露真实的姓名和人名,否则扣分。50 级语文月考题答案1. A 2. D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D 项混淆时态。 “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3. B 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B 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

29、制” ,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4. C 5. 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 “不知为知之” ,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 ,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 ,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 ,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或

30、“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 ,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 “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 ,把抱怨说成“感化” ,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7. 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 2015 年与 11、12 年相比是下降的

31、。8. 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B、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 。D、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 “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

32、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 9. 相关方:高校;企业;政府。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10、C 11、B 12、C13、 (10 分)(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3、。(2)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14.】 D(D 项错在后半句 “在表达感情时用词不同 ”。恰恰相反,这两首诗在感情的用词上都用“兮”字来作停顿,语气舒展,感情充沛。15.【答案 】 项羽诗表达了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以及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首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的英雄形象,后三句直抒胸臆,认为失败是天时不利,战马不肯奋勇向前,以及对美人的怜惜。刘邦诗表达了诗人忧虑国事渴望人才的情感。首句用象征手法,描绘平定黥布叛乱的大军凯旋时的自然环境,第二句叙述自己身登帝位,第三句抒情,表达了没有勇士守边的忧虑

34、,有求贤之意。16、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可知,这段文字谈创新对于戏曲发展带来的影响。A 项,阐述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 B 项,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D 项,创新缺失对起作用。一般“起作用”体现为好作用,这里表述不合事理。只有 D 项表述与上下文最连贯。18. C “寿终正寝”是自然而然的不受影响的 ,最后灭亡。所以应该选择“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 “名垂青史”是长时间的影响

35、,“名噪一时”是某个时期名声大。此处应该选择历史上一直有影响的艺术大家。 “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是去采纳,在文段中通过“胸怀” “眼界开阔” “探索”,艺术大家的选择是采纳各个大家的优秀品质。 “按图索骥”是守成规,“照猫画虎”是一味模仿,通过全文角度来看,是跳出模仿,不满足于模仿。因此选 C19.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首先应判定病句是一个复句,重点考查考生对句间关系以及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辨析。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 “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排除 AD。B、C

36、的区别在于 B 多加了“这样” 。C 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 ,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而 B 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 B 的表述最准确。20、“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

37、,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21、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 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6 分)整体赏析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此诗每句中皆带有“兮” 。刘邦故乡沛县原本虽为宋地,但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文笔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许楚风。楚辞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

38、发愤懑的文体,且因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刘邦选取这种文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此诗全篇只有区区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 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9、,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垓下歌诗歌的第一句,塑造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中国古代, “气”既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显示了一种具体、生动的效果,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

40、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乌骓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骓”的“不逝” 竟会引起这样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在项羽看来: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乌骓马,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向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乌骓马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

41、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种傲岸无人可比,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 )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 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