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县六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微时代” ,读什么?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 6 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 “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订阅号渐渐增多, “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 ,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
2、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 ,甚至原地踏步。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 “爆料” “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 “30 岁之前要明白的 50 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
3、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 ,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
4、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 。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5、。(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B. 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C. 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D. 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2. 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B. 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 “爆料” “
6、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C. 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D. 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B. 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C. 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D. 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
7、有新的发现。【答案】1. A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对主旨的概括” “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 项,是就读者订阅的内容而言的,C 项,是就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努力迎合读者偏好而言,D 项,是就微信阅读人数和其地位而言的,此三项都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不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A 项, “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是对文
8、章主旨的概括,故选 A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B 项, “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 爆料 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源自文章第三段,第三段最后以“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对此进行总结,并没有说“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故选 B 项
9、。【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希望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文中
10、说的是“希望” ,选项把或然当成必然。故选 B 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
11、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
12、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
13、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隐瞒石磊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
14、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
15、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
16、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
17、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
18、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B.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
19、同。C. 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D.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5.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答案】4. B 5. 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6. 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
20、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 “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
21、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错误,该说法不准确,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C 项,“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 “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误,从文中看, “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并且“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D 项,“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错误,该分析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故选 B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22、干的设题角度,如本题中“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这是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而“我”在本文中应属于次要人物,故本题主要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的串联和推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衬托、对主旨的凸显等角度作答。 “我”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往往是线索人物,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介绍人物性格的作用。本题分析“我”的作用,考生可以从情节入手,关注“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通过“我”的活动展现出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海英和玉莹给婆婆镶牙的过程以及
23、牙齿揭秘都有“我”的参与,故“我”是串起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海英给婆婆谎称镶的是 5000 的牙,玉莹给婆婆谎称镶的是一百多的牙,她们各自的表现在“我”的内心引起反响,最后也是由“我”揭开了谜底, “我”在情节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对人物形象的展示上来看,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而“我”的表现也展示了对她们的态度,展示了二人的形象特点。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看题干有无给出明确的方向,如本题“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本题是指向“对比手法”
24、,要求考生找出“多处” “对比” 。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从本文来看,对比的双方是两个人物,即两个主要人物“海英”和“玉莹” ,全篇都是围绕着海英和玉莹的言行而展开对比的,分析时要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再进行概括;从出场来看,海英开着宝马,玉莹骑着自行车,这就对比出二人家境不同;从两个人的做法来看,家境好的要求给老人用便宜牙,家境差的要求给老人用贵的牙,做法对比;从展示出的心灵来看,海英虽有钱却不孝顺老人,玉莹虽家里贫穷却孝顺老人,两人
25、的心灵对比;其他的还有“海英”和“玉莹”两个人对“我”说的话,以及两位妈妈的对话等都是对比。作者通过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展现小说的主题。考生分析时可以围绕着海英和玉莹的言行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进行。【点睛】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对于主要人物,一般考查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而对于次要人物形象,一般考查其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如下:从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来看,主要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作用,有正衬,有反衬;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主要起到线索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可以起到凸显文章主旨的作用。而作为次要人物的“我” ,在小说中除了线索之外,还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26、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竟技游戏(即 MOBA) 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 (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 2017 年 4 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2 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 500 万
27、。厦门海沦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 41 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 岁以下用户占 3.5700;15 岁一 19 岁的占 22.2000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 18 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荆柯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柯,在天津市蓟州区上
28、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柯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柯、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
29、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柯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柯就是女的”的原因。(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 “农药” ,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谙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 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 2 亿,日活跃用户超 800余万,每 7 个中国人就有 1 人在玩,其中“00 后”用
30、户占比超过 200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拙上,悲剧不断上演:13 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 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17 岁少年狂打 40 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
31、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 ,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材料四7 月 3 日、4 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 2 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 月 4 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垢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7 月 4 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 12 周岁
32、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 9 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健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柯就是女的” ,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C. 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工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
33、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 5000 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C.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D. 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垢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9.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来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答案】7. C 8. D 9. 立足平台,要市
34、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 “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
35、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分别考核四则材料的内容,其中 C 项, “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错误,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故本题选 C 项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句考核文章的内容。A 项, “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 项, “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原文“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 。C 项,说法太绝对。错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故本题选 D项 。【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
36、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首先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论述“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 12 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 9 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归类整理从“游戏研发者和企业” “政府” “家庭”三个角度作答。【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
37、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38、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C. 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计划D. 之二虫又何知 之:此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39、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 之二虫又何知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D. 去以六月息者也 云无心以出岫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B. 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C. 第三段中议论紧扣前两段的叙述,读来言而有据,让人不得不叹服庄子的论辩能力。D. 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1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
40、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答案】10. A 11. C 12. A 13. (1)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2)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3)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
41、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 项,怒:奋起。故本题选 A 项 。【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 项, “是”代词,这/判断动词。B 项, “也” ,用于句末,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D 项, “以” ,介词,凭借/修饰连词, “以”前面的形容词“无心”作状语,译为“地” , “以”后是动词中心语。C 项, “何”疑问代词,什么。故本题选 C项 。【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42、,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A 项,庄子借鲲鹏、蜩、学鸠设喻,不是说鲲鹏就是逍遥的,蜩与学鸠就不逍遥;更不是说鲲鹏因大逍遥,蜩与学鸠因小就不逍遥。物适其性,无待无求则逍遥。故本题选 A项 。【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适”:“到” ;“反”同“返”:“返回” ;“宿舂粮”:“准备第二天的干粮” ;“聚”:“准备” 。第二句关键点:“
43、倚”:“倚着” ;“寄傲”:“寄托傲世之情” ;“容膝”:“狭小之地” ;“安”:“使心安” 。第三句关键点:“外”:“在外面” ;“期功强近之亲”:“比较亲近的亲戚” ;“茕茕孑”:“生活孤单没有依靠” ;“吊”:“慰问”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
44、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戴叔伦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心送秦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14.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是“诗眼” 。B. 颔联写登楼望月所见, “楚山” 、 “独遥”暗示诗人的处境,寓情于景。C. 颈联写望月所思所感,将“月”拟人化,与“雁”相映衬,手法奇妙。D.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月夜送友人往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感慨。15. 尾联表
45、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4. B 15. 第一问:尾联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冷落异乡的寂寥之情,暗含渴望得遇知音,有所作为之意,第二问:借怀人抒块垒明己志,丰富并深化了诗歌的主旨【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46、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 项, “首联是诗眼 ”错误,从诗中来看,首联不是诗眼,尾联才是。 “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旨或主题所在。C 项, “与雁相映衬”错,从诗中来看,此处未用映衬手法。 “月随阳雁极烟霄” ,这是说月儿随着南飞的大雁而去直到消失在烟雾蒙蒙的天际。D 项, “诗人月夜送友人往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错误,这是对“心送秦人趋凤阙”的曲解。诗歌的标题是“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由此可知,并非是此时送别友人,且“心送秦人趋凤阙”应
47、是说诗人心中牵挂着前去凤翔赴任的李少尹。故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分析尾联中包含的情感,然后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最后分析尾联中的情感对全诗主旨表达的作用。从诗歌的标题来看,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这是登高怀人之作,这样的诗歌一般都是表达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尾联来看, “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 , , “轩辕”指朝廷征贤纳才的车子,意思是轩辕皇帝不会重视无名之人,自己在这
48、个地方还能独自清闲孤独很久,这说明诗人此时正处于不得志之时,政治上的失意再加上此时又身处异乡,内心的苦闷和寂寥可想而知,这好似与“怀人”的主旨不合,其实诗人由朋友的赴任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得到任用, “怀人”是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情怀的凭依,也就是所谓的“借他之块垒抒己之情怀” ,深化了诗歌的主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 陈情表用“_,_。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 ”(3) 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美景的句子是:“_,_”(4)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