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汲中华文化之精髓.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036586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汲中华文化之精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汲中华文化之精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汲中华文化之精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汲中华文化之精髓,扬中华民族之精神读世说新语有感当今社会普遍蔓延着这样一股思想,就是当今中国的 8090 后,甚至是 00 后会因为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失去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最终使得我们整个国家失去凝聚力。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究其原因,西方文化不断的渗透诚然有它一定的影响,但内因终究大于外因。我们现在这种只追求对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的体制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更令人失望的是,许多的文学巨著已经被请出了语文课本,在我上高中的时候, 荷塘月色已经成为了选读课文,不得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这学期就是抱着一种充实自身思想的心理选择了世说新语与国学密码解析这门

2、课,在这里通过老师对世说新语中每个小故事的讲述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思考,我逐渐发现通过学习古人的著作能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不仅仅是借鉴甚至是指导的作用。其中作品中谢安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首先介绍一下谢安这个人物,有人统计过谢安是整个世说新语中出场最多的人物,共有 114 个故事提到过他,他的一生也的确值得记录。谢安,字安石(320385) ,又称太傅,谢太傅,谢相,仆射,谢公,文靖。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谢裒第三子。沉静俊秀,风流潇洒,识见深远,极有胆略。少负重名,为桓彝、王蒙赏识。初无仕宦意,与王羲之、支遁等游山泛海,赋诗论文,尝携妓从

3、游。朝廷屡召不就,年逾四十始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历官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孝武帝即位,谢安以尚书仆射领吏部,兼领中书监,总揽朝政,外御强敌,内修德政,善选文武大臣。谢安善清谈,精行书,好音乐,喜宴游,有雅量。时人把他比作王导,而又比王导博学潇洒。有“风流宰相,唯谢安而”之说。苻坚南侵,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派谢玄等破敌于淝水,遂都督扬、江等十五州军事,行北伐。不久因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出镇广陵以避之,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文靖。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拥有过人的胆识,更加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及潇洒的品性。这些从他的故事中就能得到体现,首先是雅量中对谢安和王坦之一次赴宴经历的记载

4、,书中曰:“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翻译过来就是说桓公(桓温)埋伏好甲兵,摆下宴席,请朝中的大臣都来赴宴,准备趁此杀掉谢安、王坦之。王很害怕,问谢安:“ 有什么办法吗?” 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室的存亡,在此一行。 ” 于是和他一起赴宴。王坦之内心的恐惧,越发在脸上显现出来。谢安的沉着从容,也更是表露在外表。他望着台阶,走到座位上,还像洛阳书

5、生那样,吟诵嵇康的“浩浩洪流” 诗句。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高远的气度所慑服,就急忙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谢安以前齐名,自此以后,二人的优劣就分辨出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很明显能够看出同样是面对危机的状况,谢安临危不乱,而王坦之则是草木皆兵,最终桓温也被谢安的这种气度所折服。当今社会,人们变得愈发浮躁,这从社会的许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比如说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去阅读一本名著而是浪费大把的时间去看一些无聊的电视剧,更不用说是如果遇到了紧急的状况大家的表现。范跑跑与谢安遇到的情况或许有所不同,但是却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丧失了作为老师所应具有的道德,而后者则为了国家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孰优

6、孰劣一目了然。有人说面对危机时的反应是一瞬间大脑所做出的本能反应,但我认为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平时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应背负的责任,才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这点需要我们从谢安的身上慢慢的品味。另一则故事则体现出了谢安的仁爱精神,德行中记载“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 ”意思是说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

7、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你是想放了他吗?”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身体的距离愈加接近,但心灵的距离却愈行愈远。很多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将别人的利益甚至安危置若罔闻,似乎印证着那句话“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而卑鄙则是卑鄙着的通行证” 。远的不说,就那最近高铁所发生的事故为例,那句让人冷到透心凉的“至于你信不信,反掌我是信了” ,不得不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就接触到谢安这样的圣人的故事,或许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故事也体现出了为官之道,的确是应该遵循法律的规定,但是如果以法律

8、作为借口,官员就肆意妄为,一大堆冤假错案也就在所难免,曾经的文化大革命虽是种极端的情况,但也值得我们深思,法律是用来保护人民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公报私仇的手段。从品藻中一次兄弟们拜见谢安的故事可以看出谢安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说的是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 ,子猷(王徽之) 、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

9、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 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 谢公说:“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根据这个推知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溜须拍马已经不以为意,马屁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褒义词,而不是曾经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领导都更加欣赏并且愿意提拔那些会说奉承话的下属,这当中最严重的的后果就是腐败现象愈加的严重。谢安早在晋朝就已经意识到了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是那些寡言少语的人,而他们所说出的话旺旺掷地有声,而不是千篇一律,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懒老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导致现在的官员只会说些套话而不是真正有见地的话语,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

10、今后选拔人才的时候是否应该避免将有真才实干但不愿意夸夸而谈的人拒之门外,相反将那些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却巧舌如簧的人选拔进来。最后这则故事则是谢安才学的集中体现,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 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讲的是支道林、许询、谢安等贤达在王蒙家聚会,谢安环顾各位说:“今天可说是名士聚会,光阴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也难常有,我们大家应一起畅所欲言,抒发各自的情怀。” 许询便问主人:“有庄子吗?”找到渔父一篇,谢安定好题目,就让大家各自阐发,支道林先讲,说了七百多句,叙述的精致优美,才思文辞非凡出众,大家都纷纷赞扬。在座的人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完毕,谢安问道:“诸位觉得言尽了没有?” 大家都说:“ 今日清谈,无不罄尽胸怀。 ”谢安于是简单地设难,然后自己陈述见解,作了万余言的宣讲,才智超凡,俊雅飘逸,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再加上他寓意深远,怡然自得,众人无不心满意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