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新思维,如何理解学习压力新思维P132-134,1、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的一面; 3、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紧张发抖,担心、恐惧,反应迟钝 失去信心,兴奋,烦躁 坐立不安,头脑空白 难以思考,P132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生理、心理反应也是正常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而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这
2、是正常的。,面对学习压力,有的人逃避,有的人担心、紧张,有的人从容应对,那么,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小晨一脸轻松:“下学期我将到外国读书,再也不用担心考试成绩了!”,小晔学习平时很努力,但每逢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小玉喜欢迎接挑战,她有条不紊地复习,对自己充满信心。,1、面对考试的压力三人各持什么态度? 2、不同的态度会对考试产生什么影响?,1、态度: (1)没有压力、不在乎; (2)过度压力、过于紧张; (3)适度压力“既重视,又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影响 (1)不利于学习进步和成绩的提高; (2)不利于复习和考试正常发挥; (3)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压力的
3、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激发干劲和潜能,表现更积极,适度压力,没有压力,过度压力,失去动力 止步不前,焦虑不断增加 影响学习效率,结论:,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积极的一面),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消极的一面),学习压力过低甚至没有,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如何看待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影响P133,1、适度学习压力:激发干劲和潜能,表现得更积极; 2、过度学习压力:焦虑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3、没有学习压力:失去动力、止步不前
4、; 4、得出结论:学习需要适度压力。,议一议p132,在学习生活中,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教,有的同学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轻松;有的同学则越学越觉得是一种负担;有的同学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看电视或玩游戏仍然余兴未尽,而上课却觉得又累又困。,P133请问:这是为什么?,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P134,1、明确学习意义; 2、培养学习兴趣; 3、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二)从容面对考试,二、从容面对考试,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每回大规模考试,大约有1015的学生进了考场后,会出现烦躁、不能集中精力等症状,严重者还
5、会产生失眠、神经衰弱、腹泻等不适反应。过分紧张会使学生发挥失常,多次应试状态不佳会对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形成“考试焦虑症”。一些患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即使到了成年,也时常被考试的噩梦惊醒。,每回大规模考试,大约有1015的学生进了考场后,会出现烦躁、不能集中精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产生失眠、神经衰弱、腹泻等不适反应。过分紧张会使学生发挥失常,多次应试状态不佳会对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形成“考试焦虑症”。一些患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即使到了成年,也时常被考试的噩梦惊醒。,那么,考试焦虑的出现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过度的焦虑,则
6、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何从容面对考试如何克服过度焦虑P134-136,(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P134小清的故事,1、小清是否面临过大的压力?压力来自哪里?,形成考试焦虑,外因,内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相 互 作 用,考试焦虑,形成考试焦虑的原因P132,1、面临的考试很重要、考试难度过大; 2、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实际能力; 3、仅以考试成绩来判断个人价值。,如何客观评价考试焦虑P135,1、适度:体现对考试的积极认真的态度; 2、过度:
7、干扰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要克服过度焦虑,从容面对考试。,那么,如何有效化解考试 焦虑?,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也是选拔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但是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1.树立正确考试观念,如何正确看待考试?P135,两次考试,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 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 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2.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考试不仅检验我们的知识、能力
8、水平,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化解考试焦虑(压力)?,1.树立正确考试观念,2.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如何正确看待考试?P135,1、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2、考试是督促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 3、考试是检查已有学习效果的尺子; 4、考试是选拔公平的标准; 5、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不能得出完整评价、不应决定命运。,如何增强自身实力P136,1、拟定具体复习计划; 2、不轻言放弃任何一科、也不专攻某一科; 3、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体力和充沛精力; 4、掌握放松情绪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学习和
9、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结束语:,如何理智面对学习压力,1、p132134学习压力新思维2、P135-136如何从容面对考试压力,请你为摆脱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提几点 好的建议?,2.树立正确考试观念,4.要增强自身实力,理智面对学习压力。,3.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1.要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新思维,从容面对考试,1学习生活中存在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的影响 3学会正确对待压力,1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2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课堂小结,1、如何理解学习压力新思维P132-134 2、学习压力的影响P133 3、缓
10、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P134 4、考试焦虑的原因P134 5、如何客观评价考试焦虑P135 6、正确考试观念有哪些P135 7、如何从容面对考试如何克服过度焦P135136 8、如何增强自身实力P136 9、如何理智面对学习压力P132-134,1.(2013云南中考)小玉喜欢迎接挑战,每一次考试,她都有条不紊地复习,对自己充满信心。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应该认识到( ) A适度的学习压力只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B适度的学习压力会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C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D适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C,课堂训练,2
11、.(2013南宁中考)九年级同学小强说:“进入初三年级后学习任务明显加重了,总是担心考不好,有时还失眠。同学小刚认为:“学习任务加重也不完全是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不会学习的人才会感到有压力,聪明的人不会有压力 平时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不管考试结果如何都不要放在心上 适度的焦虑是学习认真的表现,但过度焦虑会干扰我们学习,不利于身心健康 A B C D,C,3.俗语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井需要压力,人不需要 B.人生需要适度的压力,学习也一样 C.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
12、压力 D.只有过度压力井才出油,人也一样4.小东每到考试都会因为情绪过度紧张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又要考试了,以下小东调节情绪的做法合理的是( ) 适当听听音乐,放松自己 进行一些感兴趣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暗示,松弛紧张情绪熬夜看书做作业,打“疲劳战” B. C. D. ,B,A,5.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是( ) 减少学习任务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B. C. D. 6.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就要( )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无视考试存在 B. C. D. 5.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与 联系在一起 A.学习 B
13、.工作 C.考试 D.思考,B,A,C,材料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来自学习的种种压力,需要我们理智的从容应对。 材料二: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面临考试时,许多学生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对于考试名次,不少学生只想进,不想退,一旦名次不佳,就会极度沮丧,甚至有放弃学习的想法。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压力吗?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存在。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你是怎样缓解学习压力的?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是: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3)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要增强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