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气科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王体健 谈哲敏 景元书 管兆勇 南京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11.30 武汉,2,目录,1.目的要求2. 标准定位3.标准内容,3,1.目的要求,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该专业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政府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和方式 ;标准的建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科专业教学规范;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可以有不同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4,2.标准定位,学校在增设新专业时,应对照标准来评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是否达到专业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指导,学校要以标准为基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
2、作为以后专业质量评价的参考,5,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其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以及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6,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气科学的主干学科包含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天气学、气候学、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学等。大气科学的相关专业有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7,应用气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用气象学是将大
3、气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同其他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气象学的主干学科包含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天气学、气候学、大气化学、农学、生物学等。,8,应用气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9,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专业范围:专业类代码0706大气科学类本标准适用的专业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10,大气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目标: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等工作的人才。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
4、养目标的要求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1,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规格:学制一般四年(最长六年)授予学位理学学位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大气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为140-180学分,必修课95-115学分,选修课45-65学分,总学时为2520-2880。其中公共基础教育55-65分,通识素质教育10-20学分,学科基础教育40-50学分,专业知识教育35-45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
5、适当调整。,12,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才培养基础要求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2、体育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13,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才培养基础要求3、业务方面:系统地掌握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地掌握大气科学实验的基
6、本技能; 了解大气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大气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4,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才培养基础要求3、业务方面:初步掌握大气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大气科学及相关问题的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了解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15,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规格:人才培养基础要求3、业务方面: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应用大气科学及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需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7、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16,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生师比等)专任全职教师人数不少于10人。生师比应低于15:1。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50%(不含在读),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7,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生师比等)在编的主讲教师中90%以上具
8、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0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人。每1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一名实验技术人员。,18,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设施要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 具备大气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能够满足天气学实验、天气预报和分析、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课程的基本教学需求。具备高性能计算资源,满足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方法等课程的基本教学需求。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应与科研院所、学校
9、、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基地。具备一定数量的国家、教育部或者省市的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科研需求。,19,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条件:信息资源要求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提供必要的大气科学类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生均专业图书量不低于30-50册,每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1-2册。每种电子图书按1册图书计算。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
10、经费要求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800-10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增长而稳步增长 。,20,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具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机制,教授上课率达到90%以上;具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监督和保障到位;具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能够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具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具有完善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具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的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机制。,21,大气科学类专
11、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专业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 1、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和社会科学、外国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2、学科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大理学和大地学两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 大理学包括数学和物理学,其中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 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数理方法等基础知识。,22,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知识体系 大地学包括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海洋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基础知识。3、专业知识: 必
12、须具备大气物理、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大气探测、天气学、气候学、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计算方法、大气化学等基础专业知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科考、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等。,23,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1、理论课程要求:理论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80-90%。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教学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同时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24,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13、,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2、实践课程要求:实践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10-20%。应加强大气科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应构建包含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实验、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学时不少于总实验学时的20。,25,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核心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例如,大气科学概论、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大气探测、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实验、现代气候学基础、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计算方法以及其他特色课程等。 核心课程的名称、
14、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26,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 :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的不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优势特色课程,提高选修课比例,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进行选修。,27,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1、专任教师:是指从事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为大气科学类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15、、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通识教育等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校其他专业开设大气科学公共课的教师和担任专职行政工作(如辅导员、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如果有兼职教师,计算教师总数时,每2名兼职教师折算成1名专任全职教师。主讲教师是每学年给本科生主讲课程的教师,给其他层次的学生授课或者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等的教师不计算在内。,28,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2、大气科学综合类实验 :是指实验内容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或者至少涉及二个以上大气科学二级学科,能够将多个大气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复合在一个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各类仪器和操作方法,解
16、决比较复杂的大气科学实验问题的能力。3、大气科学研究性实验:是指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体现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规律的实验。,29,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数据的计算方法(包括学时学分标准、生师比计算方法等) 1、学时学分标准: 理论课教学通常每16-18学时记1个学分。实验课教学通常每32-36学时记1个学分。学时和学分的对应关系由各高校自主确定,本标准不做硬性规定。2、折合在校生数: 折合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学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业余(夜大)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30,大气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3、图书资料计算方法: 本标准所指的图书资料特指大气科学类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图书,包括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4、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计算方法: 只计算单价在800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31,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