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 张 杰,基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内容提要,二、研究认知起点,梳理和盘活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前言: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和具体要求,四运用认知结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三、重构知识结构,优化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它与高考相比,其参加人数更多,涉及面更广,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更大。可以这样说,中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初高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都非常重视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我省2011年对新课程的标准进行了再次的修改,数学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体系的构建和处理的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前言,
2、所以,复习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复习课要复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是在哪几个学段学习的,要对三年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和具体要求,“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戴维保罗奥苏贝尔。 (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二、研究认知起点,梳理和盘活学生的知识结构,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以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我们教科书的设计又是螺旋上升、分步到位。所以,每个知识点,它一般经历了初中三年的学习而加以完善。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可能是零散、间断的,老师如何根
3、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简约化教学原则,经过适当筛选后再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采用网络、图表或列表的方式把相关知识点串起来,使学生感到脉络清晰。,1.建立知识网络,梳理知识脉络,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先研究学生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然后才能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唤醒,使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两个条件分别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请你对标上的其他6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案例1:四边形单元复习课的设计,(2007年杭州18题),由于统计的内容比较分散。在七
4、、八、九年级不同的阶段都有学习,教师要将这些知识,以网络、图表或列表的方式串起来,这部分一方面可以交给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教师指导或课堂交流,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完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题型可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从我省命题看,相关问题多为解答题,试题位置、分值相对稳定,问题背景却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案例2:统计单元复习课的设计,2.提供结构性素材,引起相关性联想,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不可能把知识重新组织教学,又不可以进行简单的练习加以巩固。它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合理的、有内在联系的例题,可以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回
5、忆,追溯到相关的概念、法则,把相关的知识都联想起来,成为一个块状的整体,达到从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知识的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例题的选择、学生知识现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复习课上教师注意 “以题代点、以题论法”,通过“串知识点”的方法强调知识的纵横联系。,案例3:相似三角形方法的复习课设计:,片段一问题引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两点, (1)若DEBC,则ABCADE,请说明理由。 (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也使ABCADE。 解:(1)生:方法一DEBC ADEB,AEDC ABCADE生:方法二DEBC ADEB又AA ABCADE,串
6、知识点,(2)生1:可添加一个条件:ADEB或AEDC或 ;生2:也可添加一个条件:ADEC或AEDB或 。,对比与其他教师在上这节复习课时,很多都会一开始提问:判定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1)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很显然,这种提问只是一种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记忆,学生不用动任何脑筋即可回答,学生自然没有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片段一则巧妙地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蕴涵于一个题目当中,同时通过变式,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了对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理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有很强的实效性。,片
7、段二师:请同学们思考,问(2)中学生1所添加的三个条件实际上都保证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生:DEBC 师: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了DEBC,则始终有ABCADE,同时几何画板拖动点D在直线AB上移动,学生观察各种平行位置的ABCADE。,3设计结构性材料,形成知识结构的新建构,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许多知识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比较零散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对一类知识的结构性材料。如:温习常用的题组就是很好的结构性材料,可以为知识的沟通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案例4:一个复习课的教学片断,计算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关的图形面积:,正向思考,你能借助
8、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面积为6的图形吗?,反向思考,你能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面积为6的图形吗?,等积变形,改变点的个数,改变点的位置,改变双曲线的位置,改变双曲线的条数,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关的图形面积中“变与不变”的实质。,更重要的价值是:利用一类知识的结构性材料,设计一组递进式的题组,让学生在题组中感受“多题归一”的体验,从而加深对一类知识结构的深层次的建构。,三重构知识结构,优化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1构建知识组块,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广度不同,导致他们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不同,经过复习整理形成的认知结
9、构有的还不够稳定,建构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内化和丰富。教学时,教师可以合理地选择知识组块,组织教学,把知识的归纳与思维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5:数与式的复习问题,1.计算:,2.根据下面的运算程序,回答问题: (1)若输入x =7,请计算输出的结果y的值; (2)若输入一个正数x时,输出y的值为12,请问输入的x值可能是多少?,第1题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第2题是求代数式的值、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次根式值的估算、求立方根.第1题是简单题,考核学生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的技能;第2题是中等难度题,考查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正确计算的能力.,复习时,我们往往会采用的方法,
10、方法1:在一堂实数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回顾诸如实数的分类、无理数的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大小比较、乘方、零指数、负指数等相关概念,而且每一个概念回顾后都进行了相关的概念辨别的练习,但整堂课没有涉及到实数运算的相关例题和练习,这样,学生头脑中留下的还是零散的知识点.忽视了实数运算的复习与训练,这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复习课,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方法2:有的教师往往按照学生新课学习的次序,把方程相关内容分成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分进行复习,这样的复习,学生难以形成方程的解法的转化思想的深刻理解,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算法构
11、建和执行的整体能力的发展,也不能有效发展方程建模的能力.,案例6:基于运算的整式复习教学思路:,(1)先让学生计算: 4(-3)2-2(-3);2(-3)+1;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用字母a表示-3,得到什么算式?这样就得到两个式子:4a2-2a 和 2a+1. (2)让学生说说得到的两个式子的特征,以此为线索回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等相关概念,体会字母表示数.,(3)引导学生思考: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字母表示数后得到的整式是否可以运算?怎样计算?让学生计算得到的两个整式的和差积: (4a2-2a)+(2a +1); (4a2-2a)-(2a +1); (4a2-2a
12、)(2a +1).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把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归结到运算律及指数运算法则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运算的基本思想:把相同字母看作相同的数,把不同字母看作不一定相同的数,运算运算律转化为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运算.,在乘法运算中,直接用运算律进行运算(4a2-2a)(2a+1)=通过先因式分解,再用公式进行计算: (4a2-2a)(2a+1)=并借此回顾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概念.,加强运算根本原理的教学.,算法1:把点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到c=2和16a+4b=1,根据点C在直线x2上且到对称轴的距离为1可得或,建立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a,b的值,从而求出函数
13、解析式.,案例7:设抛物线yax2bxc(a0)过A(0,2),B(4,3),C三点,其中点C在直线x2上,且点C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等于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算法2:根据点C在直线x2上且到对称轴的距离为1可得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为1或3,因此可以分别设函数解析式为和再把点(0,2)、(4,3)分别代入得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解得a,k和b,m.,引导学生经历构建合理算法的过程.,2重视基本图形,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案例8: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设计:,D,串图形-基本图形,组合一:,例1海中有一个小岛P,它的周围1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测得小岛P在北偏
14、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B点,这时测得小岛P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例2.如图,为了求河的宽度,在河对岸岸边任意取一点A,再在河这边沿河边取两点B、C,使得ABC=60,ACB45,量得BC长为100米,求河的宽度(即求BC边上的高).,组合二:,组合三:,例3如图,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点处测得旗杆顶部点的仰角为,旗杆底部点的俯角为若旗杆底部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米,旗杆台阶高1米,则旗杆顶点离地面的高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D,问题1楼房AB的高度是多少?,问题2楼房CD的高度是多少?,小结:通过知识点的串联、图形组合的串联、认
15、知结构的串联等,可以充分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联系与变化,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复习。注:如果可以,将以上的问题可以放得更开些,形成系列问题,一个个抛出,让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深层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探究的兴趣。,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高度,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高度,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优生系统”的研究表明,善于学习的学生,按照老师的启发,能把知识组织的很好,便于存储和提取,相反,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把他所学的知识机械地往头脑里装,把知识的因果关系、类属关系看作是并列关系,这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偏差。,3.立足课本强化变式,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中要立足于课本,离开了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
16、水,特别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潜在的功能,教给学生通过类比、延伸,拓展出一些新颖的变式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归纳整理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教材中的通性通法。,立足于教材,抓习题的变换,案例9:来自课本的问题1,习题的变换,习 题 的 变 换,案例10:来自课本的问题2(八年级教材下册第147页第5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上,AE,BF交于点O,AOF90。求证:BECF。,变式1(平移变化)如图,O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过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交于点E,F,G,H,求证:EF=GH。,变式2 (横向变化)在例题中
17、,如果将点O移动到正方形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是否还类似的结论?结论如何表述?,变式3(解决此问题后,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正方形改编为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如图,已知O为矩形ABCD内一点,过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矩形于点E,F,G,H,则EF与GH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把点O移到矩形ABCD外,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结论又该如何表述?,变式4纵向变化:,案例11:问题背景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若BM与CN相交于O,BON=60,则BM=CN;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
18、D上的点,若BM与CN相交于O,BON=90,则BM=CN,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若BM与CN相交于O,BON=108,则BM=CN,任务要求 (1)请你从上述,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说明:选做对的得4分,选做对的得3分,选做对的得5分) (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如图4,在正n(n5)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CE相交于点O,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不要求证明),如图5,在正五边形ABCDE中,当M、N分别是DE、AE上的点,且BM与CN相交所成的一个
19、角为108时,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我们若能经常这样来设计一定量相互衔接和过渡的,具有知识、能力层次、梯度要求的变式问题,必能拓宽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孙维刚老师:教师备课时,要对教材例习题的内容、蕴涵的思想方法与知识间的联系,做深入的多角度多层次地钻研与研究:以便贯彻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教学方针.从中寻求题解间的共性与思维规律。如果教师理解这一点的话,就会通过对知识适当的引申,运用变式训练,把与其产生发展由此派生的思想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串成一条线。再横向联系,把学生学过的前
20、后相关知识构成知识组块,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最后纵向联系,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四运用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围绕认知结构,组织综合练习,经过复习整理形成的认知结构还不够稳定,尤其与其它的知识结构的连接与贯通还不够密切和灵活,需要进一步内化,加以训练。如果教师在精选的例题时,着眼于学生的不同的侧面,把数学核心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建立多元的联系,重视一个知识结构与其他知识结构的连接和贯通,使结构向外延伸,与其他知识融为一体,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核心知识是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从三角形到四边形,阴影形状:
21、从四边形到特殊四边形,阴影部分:从形状到位置,函数类型:从双曲线到直线,图形位置:从一个象限到多个象限,图形组合:从一个函数到两个函数,试题列举,2着眼应用能力,开展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活动是锻炼学生应用新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的领域之一课题学习就是非常好的素材。它注重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之间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进行统领的知识结构体系。对巩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案例13:小明准备设计一种高为60cm的简易废纸箱如图甲,废纸箱的一面利用墙,放置在地面上,利用地面作底,其它的面用一张
22、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围成,(1)小明设计了乙图所示的三种横截面图形,请求出横截面的面积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次取最大值时的设计示意图。 (2)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小华同学指出:图2中“底角为 的等腰梯形”的图象与其他两个图象比较,还缺少一部分,应该补画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你按题目的要求也设计一种横截面图形,使横截面图形的最大面积比小明的方案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而不是为探究而探究。另一方面更要善于捕捉时机,随时从学生的疑问中发现问题,从而开展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14 下题是我根据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而形成的一个综合题的例子。产生的背景:习题课上,教材中问题解决的习题,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周长是定值时,当长与宽相等时,围成矩形的面积最大,即此时的矩形为正方形。当这个矩形一边靠墙时,如果要保证面积最大,长与宽就不等了,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我与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这样一个综合题。,问题背景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如图1,用一段长为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y是宽x的2倍时,菜园的面积最大。 如图2,用一段长为100米的篱笆围成二个一边靠墙的全等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y
24、是宽x的3倍时,菜园的面积最大。,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如图3,用一段长为100米的篱笆围成三个一边靠墙的全等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y是宽x的4倍时,菜园的面积最大。,任务要求 请你从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说明成立的理由,并求出此时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说明:选做对的得3分,选或做对的得4分) 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如图4,用一段长为100米的篱笆围成四个一边靠墙的全等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y和宽x满足什么条件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4分),如图5,用一段长为100米的篱笆围成n个一边靠墙的全等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长y和宽x满足什么条件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是
25、多少?(不要求解题过程,直接写答案)(2分),这样的情况,经常在我的教学中出现,往往是由于学生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形成了深入的探讨。,案例15如图1:RtABC为一钢板余料,C=90,AC=40 cm,BC=30cm,现需如图所示截出一个矩形CDEF,如何裁剪才能使矩形CDEF的面积最大?教材P67的情景引入,探究一:如图2:RtABC为一钢板余料,C=90, AC=40 cm,BC=30cm,我们现如图2所示截出一个矩形DEFG,那么这时又该如何裁剪才能使矩形DEFG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还会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吗?所截得的线段还会是ABC的中位线吗?,探究二:如图3
26、,在一块三角形ABC的余料中,如图所示截出一个矩形,如何裁剪使矩形DEFG的面积最大。,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反映了他们的不同数学认知结构,面对新的情境问题,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与已有认知结构之中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会把建构的认知结构迁移到问题中来,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孙维刚老师: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时时注意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广义对称的思想、运动的思想来重新分析认识数学.更着重向哲理观点升华.在思想境界上方法论上均棋高一筹,从而才取得了更多更深广的结果.,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课例:“极端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获省二等奖),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来看,立
27、足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数学思想被越来越重视并得以应用。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思想等等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市地的试卷里,引起了师生的重视。,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突出这些基本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中学数学知识的精髓。,问题导入: 将一个大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27个小正方体木块,需要切6刀(图1)。我们在切东西时,把切开的东西重新堆砌,然后再切一刀,常常可以减少切的次数。对于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少于六刀,而切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呢?,图
28、1,问题2:五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共得404分,每人得分互不相等并且其中得分最多的选手为90分,那么得分最低的选手至多得多少分?(每人的得分均为整数),问题3 如图2,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4,4),抛物线y=a(xm)2+ n的图象随着它的顶点在线段AB上平移,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问题4:(2009年义乌中考第16题)。如图3,抛物线与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是矩形DEFG上(包括边界 )的一个动点,则 abc 0(填“”或“”); (2)a的取值范围是 。,
29、问题5(2008年义乌中考第16题)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ADAB,AB=8,AD=CD=4, 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将AEF沿EF翻折,点A的落点记为P,图4,(1)当AE=5,P落在线段CD上时,PD= ; (2)当P落在直角梯形ABCD内部时,PD的最小值等于 ;,图7,问题6:如图8,是一个圆心角为900的扇形,AO=2cm,点P在半径AO上运动,点Q在弧AB上运动,沿PQ将它以上的部分向下翻折,使翻折后的弧恰好过点O,则点P移动的最大距离为_ 。,对极端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多数学生基本做到了可以运用极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只有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从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人手,来组织数学复习课,学生才能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