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5003717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纺织计量技术规范JJF(纺织)032-2018 垂直法织物折 痕 回 复 性 测 定 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Vertical Fabric Crease Recovery Tester(报批稿)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 布JJF(纺织)032 -2018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Vertical Fabric Crease Recovery Tester 归 口

2、单 位 : 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主 要 起 草 单 位 : 国家纺织计量站宁波纺织仪器厂参 加 起 草 单 位 :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张家港计量测试所本规范委托全国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F(纺织) 032-2018代替 JJF(纺织) 032-2018JJF(纺织)032 -2018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司崇泽(国家纺织计量站)胡君伟(宁波纺织仪器厂) 参加起草人:陈郁立(国家纺织计量站)王金平(国家纺织计量站)朱福忠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陶建洲(张家港计量测试所)钱士超(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李旭瑞(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JJF(纺织)032 -2

3、018目 录引言 ()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概述 (1)5 计量特性 (1)6 校准条件(2)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7.1 校准前检查(2)7.2 校准项目(4)7.3 校准方法(4)8 校准结果表达(5)9 复校时间间隔(6)附录 A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7)附录 B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记录参考格式(17)附录 C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18)JJF(纺织)032 -2018I引 言1990 年由纺织工业部制定了部门计量检定规程 JJG(纺织)041-90垂直法折皱弹性仪检定

4、规程,并于 1991 年 07 月 01 日起施行;2006 年转换为 JJF(纺织)032-2006垂直法折皱弹性仪校准规范,但没有对规程进行修订。本规范的修订依据 GB/T 3819-1997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中对设备要求重新起草,与 JJG(纺织)032-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校准规范的题目; 增加了第 2 章引用文件和第 3 章术语; 增加了校准环境条件; 增加了校准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修改了校准方法的内容; 增加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对原检定记录表进行修改,改为校准记录表。本规范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JG(

5、纺织) 041-1990JJF(纺织)032-2006JJF(纺织)032 -20181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以下简称“折痕仪” )的校准。其它类似折痕仪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 3819-1997 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现行有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3.1 折痕回复角 c

6、rease recovery angle在规定条件下,受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经一定时间后,两个对折面形成的角度GB/T3819-1997 定义 3.13.2 折痕垂直回复 crease recovery vertically 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垂直,测量回复角度的方法。GB/T3819-1997 定义 3.34 概述折痕仪,由试样夹、加压装置和测角装置构成,压力重锤的重心与试样有效承压面积的中心重合,试样折痕线与测角盘轴线重合。其工作原理是,对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折叠,折痕线与水平面垂直,加压并保持一定时间,卸除负荷让试样回复。用测角器测量试样端面形成的角度,以测得的角度表示织物

7、的折痕回复能力。5 计量特性JJF(纺织)032 -201825.1 承压板中心凸出块尺寸:长 宽 。+0.518m+0.525.2 承压板与压板的平行度:0.1mm。5.3 加压负荷(重锤加承压板重量):(100.05)N。5.4 加压时间:(3003)s。5.5 缓弹性恢复时间:(3003)s。5.6 测角器示值最大允许误差:1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常温, 相对湿度:小于 80%6.1.2 工作电源:AC(22010)V 6.1.3 折痕仪应置于稳固的水平基础上,校准环境应清洁,周围无腐蚀性介质,无影响使用的震源。6.2 主要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表 1)表 1

8、主要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序号 标准器名称 规格 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 许误差 数量1 万能角度尺测量范围:(0320),分度值:5MPE:5 12 秒表测量范围:(030)min分辨力:0.01s MPE:0.4s 13 电子天平 测量范围:10g2kg 14 塞尺 厚度 d:0.10mm 0.5-mF极 限 偏 差 : 15 兆欧表 500V,500M 10 级 16 数字万用表 (0200) 0.5 级 17 角度模拟试样60、90、120、150 -辅助工具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 校准前准备折痕仪校准前须使用目测和手动方法进行外观检查,有不符合下列要求的,修复JJF(纺织)032 -20

9、183后方予校准:7.1.1 附件齐全,包括压板、夹样专用工具。7.1.2 应具有水平调节装置及防气流扰动装置(透明的有机玻璃罩) 。7.1.3 面板文字清楚、完整,操作键动作灵活、可靠。7.1.4 试样翻板表面刻有夹样边框及折叠线(见图 1) ,试样翻板应有足够弹力、卸负动作迅速、平稳,翻板吸合作用可靠(翻板呈水平状态时) 。单位:mm图 1 试样翻板折叠线7.1.5 投影式测角器,要求显示清晰,角度盘不得随意转动。光电或激光式测角器,要求测量装置运行平稳无停滞现象,指示灯及蜂鸣器工作正常。7.1.6 重锤在升起、下落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卡滞现象。重锤下落压稳后,压杆与重锤接触点必须完全脱离,

10、对带有吊绳的加压重锤此时重锤上的吊绳应完全松弛。7.1.7 启动折痕仪,重锤下压时应能完全落在压板上,使压板与翻板相吻合。压板中心、重锤质量中心与试样承压面中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见图 2) 。JJF(纺织)032 -20184图 2 重锤、压板和翻板位置示意图7.1.8 整机电气安全性:在折痕仪不外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打开折痕仪电源开关,用兆欧表测量插头相线与机壳金属部分之间绝缘电阻5 M,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插头地线与机壳金属部分之间的接地电阻5 M。7.2 校准项目折痕仪校准项目对应本规范计量特性条款和校准方法条款见表 2。表 2 折痕仪校准项目序号 校准项目 计量特性条款 校准方法条款1

11、 承压板中心凸出块尺寸 5.1 7.3.12 承压板与压板的平行度 5.2 7.3.23 加压负荷 5.3 7.3.34 加压时间 5.4 7.3.45 缓弹性恢复时间 5.5 7.3.56 测角器示值误差 5.6 7.3.6注:根据被校准折痕仪的功能和客户要求选择校准项目。7.3 校准方法7.3.1 承压板中心凸出块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个承压板凸出块的长、宽尺寸,其测量结果为承压板中心凸出块的长宽。7.3.2 承压板与压板的平行度将重锤放置在承压板中心,使承压板与试样承压面中心相重合,用厚度为 0.10mm的塞尺沿不同方向分别检查承压板与压板的平行度。当塞尺不能塞入间隔,则承压板与压板的平

12、行度0.1mm,否则,承压板与压板的平行度0.1mm。7.3.3 加压负荷(重锤加承压板重量)取下重锤,将重锤及承压板一并放在天平上称取质量,将质量值转换为压力负荷(单位 N) 。7.3.4 加压时间开启折痕仪电源,仪器稳定后,折痕仪工作程序应在复位或起始状态。将所有翻板推置水平位置,按启动工作按钮,重锤向下开始移动,当第一个重锤落到试验翻板上时立即启动测时秒表,开始计时。当第一个重锤弹起时停止计时,并读取时间示值,JJF(纺织)032 -20185重复测量 2 次,计算两次时间示值的算术平均值。7.3.5 缓弹恢复时间开启折痕仪电源,检查折痕仪工作程序是否在复位状态。将所有翻板推置水平位置,

13、按启动工作按钮,当急弹指示灯亮起时,立即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当缓弹指示灯亮时停止秒表计时并读取秒表时间示值,重复测量 2 次,计算两次时间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7.3.6 测角器示值误差a. 用万能角度尺分别对 60、90、120和 150四个角度模拟试样进行角度测量,每个模拟试样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修约至 0.01)为角度模拟试样的实测值。b. 对折痕仪复位,取下重锤,将 60、90、120和 150四个角度模拟试样分别放置在翻板上,模拟试样的对角与翻板表面的夹边框线及折叠线对齐。启动折痕仪工作按钮,当急弹指示灯亮起时,测量并显示模拟试样角度的示值读数。每个模拟试样重复测量 3 次,3

14、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相应的实测值之差为该角度的示值误差。8 校准结果表达8.1 数据修约被校折痕仪的校准数据都应该先计算,后修约。数据修约按 GB/T 8170 执行,末位数修约到被校折痕仪各参数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 1/10 位。8.2 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格式见附录 C,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 标题,如“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

15、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JJF(纺织)032 -20186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i)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 校准环境的描述;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l)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m)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n)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9 复校时间间隔在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的条件下,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 1 年。注: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JJF(纺织

16、)032 -20187附录 A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测定仪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A.1 加压负荷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1.1 概述用测量范围(102000)g,分辨力 d=0.1g 电子天平对一并进行称重,其质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之积为压力负荷。A.1.2 测量模型加压负荷 (A.1.1)/10Gmg式中: 加压负荷,单位:N加压重锤及承压板的质量值,单位:g当地重力加速度,为常数,北京地区 29.801/gms因此,加压负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1.2 )计算:(A.1.2)()10cuGmA.1.3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m输入量 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 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

17、不确定()u度分项 、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电子天平分辨1()u 2()um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3()mA.1.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1()u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测量范围(102000)g,分辨力 d=0.1g 电子天平直接测量加压重锤及承压板的质量值,分别连续 10 次测量,分别得到测量列(单位:g):1018.2、1018.3、1018.3、1018.2、1018.2、1018.2、1018.2、1018.3、1018.1、1018.2。 JJF(纺织)032 -20188

18、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ps单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 A.1.3 )108.2img单次测量结果标准差 ( A.1.4 )10.063()ipS实际测量情况:加压负荷测量 1 次,则加压负荷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1.5 )1()0.63umgA.1.3.2 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2()um电子天平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给出的该电子天平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 B 类方法评定。电子天平在 1000g 处最大允许误差为 MPE=1.0e=10d=1g,即 ,1ag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则电子天平在

19、校准点示值3k的标准不确定度 :2()um(A.1.6 )210.573agkA.1.3.3 电子天平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3()um电子天平分辨力为 d=0.1g,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 的区0.5ag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3k(A.1.7)30.5().29aumgA.1.3.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由于电子天平与折痕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 、 、1()um2()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 A.1.1 所示。3()u表 A.1.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 不确定度来源 符号 类别 分布 标准不确定度

20、(mm)JJF(纺织)032 -201891 加压负荷测量重复性 1()umA 正态 0.0633 电子天平示值误差 2B 均匀 0.5774 电子天平分辨力量化误差 3()B 均匀 0.029A.1.4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m(A.1.8 )22213()()()uum0.63.570.9= 0.581g加压负荷的标准不确定度:9.801().5.5710cguGmNA.1.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包含因子 ,加压负荷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2k(A.1.9 )()0.57.140.cUumNA.1.6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折痕仪加压负荷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N2

21、kA.2 折痕仪加压时间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2.1 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10)h,分辨力为 0.01s,在 10min 测量间隔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7s 的电子秒表测量抓痕仪加压时间 300s。当第一个重锤落到试验翻板上时立即计时,当第一个重锤弹起时停止计时,读取时间示值,重复测量 2 次,两次时间示值的平均值为加压时间。A.2.2 测量模型加压时间: (A.2.1)Tt式中: 被校折痕仪加压时间,单位:sTJJF(纺织)032 -201810 电子秒表读数,单位: st因此,被校折痕仪加压时间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2.2)计算:(A.2.2)()cuTtA.2.3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

22、度来源分析t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 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t、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和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1()ut 2()ut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3()tA.2.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1()t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电子秒表直接测量加压时间,连续 10 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5min0.48s、5min1.12s、5min0.86s、5min0.52s、5min1.24s、5min0.76s、5min0.66s、5min1.08s、5min0.93s、5m

23、in0.72s,折算为单位s:300.48s、301.12s、300.86s、300.52s、301.24s、300.76s、300.66s、301.08s、300.93s、300.72s。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ps单次平均值 (A.2.3)103.87it单次标准差 (A.2.4)102.56()ipSs实际测量情况:该加压时间的实测值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 2 次 ,()m以 2 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被校折痕仪加压时间校准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2.5)10.256().18pSut smJJF(纺织)032 -201811A.2.3.2 电子秒表

24、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2()ut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电子秒表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 B 类方法评定。电子秒表在 10min 测量间隔的最大允许误差为 0.07s,即 ,通常0.7as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则电子秒表在 10min 测量间隔3k内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2()ut(A.2.6)20.7().43autskA.2.3.3 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3()ut电子秒表分辨力为 0.01s,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 的区0.5as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

25、子 ,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3k(A.2.7)30.5().autsA.2.3.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由于电子秒表与折痕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 、 和1()ut2t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 A.5.1 所示。3()ut表 A.5.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 不确定度来源 符号 类别 分布 标准不确定度 (s)1 测量重复性 1()utA 正态 0.1812 电子秒表示值误差 2B 均匀 0.0403 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差 3()tB 均匀 0.003A.2.4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t(A.2.8)2213()()()utut20.8.40.JJF(

26、纺织)032 -201812=0.185s被校折痕仪加压时间校准的标准不确定度:()0.185cuTtsA.2.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包含因子 ,扩展不确定度为:2k(A.2.9)()0.185.370.4()cUuTsA.2.6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折痕仪加压时间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s2kA.3 折痕仪角度示值误差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3.1 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320),分度值为 5,最大允许误差为5的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 60、90、120、150角度模拟试样的角度,得到角度模拟试样的实测值,再用折痕仪测量模拟试样的角度,以此获得折痕仪测角器(分辨力为 0.1)示值误差

27、。A.3.2 测量模型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 (A.3.1)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 (A.3.2)式中: 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单位:度() 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单位:度() 万能角度尺对应角度模拟试样示值读数,单位:度() 折痕仪测角器对应角度模拟试样示值读数,单位:度()因此,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和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分别由公式(A.3.3)和(A.3.4)计算:JJF(纺织)032 -201813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标准不确定度:(A.3.3)()cu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A.3.4)22()()cA.3.3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

28、 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u项 、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和万能角度尺分度1()u 2()u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3()A.3.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1()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 60角度模拟试样的角度,连续 10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6025、6020、6030、6025、6030、6020、6025、6025、6030、6020。按照角度单位换算 1=60转换为:60.42、60.33、60.50、60.42、60.50、60.33、

29、60.42、60.42、60.50、60.33。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ps单次平均值 (A.3.5)106.47i单次标准差 (A.3.6)102.8()ipS实际测量情况: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 2 次,以 2 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m60角度模拟试样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3.7)10.68().42pSumJJF(纺织)032 -201814A.3.3.2 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2()u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万能角度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

30、可采用 B 类方法评定。万能角度尺最大允许误差为5,即 ,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50.8a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则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3k:2()u(A.3.8)20.8().463aukA.3.3.3 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3()u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为 5,按 1 分度进行估读,其估读误差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故引入的不确50.2.4a k定度为:(A.3.9)3.0().23aukA.3.3.4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由于万能角度尺与折痕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 、1()u和 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

31、度汇总如表 A.3.1 所示。2()u3表 A.3.1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 不确定度来源 符号 类别 分布标准不确定度()1 测量重复性 1()uA 正态 0.0482 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 2B 均匀 0.0463 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估读误差 3()B 均匀 0.023A.3.3.5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A.3.10)22213()()()uuJJF(纺织)032 -2018152220.48.60.3=0.070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的标准不确定度:(A.3.11)()0.7cuA.3.4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 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

32、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u项 和折痕仪测角器显示分辨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1()u 2()uA.3.4.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的评定1()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被校折痕仪对 60角度模拟试样直接测量,连续 10 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60.6、60.5、60.7、60.4、60.5、60.4、60.5、60.6、60.5、60.5。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 为:ps单次平均值 (A.3.12)106.52i单次标准差 (A.3.13)10.9()ipS实际测量情况:折痕仪在重复性条件下对、60角度模拟试样连续

33、测量 3 次,以 3 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m折痕仪测角器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3.14)10.92().53pSumA.3.4.2 被校折痕仪测角器分辨力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2()u被校折痕仪测角器分辨力为 0.1,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 ,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0.5a 3kJJF(纺织)032 -201816(A.3.15)30.5().293aukA.3.4.3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由于 60专用角度规与被校折痕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 和 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

34、表 A.4.1 所示。1()u2()表 A.4.1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 不确定度来源 符号 类别 分布标准不确定度()1 折痕仪测量重复性 1()uA 正态 0.0533 折痕仪分辨力量化误差 2B 均匀 0.029A.3.4.4 输入量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A.3.16)221()()uu0.53.9=0.060A.3.5 被校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由公式(A.3.10)得 60角度模拟试样实测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0.7cu公式(A.3.3)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22()()cuu0.6.7=0.092A.3.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包含因

35、子 ,扩展不确定度为:2kJJF(纺织)032 -201817(A.3.17)()20.9.1840.2()cUkuA.3.7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折痕仪测角器示值误差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kJJF(纺织)032 -201818附录 B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记录表格式使用单位_型号规格_ 校准日期_ 制造厂家_ 产品编号_ 出厂日期_校准地点_记录编号_ 温度_ ,湿度_%校准依据:JJF(纺织)032-2018 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计量特性校准序号 校准项目 技术参数 校准结果不确定度 U1承压板中心凸出块尺寸(长宽) +0.518m+0.52长: 宽:

36、2承压板与压板平行度 0.1mm3加压负荷(重锤加承压板重量) (100.05)N4 重锤加压时间 (3003)s5 缓弹性恢复时间 (3003)s标称值6 角度模拟试样60、90、120、150 实测值标准值6 测角器示值误差 1实测值校准单位: 校准员: 审核员JJF(纺织)032 -201819附录 C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校 准 结 果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编号: 第页,共页校准项目 技术要求 校准结果 扩展不确定度 (2)Uk承压板中心凸出块尺寸 长 宽+0.518m2承压板与压板平行度 平行度0.1mm加压负荷(重锤加承压板重量) (100.05)N重锤加压时间 (3003)s缓弹性恢复时间 (3003)s测角器示值误差 1以下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