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 课题4 测量平均速度,导入新课,你知道这些运动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吗?,导入新课,刘翔百米跨栏的速度是8.7m/s吗?他能每秒都跑8.7m吗?,实验探究,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实验探究,二、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测量距离s,测量时间t,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实验探究,三、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四、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
2、,利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实验探究,想一想,(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实验探究,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探究,想一想 议一议,(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3)为什么
3、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刻与停止计时时刻不同也会存在误差。,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实验探究,五、注意事项:,(1)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知识巩固,1.小高上山的速度是1m/s,到山顶后又沿原路返回,速度是1.5m/s,则小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 A1.5m/s B1.25m/s
4、 C1m/s D1.2m/s,D,知识巩固,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成为了一名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他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m决赛的两倍 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ABC,1.骑自行车沿着崎岖的山道运动,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 A肯定随运动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肯定随运动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等于
5、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D与运动的路程与所花时间无关,课堂练习,C,2.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m/s B小于5m/s而大于3m/s C等于5m D大于5m/s,课堂练习,B,3.某实验小组用带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停表一格为1s,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入空格 (1)斜面坡度要 些好,(填“大”或“小”),目的是 (2)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平均速度v1= m/s,通过下半段路程平均速度v2= m/s,则全程平均速度v= m/s (3)本实验的结论是 ,课堂练习,小,方便计时,0.2,0.4,0.27,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