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722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李万波 授课时间 11.24课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授课类型 新课课标依据1养成默读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这篇文章包含了 丁肇中 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

2、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更害怕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与来源:学优高考网技能来源:学优高考网1、能熟读课文,把握生字词的音和义。2、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2、理清行文

3、思路,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三、 来源:学优高考网教学目标 来源:gkstk.Com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编号:41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五、教法学法 默读法、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

4、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下面,我们首先对丁肇中先生做一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二、整体感知1、什么是“格物致知” , 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 “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明确: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道理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道理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

5、证明了的。道理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2、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他是否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 “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3、理清本文的论述思路明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开头紧扣题目,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6、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1、从生活引入课堂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重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2、通过具体段落,准确把握论证方法的类型,明确其作用。3、 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三、合作探究,明确本文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法:开头引用大学 ,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举例论证法: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

7、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对比论证: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终因头痛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柱子的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四、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五、作业1、你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一个例子。2、为什么“奥数”等竞赛中国屡获大奖,而诺贝尔奖却一直和我们无缘呢?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