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331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998 年 9 月 22 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 Without My Car! (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截至 2017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 3.10 亿辆,汽车工业与环境的突出矛盾,让今年“世界无车日”显得意义非凡。据此回答 12 题。 【导学号:17952075】1 “世界无车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以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倡导绿色出行,所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

2、 D天命论29 月 22 日当天,记者发现,我国参与“世界无车日”的 142 个城市中,绝大多数遭遇了交通拥堵的尴尬,市民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逐年消退。专家认为:“交通拥堵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应该从城市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系统考虑。公共交通和相应管理体系的建设,政府还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无车日”的理想和现实,需要我们反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公平性 B持续性C共同性 D阶段性1C 2.C 第 1 题, “世界无车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以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倡导绿色出行,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第 2 题, “无车日”的理想和现实交通拥堵现象说

3、明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秩序和合作关系,即共同性原则。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 【导学号:17952076】3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4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C市场 D交通3C 4.B 第 3 题,图中纵坐标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横坐标表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等的依赖最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等的依赖最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等的依赖最强。第 4 题,信息文明阶

4、段,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水平最高,故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读“某地区环境问题示意图” ,回答 56 题。5图中不能揭示该地区( )A环境问题的表现B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C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6该地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发展问题 B粮食问题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5C 6.A 第 5 题,图示内容揭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和表现,但是不能揭示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第 6 题,从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的发展问题是导致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5、。联合国组织 300 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 年至 2013 年,中纬度地区 50 千米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 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 21 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78 题。 【导学号:17952077】7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8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7C 8.D 第 7 题,联合国统一组织科学家监测,体现了全球整体性的协调;各国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各

6、国的参与,因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 8 题,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其主要来自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 910 题。9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开发B乙表示废弃物排放C丙表示产业活动和产品消费D丁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10甲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的破坏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中导致环境污染D产品消费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9A 10.A 第 9 题,从题意来看,甲表示资源开发,乙表示产业活动和产品消费,丙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丁表示废弃物排放。第 10

7、题,甲阶段是指人类从环境中开发资源,如果过度开发,超过了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可导致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下表示意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读表完成1112 题。 【导学号:17952078】总人口年龄结构总人口 (亿人 )总人口性别比014岁(%)1564 岁(%)65岁(%)每 10 万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数(人)第五次12.9533 106.74 22.89 70.15 6.96 3 611第六次13.3972 105.20 16.60 74.53 8.87 8 93011.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说明了我国(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B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衡C就业压

8、力减轻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2为了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就业压力 增加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A BC D11A 12.C 第 11 题,比较两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014 岁人口比重降低,1564 岁人口比重升高,65 岁的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我国就业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第 12 题,高新技术产业使用的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小,因此不能减轻就业压力。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

9、的生态服务。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 1315 题。 【导学号:17952079】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表(单位:公顷/ 人)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新加坡 6.9 0.1 6.8比利时 5.0 1.2 3.8美国 10.3 6.7 3.6英国 5.2 1.7 3.5日本 4.3 0.9 3.4冰岛 7.4 21.7 14.3新西兰 7.6 20.4 12.8秘鲁 1.6 7.7 6.1澳大利亚 9.0 14.0 5.0巴西 3.1 6.7 3.61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1.2 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 0.8 公顷/ 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单位:公顷/人

10、)为( )A0.4 B0.4C2.0 D2.014根据计算,1993 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 公顷/人,1997 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 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15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13B 14.A 15.C 第 13 题

1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4。第 14 题,由材料可知,人均生态赤字越小,则人地矛盾越突出,必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第 15 题,使用别国资源和盗用下一代的资源,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生态赤字”也反映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中国 21 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 1618 题。16下列哪一个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17下列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12、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18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16C 17.A 18.A 第 16 题,城市环境恶化、酸雨、温室效应增强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第 17 题,我国人口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同时环境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第 18 题,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13、和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图为我国福建省某地农庄生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导学号:17952080】19图中字母 X、Y、Z 的含义分别是( )A能源、沼气、水生植物 B沼气、能源、水生植物C沼气、水生植物、能源 D能源、水生植物、沼气20该农庄( )A只有种植牧草,方能调节小气候,美化农庄环境,成为农庄休闲景点B青枣、桂花等果树花卉之间只能套种牧草C没有一点点臭味、没有一点点污水排放,真正实现了立体种养、生态循环D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19B 20.D 第 19 题,从图中的沼液、沼渣可知 X 为沼气;X 指向 Y并为家畜保温

14、,可知 Y 为能源;Z 为珍禽提供饲料并来自水面,应为水生植物。第 20 题,该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有效保护了环境,但并不是一点污染物也不排放。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体现。读节约型校园“三化五节”模式图,回答 2122题。21下列校园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为了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B为了节省时间,在餐盘上套塑料袋C用完的电池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D洗漱完毕后及时关闭水龙头22对节约型校园“三化五节”模式理解错误的是( )A “三化五节”中“三化”是理论, “五节”是实践B “三化 ”分为三个层面,第三层面最为重要C

15、使用充分化包括节约粮食、水电、时间和空间D废弃物循环化包括将用过的书本、资料留给学弟学妹用21D 22.B 第 21 题,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在餐盘上套塑料袋和乱扔电池会导致环境污染;及时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第 2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三化”是理论, “五节”是实践;“三化”分为三个层面,但每个层面都同等重要;使用充分化包括节约粮食、水电、时间和空间;废弃物循环化包括节约纸张和教材。读下图,回答 2324 题。 【导学号:17952081】23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 D都不是24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循

16、环经济特征的是( )A桑基鱼塘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 D大棚农业23C 24.A 第 23 题,循环经济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第 24 题,桑基鱼塘农业为生态农业,符合循环经济特征。25下列不属于问卷调查注意事项的有( )A样点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B表格设计要简洁C被调查人应为成年人D调查方式以填表或询问为主C 问卷调查适用范围:对某些涉及面广、量大的社会现象,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如人口状况、交通状况、旅游动机等。注意事项:样点选择要有代表性;调查方式以填表或询问为主;表格中所拟问题要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将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并认真分析,得出与实际相符的结果。二、综合

17、题(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导学号:17952082】材料一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人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材料二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 。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

18、可抵抗的力量。材料三 100 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1)“河伯娶亲 ”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3分)(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2 分)( )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环境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_。(2 分)(4

19、)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为什么?(5 分)【解析】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的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认识并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环境的思想;材料二中“征服自然”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初步思想。【答案】 (1)人类崇拜自然,被动地适应环境 (2)B (3)人定胜天 (4) 三 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

20、。2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4 分)材料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五大支持系统、16 个变量、45 个指数和 225 个基本要素指标构成。材料二 下图反映我国某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1995 年全国平均水平为 100)材料三 在江苏省 13 个大市 2011 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调查中,南京市的科技支撑能力排第 2,经济外向度排第 8,社会保障能力排第 9,资源支撑能力排第 12。(1)简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6 分)(2)A、B 两省区中,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的是_(填字母代号),并分析

21、原因。(4 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京市可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4分)【解析】 第(1)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第(2)题,直接读图,A(西藏自治区)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较低,可从该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三反映南京市的经济外向度、社会保障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等方面排名较低,故主要从这些方面的改善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答案】 (1)庞大的人口基数;资源短缺令人堪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2)A 高寒的气候,生态脆弱;人口稀少,科技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2、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任答两点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导学号:17952083】材料一 尽管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共计少生人口 4 亿以上,但人口基数仍然很大,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人口增长图。材料三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10 年国家组织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_。(2分)(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3 分)(3)1

23、998 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_(填“低”或“高”)的。(2 分)(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原因是_。(2 分)(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2 分)【解析】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第(2)题,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第(3)题,读材料二图可知,1998 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30%,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低的。第(4)题,人口总量太大是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

24、少的主要原因。第(5)题,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 (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3)30% 低(4)少 人口总数多 (5) 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和环境相协调。29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 GDP”的重要举措。读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3 分)(1)酒精厂属于_导向型产业,该酒精厂产生的废弃物会造成_(全球环境问题) ,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最主要的特点是_。(3 分)(2)该酒精厂的生产工艺

25、流程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5 分)(3)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实现“绿色 GDP”应该采取的措施。(5 分)【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酒精厂的产业类型;该酒精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该酒精厂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行清洁生产。第(2)题,读图可知,该酒精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实现“绿色 GDP”可以从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方面阐述。【答案】 (1)原料 全球气候变暖 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 (2)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几乎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弃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