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练 6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7浙江省温州市六校协作体高三期末) 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 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 年 9 月 6 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 236的高温干热岩体。下 图为“ 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完成 12 题。1当前制约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技术 D气候2若规模化开采利用干热岩,将有利于我国(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加快进入石油时代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有效改善大气质量A B C D(2018浙江省 91 联盟联考)2017 年 4 月 22 日,气候 变化巴
2、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 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 强应对 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 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读图,完成 34 题。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B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4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条件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从而减少疫病的流行5(2017嘉兴一中高三期末) 竹子是亚热带植物,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据研究表明,
3、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与现代相比,我国的仰韶时期( )A欧洲曾出现小冰期 B喜马拉雅山林线较高C台湾海峡比较狭窄 D黄河流域降水量偏少6(2017嘉兴一中高三期末)2016 年 10 月,首个“农光互补”一体化光伏电站在浙江兰溪并网投产。光伏电池板以下部分建设农业大棚,实现“一地两用、农光互补” 。光伏电池板下( )A适合喜阴作物 B气温的日较差较大C利于土壤肥力增加 D短波辐射大大增强(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海冰范围(10
4、6km2)与年平均 CO2浓度(PPM)随时间变 化关系图” 。完成 78 题。7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 )A逐年减少B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C减少速度不断加快D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8 “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2017 年 9 月 6 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 705 米深处钻获 200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 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 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成本仅为风 力发电的一半,
5、 为太阳能发电 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 ,完成 910 题。9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A不占用土地资源 B不受气象条件制约C生产技术要求低 D清洁无污染10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可能导致当地( )A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地表温度升高C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地壳运动活跃(2018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测试) 近几年,美国成功 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 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 烷,可燃冰主要 蕴藏在深海。据此完成 1112 题。11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C侵入岩 D喷出岩12下列叙述正确
6、的是( )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能源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2018台州市高三联考)某野外地 质考察小组对广东省东北部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绘出泉水出露点分布示意 图。 完成 1314 题。13该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大致呈( )A团聚状 B格子状C树枝状 D线状14考察小组根据泉水出露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区域的( )A断层分布 B山脉走向C河流流向 D聚落分布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回答 1516 题。1519702000 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C一直上升D一直下降16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7、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 ,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 700hPa 温度0和 850hPa 温度0作为冻 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读下图,完成 1718 题。17 “融化层”位于上图中( )A B C D18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南昌 B清远 C赣州 D郑州西藏 2017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 1 310.6 亿元,同比增长 10%,连续 25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结合下图,
8、完成 1920 题。19西藏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则其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 B狭窄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20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如上题分布的成因是(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川藏 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 萨,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读“川藏铁路示意图” ,完成 2122 题。21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其主要原因是( )频发的气象灾害 强烈的板块活动 脆弱的生态环境 显著的地形高差A BC D22与拉萨相比,导致成都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天气
9、C海拔 D植被23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夏季、秋季C冬季、春季 D冬季、夏季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其中有些金属元素是 陆地上紧缺的 矿产资源,因此 锰结核开发备受关注。锰结核广泛分布于世界海洋 2 0006 000 米水深海底的表层,总储量估计在 30 000 亿吨以上。据此完成 24 25 题。24目前,锰结核开发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锰结核( )A埋藏较深 B储量大C分布于深海区 D分布区地质条件复杂25我国致力于锰结核资源开发主要是因为我国( )A资源储量小 B资源消耗量大C科技力量强 D海域面积广答案精析1C 2.
10、D3D 4.C 第 3 题,图片显示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第四纪以寒冷期为主,属于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 长;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 为主。故 D 正确。第 4 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 变暖的过 程中,地球会面 临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高温热浪,极端暴雨洪水等。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饮水缺乏、粮食减产、流行性疾病等次生灾害增加。自然界的动植物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而惨遭厄运,生物多样性减少,故 C 正确。5B 6.A 7.D 8.A9B 10.C 第 9 题,风能发电和干热岩发电都需要占用土地资源,都是清洁无污染的,风能发电受气象
11、条件影响大,干 热岩发电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干热岩发电对生产技术要求更高,所以选 B。第 10 题,读图可知,干 热岩发电中的水资源是循 环利用的,故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A 错误;读图可知,干 热岩发电中, 热水导出地表被用来发电,故不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B 错误;因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若青海省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太阳能开 发减少, C 正确;读图可知,在干热岩发电过程中,最终会形成面状的人工热储水库,而其外 围仍然保持原状态, 对 地壳活动影响不大。11B 12.D13D 14.A 第 13 题,读图,根据 该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位置,大致可划成几条
12、斜线,呈线状分布,D 对。第 14 题,泉水形成大多是因岩层断裂,地下水受一定压力,沿断层处喷出形成。考察小组根据泉水出露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 该区域的断 层分布, A 对。与山脉走向、河流流向、聚落分布无关,B、C、D 错。15B 16.D 第 1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19702000 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 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B 正确。第 16 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 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导致二氧化碳 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选 D。17D 18.C 第 1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位于 24, 都位于零度以下,所以雪花下落到融化, “融化层”位于
13、处,选择 D。第 18 题, 读 材料可知,常以 700 hPa 温度0和 850 hPa 温度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赣州正好符合 这个条件, 选择 C。19B 20.A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较低,气候较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21D 22.B23D 我国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 风力强盛,风能丰富,冬季是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东部沿海地区距夏季风源地近,夏季 风力强盛, 风 能丰富,夏季是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24C 25.B 第 24 题,读材料可知,锰结核广泛分布于世界海洋 2 0006 000 米水深海底的表层,分布于深海区,但埋藏浅,故 C 正确, A 错误;储量大是易开采的条件,B 错误;分布区是深海洋盆的海底,地质条件 稳定, D 错误。第 25 题,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 总量大,人均资源量较少,加之经济的快速 发展,使我国 资源消耗量大,故致力于锰结核资源开发,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