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B/T XXXX201X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Rail expansion joint of mixed passenger and freight railway(征求意见稿)(2015 年 11 月 9 日)201 X -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国 家 铁 路 局 发 布ICS XX.XXXS XX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设计 44 制造 .55 厂内组装 96 检验方法 .117 检验规则 .128 标识、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 .12附 录 A .14I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1.1
2、-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金洲、董彦录、鹿广清、梁晨、徐玉坡、方杭玮、王猛、费维周、尤瑞林、肖俊恒、范佳。3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计、制造、厂内组装、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运行速度小于 200km/h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33.1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 1 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 1 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348 球墨铸铁件GB/T 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
4、度尺寸的公差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398.2 塑料 硬度测定 第 2 部分:洛氏硬度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9341 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9345.1 塑料 灰分的测定 第 1 部分:通用方法 GB/T 16582 塑料 用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熔融行为(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JB/T 6061 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JB/T 6062 无损检测 焊缝渗透检测TB 565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 70 型扣板式扣件弹簧垫圈TB/T 177
5、9 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TB/T 3109 铁路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4TB/T 2344 43kgm75kgm 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 3297 高速铁路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岔枕TB/T 3080 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TB/T 412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2626 铁道混凝土枕轨下橡胶垫板技术TB/T 3307.3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 3 部分:垫板螺栓TB/T 3307.6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 6 部分:缓冲调距块TB/T 3307.8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 8 部分:弹性铁垫板TB/T 3395.4 高速铁路扣件 第 4 部分:WJ-7
6、型扣件TB/T 3401 客运专线钢轨伸缩调节器3 设计3.1 调节器应采用基本轨伸缩、尖轨锁定的结构。基本轨伸缩过程中轨距变化量应在2mm 范围内。3.2 调节器设计伸缩量最小范围为200mm,且不应小于所铺设梁端梁缝的年最大变化量。3.3 基本轨宜根据线路设计要求在始端处适当加长,使基本轨跨越梁缝,且加长后的基本轨始端距梁缝不应少于 2m。尖轨尖端至梁缝的基本轨扣件应采用调节器配套扣件。3.4 调节器尖轨尖端应采用藏尖结构,藏尖量不应小于 3mm,且尖轨轨头非工作边的刨切线型不应采用直线或折线。3.5 调节器轨距最小调整范围为8mm。有砟轨道用调节器调高量不应小于 10mm,无砟轨道用调节
7、器高低调整最小范围为-3mm+15mm 。3.6 调节器的基本轨和尖轨的伸缩阻力应符合表 1 的要求。表 1 调节器钢轨伸缩阻力钢轨件伸缩阻力kN基本轨 50尖轨(单向) 10054 制造4.1 一般要求4.1.1 调节器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和本标准的规定制造。4.1.2 本标准未列、且设计图中未注明的加工件尺寸偏差应符合 GB/T 1804-2000 之 C 级规定,形位偏差应符合 GB/T 1184-1996 之 L 级规定,铸件尺寸偏差应符合 GB/T 6414-1999 之CT9 规定。4.2 钢轨件4.2.1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 基本轨应采用 60kg/m 钢轨制造,且应
8、符合 TB/T 2344 的规定;b) 尖轨应采用 60AT1 钢轨制造,且应符合 TB/T 3109 的规定;c) 基本轨、尖轨材质应与区间线路钢轨材质一致;d) 基本轨与轨撑贴合的轨腰处所有凸出标记、尖轨与轨撑贴合的轨腰处有影响贴合的凸出标记,均应打磨清除;e) 基本轨、尖轨应采用整根无孔钢轨制造。4.2.2 钢轨件长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钢轨件的长度极限偏差钢轨件 极限偏差 mm基本轨 3尖轨 0 44.2.3 形位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 基本轨、尖轨的密贴边应圆顺无硬弯;b) 直线度应符合表 3 的规定;c) 钢轨端面垂直度应为 1mm。表 3 基本轨、尖轨直线度要
9、求项目 直线度基本轨工作边 0.3mm/1m基本轨直线段轨顶面 0.3mm/1m6尖轨工作边 0.3mm/1m、1.5mm/10m尖轨非降低值轨顶面 0.3mm/1m4.2.4 基本轨、尖轨的切削加工应符合表 4 的要求;且应按设计图规定倒圆或倒棱,未规定时应按不小于 1mm45倒棱或 R1mm1.5mm 倒圆。表 4 基本轨、尖轨切削加工要求项目 技术要求加工面粗糙度 MRR Ra 12.5密贴面内倾偏差 1/80,不应外倾高度极限偏差mm1尖轨机加工段轨头宽度极限偏差mm0.5基本轨、尖轨的工作边压痕深度mm0.34.2.5 基本轨应符合下列要求:a) 基本轨宜采用在线淬火轨制造,当需离线
10、淬火时,应符合 TB/T 1779 的规定;b) 基本轨宜按设计设置伸缩零点位置。4.2.6 尖轨应符合下列要求:a) 跟端成型段型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 跟端锻压及加工应符合 TB/T 412 的规定; c) 尖轨宜采用在线淬火轨制造,当需离线淬火时,应按 TB/T 1779 的规定,自轨头宽度5mm 断面后进行顶面淬火;e) 加工面应涂油脂。4.3 联结零部件4.3.1 铁垫板应符合下列要求:a) 铁垫板的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b) 铁垫板上轨底坡的斜度极限偏差为1:320 ,底面平面度为 0.8mm,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c) 铁垫板上基本轨承轨面的平面度为 0.5mm
11、,粗糙度为 MRR Ra 12.5;7表 5 铁垫板尺寸极限偏差项目 极限偏差 mm厚度 0.5长度和宽度 1螺栓孔间距和偏心距 0.5螺栓孔径 0.5 d) 台板与铁垫板总厚度极限偏差为0.5mm,与铁垫板上表面的平行度为 0.5mm;台板上表面平面度为 0.3 mm,粗糙度为 MRR Ra 12.5;e) 图纸未标注时,铁垫板周边及螺栓孔周边按不小于 1mm45倒棱或 R1mm1.5mm倒圆;f) 铁垫板上的焊缝不应有密集或连续气孔、夹渣、未熔合以及明显的咬边和弧坑;焊缝表面应连续、平整、均匀;铁垫板各表面不应有残余焊瘤、焊渣、飞边和毛刺;g) 铁垫板应进行防锈处理。4.3.2 弹性垫板的
12、静刚度和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它性能应符合 TB/T 2626 的规定。4.3.3 铁垫板联结扣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 预埋套管应符合 TB/T3395.4 的规定;b) 垫板螺栓应符合 TB/T 3307.3 的规定。4.3.4 当采用弹性铁垫板时,静刚度和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零部件及性能应符合TB/T 3307.6 和 TB/T 3307.8 的规定。4.3.5 轨撑应符合下列要求:a) 轨撑机械性能应符合 GB/T 1348 的规定;b) 轨撑各表面相交均应为圆弧过渡,未注圆弧半径应为 R2,尺寸极限偏差不应低于GB/T 6414-1999 中 CT 7 级的规定,并应符合表 6
13、 的要求; c) 与轨距调整片贴合面应加工平整;d) 应进行防锈处理。表 6 轨撑尺寸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平面度要求项目 技术要求尺寸极限偏差mm1与轨腰的贴合面表面粗糙度 MRR Ra 12.5加工面平面度 0.58mm4.3.6 双联轨撑应符合下列要求:a) 各表面相交均应为圆弧过渡,未注圆弧半径应为 R2;b) 焊缝不应有密集或连续气孔、夹渣、未熔合以及明显的咬边和弧坑,焊缝表面应连续、平整、均匀;c) 表面应喷漆。4.3.7 轨撑螺栓副应符合下列要求:a) 轨撑螺栓性能等级应不低于 8.8 级,配套螺母性能等级应不低于 8H 级,垫圈性能等级应为 HRC3545,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
14、GB/T 1231 的规定;b)弹簧垫圈应符合 TB 565 的规定;c) 轨撑螺栓顶部应刻印方向标记;d) 轨撑螺栓副应进行防锈处理。4.3.8 轨距调整片应符合下列要求:a)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时,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 3mm 的调节器轨距调整片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当采用金属材料时,应进行防锈处理;b) 各表面相交均应为圆弧过渡,未注圆弧半径应为 R1;c) 应在设计位置做厚度标识。4.3.9 压块各表面相交均应为圆弧过渡,未注圆弧半径应为 R1。4.3.10 调高垫板应符合下列要求:a) 调高垫板应符合 TB/T 3395.4 的规定;b) 调高垫板应在表面喷涂厚度标识。4.3.11 部件
15、防锈处理后不应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能,标识应清晰。4.4 轨枕4.4.1 有砟轨道调节器用轨枕应符合 TB/T 3080 的规定。4.4.2 无砟轨道调节器用轨枕应符合 TB/T 3297 的规定。5 厂内组装5.1 一般规定5.1.1 除用户特殊要求外,厂内应按基本轨伸缩零点位置进行组装。5.1.2 调节器应采用专用工具和机械设备在专用平台上整组组装。5.1.3 各部位轨距调整片不宜多于 2 片。95.1.4 紧固时,应按照设计扭矩采用扭矩扳手紧固各部螺栓。5.1.5 调节器组装后,基本轨和尖轨伸缩阻力应符合表 1 的规定;最大伸缩量与设计伸缩量的极限偏差应为15mm。5.2 基本轨、尖轨组装5
16、.2.1 调节器的钢轨件、轨撑、铁垫板及相关紧固件应在厂内组装,且应符合表 8 的规定。6.2.2 涂油应符合下列要求:a) 应在铁垫板与基本轨轨底的接触面、基本轨与轨撑贴合面、尖轨轨头与基本轨轨头密贴段涂干式润滑剂;b) 应在轨撑螺栓和弹条扣件螺栓上涂干式润滑剂;c) 不应在尖轨与台板接触面、尖轨轨腰及轨底与尖轨轨撑接触面涂油,且不应有油污落入。6.3 整组调节器组装整组调节器组装后应符合表 7 的要求。表中各项只适用于基本轨未加长的调节器范围。表 7 调节器厂内组装尺寸极限偏差及要求序号 检测项目 极限偏差及要求 mm 检验项别 补充要求及说明1 轨距 2 B2 水平 2 B3 高低 2
17、B4 轨向(构造轨距断面 除外) 2 B控制截面及逐枕检查1 处。轨向检查在尖轨尖端前后 500mm范围内不应抗线5 尖轨尖端轨距 2 A6 轨距变化率 2mm/2m B 不含构造轨距加宽范围7 基本轨伸缩零点位置 或预留伸缩量位置 10 B8 尖轨尖端至第一块双 轨垫板中心距 15 B9尖轨轨头切削范围内与基本轨轨头密贴尖轨尖端至 5mm 断面间隙小于或等于0.5 A1010 其余范围 间隙小于或等于 1 B1115mm 断面零降低值断面1.5 B 表示降低值增加, 表示降低值减小12尖轨轨头切削范围内轨顶降低值 其余范围+2-1 B表示降低值增加,表示降低值减小13 在尖轨轨 腰 无间隙
18、A14尖轨轨撑密贴 在尖轨轨底上表面单块密贴间隙应小于或等于 0.5,不应连续出现B15 在基本轨 轨腰 间隙小于或等于 0.5 B16在基本轨轨底上表面间隙 0.11 C17基本轨轨撑密贴 在轨腰、轨底同时有间隙时不应连续出现 B18 尖轨轨底与台板密贴单块铁垫板上密贴间隙应小于或等于0.5,不应连续出现A19 基本轨轨底与铁垫板 密贴单块铁垫板上密贴间隙小于或等于0.5,不应连续出现C20 左右股轨端面相错量 5 C 左右股基本轨始端、尖轨跟端相错量21 相邻铁垫板间距 8 C22 两最远铁垫板间距 20 C单向调节器从基本轨始端至尖轨跟端的铁垫板间距;双向调节器分别从一侧基本轨始端至尖轨
19、中部的铁垫板间距。1123 轨枕方正 10 C同一根轨枕上左右股铁垫板在一侧轨距线上的间距偏差。6 检验方法6.1 钢轨件长度应在轨温为 202时,使用钢卷尺测量。当轨温变化时,应进行修正。6.2 钢轨端面垂直度应采用通用量具测量。6.3 尖轨机加工段的高度及轨头宽度采用专用量具测量。6.4 尖轨跟端锻压及加工部位的尺寸偏差、轨头硬度、疲劳性能等按 TB/T 412 进行检查。6.5 联结零部件检验方法如下:6.5.1 铁垫板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验:a) 铁垫板的型式尺寸和形位偏差采用平尺、卡尺及塞尺或专用工具检查;b) 铁垫板焊缝应按 JB/T 6061 规定的磁粉探伤法或 JB/T 6062
20、 规定的着色渗透探伤法进行检查,并按 2X 级进行判定。6.5.2 弹性垫板应按 TB/T 3307.8 的规定进行检验。6.5.3 非金属轨距调整片应按附录 A 的规定进行检验。6.5.4 预埋套管应按 TB/T 3395.4 的规定进行检验;6.5.5 球墨铸铁件应按 GB/T 1348 和 GB/T 6414 的规定进行检验。6.5.6 轨撑螺栓及螺母应按 GB/T 1231 的规定进行检验。6.5.7 调高垫板应按 TB/T 3395.4 的规定进行检验。6.6 尖轨和基本轨组装的轨头降低值采用平尺、卡尺及塞尺或专用工具测量。6.7 轨向和高低采用与调节器等长的弦和平尺测量,应检查控制
21、截面及每枕处的轨向和高低。6.8 轨距和水平采用轨距尺测量,应检查控制截面及每枕处的轨距和水平。6.9 密贴间隙采用塞尺测量。6.10 伸缩阻力和设计伸缩量按 TB/T 3401 的规定进行检验。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7.2 型式检验12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a) 正式投产前;b) 同一工艺部件停产 1 年及以上后恢复生产;c) 材料、设计、结构、工艺有重大改变。7.2.2 型式检验内容包括:3、4、5 的各项规定。7.3 出厂检验7.3.1 出厂检验内容包括:第 5 除 5.1.5 外的各项规定。7.3.2 逐组进行调节
22、器厂内组装检验,其中,轨枕可采用预留的一组标准轨枕。7.4 判定7.4.1 型式检验所有检验项均满足要求时,型式检验判为合格。7.4.2 表 7 中的检验项目,A 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为 100、B 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 90、C 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 80,判为合格。计算合格率时,检查项点中某一项点若有多处时,按多个项点计。8 标识、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8.1 标识8.1.1 整组调节器应带明显的永久性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图号、规格型号、出厂编号和日期、制造厂名或厂标等。8.1.2 基本轨应在伸缩零点位置喷印标记,并在跟端处尖轨轨头外侧喷印设计伸
23、缩范围标记。8.1.3 铁垫板应在易于观察的部位按设计要求标出清晰的不易损坏标记。8.1.4 钢轨及组装件应标明起吊位置。8.2 包装8.2.1 非金属件不应与金属件混装,每件质量不应超过 30kg。8.2.2 尖轨、基本轨、铁垫板、扣件系统等组装件应固定在一起,整组包装。8.2.3 包装物应包装牢固,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应损坏并保证零部件不受腐蚀。8.3 质量证明文件调节器应附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制造技术证明书和铺设图。8.4 储存和运输8.4.1 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在装卸作业时应采用起重机械或专用吊具在标明的起吊点起吊,不应产生塑性变形。不应任意或单点起吊及人工推撬装卸作业,不应碰、摔、掷。1
24、38.4.2 调节器应采用平板车或专用车辆运输,尖轨和基本轨组装件的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塑性变形。8.4.3 备用尖轨和基本轨运输时,应防止碰伤。8.4.4 码放尖轨与基本轨组件的场地应平整。码垛层数不应多于 4 层,每层用不小于60mm60mm 木质垫块垫实垫平,垫块应按高度方向垂直设置,垫块间距不大于 4m,均匀布置。8.4.5 装车时,如多层码垛,每层应采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组装有铁垫板的轨枕,层间垫块的高度应高于铁垫板。8.4.6 非金属零部件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不应与油类、有机溶剂等化学物品接触,并应防止曝晒。8.4.7 所有零部件在运输、储存时应采取防雨措施。14附 录 A(规范性附
25、录)轨距调整片A.1 技术要求A.1.1 原材料轨距调整片的材料为玻纤增强聚酰胺 66,其物理性能见表 A.1。表 A.1 轨距调整片原材料物理性能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性 能 指 标1 密 度 g/cm3 1.301.502 熔点 250 2703 拉 伸 强 度 MPa 1504 弯曲强度 MPa 2255 洛 氏 硬 度 ( HRR) 1106 无缺口冲击强度 kJ/m2 807 体 积 电 阻 率 cm 1014(干态)10 10(湿态)8 灰分 30% 35%A.1.2 外观轨距调整片外观不应存在注塑缺陷,表面应色泽一致,无杂质,无可见缺陷、气孔或焦痕,无飞边和毛刺。A.1.3 内
26、部空隙轨距调整片的内部不应有气泡或空隙。A.1.4 排水率轨距调整片应吸水调制,经吸水调制后排水率不应小于 0.5。A.1.5 压缩残余变形轨距调整片受 60kN 静载压缩,厚度变化率不应大于 2%。A.2 检验方法A.2.1 原材料试验方法15轨距调整片的原材料试验方法按表 A.2 的规定进行。表 A.2 轨距调整片原材料试验方法序 号 项 目 试 验 方 法1 密 度 GB/T 1033.12 熔点 GB/T 165823 拉 伸 强 度 GB/T 14474 弯曲强度 GB/T 93415 洛 氏 硬 度 ( 表 面 试 验 5 点 , 取 平 均 值 ) GB/T 3398.26 无缺
27、口冲击强度 GB/T 1043.17 体 积 电 阻 率 GB/T 14108 灰分 GB/T 9345.1A.2.2 外观检查轨距调整片的外观用目测检查。 A.2.3 内部空隙检查把轨距调整片平行中心线任一截面锯开,在该截面应无肉眼可见的气泡或空隙。A.2.4 排水率检查方法排水率检查方法如下:a) 轨距调整片静置时间不小于 12h,然后称出初始质量,记为 W1;b) 轨距调整片在 1203的加热炉中连续放置 2h,取出后称量质量,记为 W2,排水率为按公式(A.1)计算:P= (A.1)式中:P排水率,用百分数表示(%) ;W1初始质量,单位为克( g) ;W2加热 2h 后质量,单位为克
28、( g) 。c) 加热后的全部工作应在 3min 内完成。A.2.5 压缩残余变形试验试验时环境温度为 205,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测试,试验加载装置如图 A.1 所示。在轨距调整片受压面上做 3 个不同位置的标记;在两块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轨距调整片、且厚度均不小%10216于 15mm 的平钢板中间放置轨距调整片,加载至 2 kN,稳定 10s,卸载至 0 kN;取出轨距调整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 3 个标记处的轨距调整片厚度;轨距调整片放回加载装置中,加载至 2 kN,读取两个百分表示数,继续加载至 60 kN,加载时间不少于 1min,然后稳定 10s,然后以相同速度卸载,卸载至 2kN
29、 时读取两个百分表示数。厚度变化率 按公式(A.2)计算:(A.2)%1021h式中:轨距调整片厚度变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预加载后 3 个标记处的轨距调整片厚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 ;h轨距调整片加载至 2 kN 时,两个百分表示数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1轨距调整片加载至 60 kN 后卸载至 2kN 时,两个百分表示数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2(mm) 。图 A.1 压缩残余变形试验加载装置示意图A.3 检验规则A.3.1 轨距调整片应逐批检验,每一检验批不应大于 3200 件。A.3.2 轨距调整片的外观应满足 A.1.2 的要求,检验规则按 GB/T 2828.1
30、,一次抽样,检验水平 S-1,接收质量限(AQL)为 6.5。A.3.3 轨距调整片的内部空隙应满足 A.1.3 的要求,检验规则按 GB/T 2828.1,一次抽样,检验水平 S-1,接收质量限(AQL)为 2.5。A.3.4 轨距调整片的排水率应满足 A.1.4 的要求,检验规则按 GB/T 2828.1,一次抽样,检验水平S-1,接收质量限(AQL)为 2.5。A.3.5 轨距调整片的压缩残余变形应满足 A.1.5 的要求,检验规则按 GB/T 2828.1,一次抽样,检验水平 S-1,接收质量限(AQL)为 2.5。1718铁道行业标准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31、 明1 工作简况1.1 编制依据根据2014年国家铁路局标准项目计划(国铁科法函2014108号)14T040 项目的要求,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归口,并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负责起草编制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铁道行业标准。1.2 制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各干线广泛应用自主研制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目前,我国客货共线铁路正在运营的钢轨伸缩调节器不少于200组,全部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调节器系列产品,包括木枕明桥面用、混凝土枕有砟轨道用、支撑块式无砟轨道用调节器,如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京九线新菏黄河大桥等等均铺设了木枕
32、明桥面用钢轨伸缩调节器。1995年,原铁道部工务局制定了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TGW35-95),对当时的曲线型(即轨头非工作边曲线刨切)钢轨伸缩调节器制造、组装、铺设及养护维修进行了规定,适用于桥上行车最高速度为80km/h。此后该技术条件没有再修订,也没有其他相关标准可用于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为适应我国六次提速的要求,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技术在不断升级,如,增大尖轨藏尖量至3mm、减小构造轨距加宽量,加大铁垫板厚度,采用提速岔枕做调节器轨枕等等措施,以提高调节器的平顺度和耐久性、满足行车速度不大于200km/h的要求,同时减少养护维修。因此,制定统一的
33、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解器铁道行业标准,可规范各种类型的调节器,同时还对今后可能研发的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产品出技术规定,以满足设计、施工和铺设养护维修的要求。1.3 编制过程标准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并对前期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于 2015 年 11 月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191.4 编制原则1.5 标准格式统一、规范,符合 GB/T 1.1-2009 要求。1.6 标准内容符合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规则要求。1.7 标准技术内容安全可靠、科学先进、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成熟稳定。1.8 标准
34、实施后有利于铁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运输安全,符合铁路行业发展需求。2 主要内容2.1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运行速度小于 200km/h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2.2 标准主要规定了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计、制造、厂内组装、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2.3 标准规定了调节器的结构形式、基本轨和尖轨的伸缩阻力。2.4 标准规定了制造基本轨钢轨和尖轨的原材料、制造行位偏差、锻压等技术要求。2.5 标准规定了调节器铁垫板、弹性垫板、弹性铁垫板、轨撑、轨撑螺栓副等零部件的技术要求。2.6 标准规定了有砟轨道用和无砟轨道用调节器轨枕的技术要求。2.7 标
35、准对调节器厂内组装尺寸极限偏差和项点检查和统计做了规定。这些内容的规定,对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计、制造、检验等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而提高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整体质量、保证运营安全。3 关键指标的确定3.1 对调节器基本轨和尖轨伸缩阻力进行了规定。我国钢轨伸缩调节器均采用基本轨伸缩、尖轨锁定的结构,在尖轨和基本轨组装范围内,尖轨工作边提供轨距线,如果尖轨纵向产生伸缩,则尖轨工作边将偏离既定的轨距线位置,轨距将扩大或减小,因此,为使调节器轨距不变或变化不超过允许值,要求调节器尖轨可靠锁定,即要求尖轨纵向阻力较大。同时为使基本轨伸缩自如,要求基本轨伸缩组向不能过大。根据我国半个多
36、世纪的调节器应用经验,确定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基本轨伸缩阻力不应大于50kN 、尖轨伸缩阻力不应小于100kN 。3.2 规定了调节器设计伸缩量最小范围为200mm,且不应小于所铺设梁端梁缝的年最大变化量。20根据我国混凝土桥、钢梁桥应用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实际情况,调节器设计伸缩量不仅要满足梁缝变化的要求,还需考虑钢轨爬行影响和施工、养护维修方面的要求。因此,要求调节器设计伸缩量具有一定的富余量,使设计伸缩量的伸或缩的量值均不小于梁缝年最大变化量,以确保调节器在可能的极端情况下铺设也能确保行车安全。如果调节器设计伸缩量小于200mm,则扣除安全富余量,只能铺设于梁缝最大变化不超过100mm范围的梁缝附近,然而,设计伸缩量为300mm、400mm或500mm的调节器完全能适用于这些桥梁且不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大幅增加,甚至可通过采用小阻力扣件的方式使梁缝变化不超过100mm及范围的桥梁无需伸缩钢轨伸缩调节器。由此,编制了本条规定。4 采标情况无5 有无重大分歧意见无6 强制或推荐建议、废止建议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同时废止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TGW35-95)。7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标准起草组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