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9176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9 页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范德华力1.概念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2.大小(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2)在离子化合物和金属晶体中只存在化学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及稀有气体分子之间。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粒子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 0.30.5 nm) ,即分子充分接近(如固体和液体)时才有相互间的作用力。3.影响分子

2、间作用力的因素主要有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分子内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分子间作用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4.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一般地,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通常越高。如熔点、沸点:I2Br 2Cl 2F 2,RnXeKrAr NeHe。(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如在 273 K,101 kPa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0.049 cm3L-1)比氮气在水中的溶解量(0.024 cm3L-1)大,就是因为 O2 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 N2 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所

3、导致的。二、氢键与物质性质1.氢键氢键是一种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原子团之间的作用力。它比化学键弱,比范德瓦尔斯力强。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 X 以共价键结合时,H 原子能够跟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 Y 之间形成氢键。例如, H2O 分子中的 OH 键为极性共价键,氧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氧原子,使 H 原子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这样,一个水分子中相对显正电性的氢原子,就能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相对显负电性的氧原子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2.表示形式通常用 XHY 表示氢键,其中 XH 表示 H 原子和 X 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氢键的键长是

4、指 X 和 Y 的距离,氢键的键能是指把 XHY 分解为 XH 和 Y 所需要的能量。3.氢键的形成条件在用 XHY 表示的氢键中,氢原子位于其间是氢键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同时,氢原子两边的 X 原子和 Y 原子所属元素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很小的原子半径是氢键形成的另一个条件。由于 X 原子和 Y 原子具有强烈吸引电子的作用,氢键才能存在。这类原子应该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元素的原子,主要是氮原子、氧原子和氟原子。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作用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尔斯力之间。主要表现为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另外,氢键对物质的电离和溶解等也产生影响。5.氢键的类型尽管人们将氢键归结为一种分

5、子间作用力,但是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第 2 页 共 9 页 于分子内部的原子团之间,如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的羟基与醛基之间即存在氢键如下图所示,不难理解,当氢键存在于分子内时,它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与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邻羟基苯甲醛的氢键存在于分子内部,对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沸点分别比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沸点高。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三、分子晶体1.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注意:(1)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是分子,只有分子晶体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子。其他晶体离子晶体(如 NaCl) 、金属晶体(如 Cu) 、

6、原子晶体(如金刚石) , “NaCl、Cu、C”只表示化学式,不表示分子式。(2)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它主要包括两种: 氢 键范 德 华 力分 子 间 作 用 力这两种作用力比较见下表分类 范德华力 氢键概念 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的微弱相互作用(实质上也是静电作用)分子中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非金属原子,如果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原子半径又很小,则使氢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带部分正电荷。这样的分子之间,氢核与带部分负电荷的非金属原子相互吸引。这种静电作用就是氢键存在范围分子间 某些含氢化合物分子间(如HF、 H2O、NH 3)强度比较比化学键弱得多 比化学键弱得多,比范德华

7、力稍强影响强度的因素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形成氢键的非金属原子,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半径越小,则氢键越强(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晶体中都有化学键。稀有气体的晶体中只有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不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的构成粒子为单原子分子。如 Ar 晶体的构成粒子为 Ar 原子,也可以说是 Ar 分子,Ar 与 Ar 之间只有范德华力,不存在任何化学键。第 3 页 共 9 页 (4)分子晶体熔化时,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2.分子晶体的类别:(各分子在晶体状态时)(1)所有酸;(2)除 C、Si、B 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单质;(3

8、)除 SiO2 以外的所有非金属氧化物;(4)气态氢化物;(5)稀有气体;(6)绝大多数有机物。3.分子晶体的结构由于构成分子晶体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通常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分子晶体中分子在堆积时也会尽可能利用空间而采取紧密堆积方式。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分子晶体中分子间是以范德华力或范德华力和氢键而形成的晶体,由于范德华力和氢键都比较微弱,破坏它们只需提供较少的能量。所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密度较小,硬度较小,较易熔化和挥发。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变化规律(1)对组成和结构相似、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物质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符合

9、此规律的物质有卤素单质、四卤化碳、碳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稀有气体等;(2)一般地说,含有 HF 键、 HO 键、HN 键的分子晶体在液态和固态时,分子间存在氢键。含有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较高。如:熔沸点:H2OH2S、H 2SHCl、HClPH3、PH 3AsH3SbH3BiH3。6.相似相溶原理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溶解性遵循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如:HCl 极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 1500) ,白磷(P 4)易溶于 CS2 而不溶于水。各个突破【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都有影响C.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D.氢键是一种特殊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解析:氢键不是化学键,化学键是存在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氢键是分子间比范德华力稍强的作用力,它们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答案:D类题演练 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A.I2 升华B.NaCl 颗粒被粉碎C.HCl 溶于水得盐酸D.从 NH4HCO3 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解析:A.由 I2 分子组成的物质的升华是物理变化,共价键未被破坏。 B.Na

11、Cl 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有离子键无共价键, NaCl 颗粒被粉碎的过程有离子键被破坏。C.HCl 是共价型分子,分子中有共价键。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的过程中有变化:HClH +Cl-,第 4 页 共 9 页 此变化中 HCl 共价键被破坏。D.NH4HCO3 是由 NH+4 和 HCO-3 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H +4 与 HCO-3 之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H+4 内的有关原子之间、HCO -3 内的有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共价键。从 NH4HCO3 中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NH 4HCO3NH3+CO2+H2O。比较 NH3 与NH+4、CO 2 与 HCO-3 的组成可知

12、,NH 4HCO3 分解的过程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答案:CD类题演练 2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分子间力的是( )A.碘单质的升华B.NaCl 溶于水C.将水加热变为气态D.NH4Cl 受热分解解析:碘的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力,没有破坏化学键,NaCl 溶于水,会破坏离子键;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的是分子间力;NH 4Cl 受热分解,破坏的是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答案:AC变式提升 1比较下列化合物熔沸点的高低(填“”或“ ”) 。(1)CO 2_SO2 (2)NH 3_PH3(3)O 3_O2 (4)Ne_Ar解析:(1)CO 2 和 SO2

13、 相对分子质量后者大,且 CO2 为非极性分子,SO 2 为极性分子,范德华力 CO2 小于 SO2,所以 CO2SO 2。(2)尽管 NH3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PH3,但 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 NH3PH 3。(3)O 3 为极性分子,O 2 为非极性分子,且相对分子质量 O3 大于 O2,所以范德华力O3O 2,因此熔沸点 O3 大于 O2。(4)Ne、Ar 均为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范德华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递增,所以Ar 的熔沸点高于 Ne。答案:(1) (2) (3) (4) 变式提升 2有下列物质及它们各自的沸点:Cl2:239 K O 2:90.1 K N 2:75.

14、1 K H 2:20.3 KI2:454.3 K Br 2:331.9 K(1)据此推断,它们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这一顺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何关系?解答:(1)I 2Br 2Cl 2O 2N 2H 2(2)相对分子质量大,色散力大,范德华力大,沸点高,按上述顺序相对分子质量渐小,色散力渐小,物质沸点渐小。【例 2】 自然界中往往存在许多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下表列出了若干化合物的结构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结构式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1)HOH H2O 18 100( 2)CH 3OH CH4O 32 64(3) C2H6O 46 78第 5

15、页 共 9 页 CH3CH2OH(4) C2H4O2 60 118(5) C3H6O 58 56(6)CH3CH2CH2OHC3H8O 60 97(7)CH3CH2OCH3C3H8O 60 11从它们的沸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解析:从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加以分析。(2) (3) (6)均为醇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4) (6) (7)相对分子质量均为 60,沸点不同,这是由于(4) (6)分子间存在氢键。答案:从表中可得出如下结论:(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2)分子间存在氢键,会使沸点升高,氢键越强,沸点越高。类题演练 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16、)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C.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D.可燃冰(CH 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解析:只有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与氢元素形成强极性的共价键之间才可能形成氢键,CH 不是强极性共价键。故选 D。答案:D类题演练 4(2006 山东潍坊高三质检,13)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主要是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硝基苯酚的分子内和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邻硝基苯酚以分子内氢键为主,对硝基苯酚以分子间氢键为主,则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沸点比较正确的是( )A.邻硝基苯酚高于对硝基苯酚B.邻硝基苯酚低于对硝基苯酚C.邻硝基苯酚等于对硝基苯酚D.无法比较解

17、析:分子内的氢键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的氢键是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主要因素,故选 B。答案:B变式提升 3乙醇(C 2H5OH)和二甲醚(CH 3OCH3)的化学组成均为 C2H6O。但乙醇的沸点为 78.5 ,而二甲醚的沸点为-23 ,为何原因?答案:乙醇(C 2H5OH)和二甲醚(CH 3OCH3)的化学组成相同,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第 6 页 共 9 页 相同,但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分子间产生了较强的结合力,沸腾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去破坏分子间氢键,而二甲醚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例 3】 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沸

18、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 B熔点 / 810 710 180 68 2300沸点 / 1 465 1 418 160 57 2 500A.SiCl4 是分子晶体B.单质 B 可能是原子晶体C.AlCl3 加热不能升华D.NaCl 的键的强度比 MgCl2 大解析:由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 SiCl4 最低,应为分子晶体;单质 B 的熔沸点最高,因此为原子晶体;AlCl 3 的沸点低于熔点,故可升华; NaCl 的熔点高于 MgCl2 的熔点,表明NaCl 键断裂较 MgCl 难,所以 NaCl 的键强度比 MgCl2 大。答案

19、:C类题演练 5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 HCl、HBr、HI 的热稳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C.NaF、NaCl、NaBr、NaI 的熔点依次降低D.F2、Cl 2、Br 2、I 2 的熔、沸点逐渐升高解析:HF、HCl、HBr、HI 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因为它们的共价键键能逐渐减小的原因,与键能有关,A 项不选;金刚石硬度大于硅,熔、沸点高于硅是因为 CC 键键能大于SiSi 键键能,B 项不选;NaF、NaCl、NaBr、NaI 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它们的离子键键能随离子半径增大逐渐减小的原因,C

20、项也不选;F 2、Cl 2、Br 2、I 2 为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与键能无关。答案:D类题演练 6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氯化铵 B.冰和干冰C.水晶和金刚石D.镁和硫酸镁解析:我们所学过的晶体类型有四种,化学键有三种,相互关系如下:其中, “主”指主要键型, “副”指次要键型,例如 NaOH 中 Na+与 OH-靠离子键相结合,而 OH-中 O 与 H 之间靠极性键相结合。 “间” 指粒子间的作用力, “内”指粒子内的作用力,例如干冰中 CO2 粒子间是范德华力,CO 2 分子内是极性键。本题 A 项中碘为分子晶体,

21、氯化铵为离子晶体,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分别第 7 页 共 9 页 为范德华力和离子键;B 项中冰和干冰均为分子晶体,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C 项中水晶和金刚石均为原子晶体,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均为共价键。D 项中镁为金属晶体,硫酸镁为离子晶分体,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分别为金属键和离子键。答案:BC变式提升 4如下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 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1)代表金刚石的是_(填字母,下同) ,其中每个碳原子与 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_晶体。(2)代表石墨的是

22、_,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个。(3)代表 NaCl 的是_,每个 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 Na+有_个。(4)代表 CsCl 的是_ ,它属于_晶体,每个 Cs+与_个 Cl-紧邻。(5)代表干冰的是_,它属于_晶体,每个 CO2 分子与_个CO2 分子紧邻。解析:根据不同物质晶体的结构特点来辨别图形所代表的物质。NaCl 晶胞是简单的立方单元,每个 Na+与 6 个 Cl-紧邻,每个 Cl-又与 6 个 Na+紧邻,但观察 Na+与最近且等距离的Na+数时要抛开 Cl-,从间结构上看是 12 个 Na+,即 x 轴面上、y 轴面上、z 轴面上各 4 个。CsCl 晶体由

23、 Cs+、Cl -构成体心立方结构。干冰也是立方体结构,但在立方体每个正方形面的中央都有一个 CO2 分子,称为“面心立方”。所以每个 CO2 分子在三维空间里x 、y、z三个面各紧邻 4 个 CO2,共 12 个 CO2 分子,金刚石的基本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碳原子紧邻 4 个其他碳原子。石墨的片层由正六边形结构组成,每个碳原子紧邻 3 个碳原子,即每个六边形占有 1 个碳原子的 1/3,所以大的结构中每个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61/3=2个。答案:(1)D 4 原子 ( 2)E 2 (3)A 12 ( 4)C 离子 8 (5)B 分子 12变式提升 5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氢键” 的作用(

24、介于范德瓦耳斯力与化学键之间) ,彼此结合而形成(H 2O) 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 4 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 “氢键”相互联结成庞大的分子晶体冰。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第 8 页 共 9 页 冰的结构图(1)1 mol 冰中有_mol“ 氢键”;(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_。解析:因每个水分子与 4 个水分子形成氢键,而每个氢键为 2 个水分子所共有,故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为 412=2;水电离时产生 OH-,与其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必定为 H3O+。答案:2 2H 2OH3O+OH-变式提升 6PtCl2(NH3)2 为平面正方形结

25、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2)试由“相似相溶” 的经验规律解释黄绿色固体溶解度较大的原因。(3)已知 PtCl2(NH3)2 能被氯气氧化成 PtCl4(NH3)2,其空间结构是以原子 Pt 为中心的八面体,其中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结构为_。解析:(1)由题意,Pt 原子为平面正方形的中心,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基在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有以下两种:(2)结构 a 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因此分子无极性,由相似相溶经验规律可知,它在极性分子中溶解度小,而 b 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能重合分子有极性,所以水溶性大。(3)PtCl 4(NH3)2 中 Pt 原子为八面体的中心,四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基在八面体六个顶点的位置上,可有以下两种:结构 c 对称,分子无极性,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结构 d 不对称,分子有极性,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故需填 d 结构。答案:(1)第 9 页 共 9 页 (2)a 为非极性分子,b 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b 易溶于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