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运算教案篇一:乘法运算定律(一) 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4 页例 1 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的学习。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年的 3 月 12 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吗?生:植树节。师: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同学们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瞧,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 新课学习
2、1. 教学 34 页例 1:(1 )寻找数学信息:谁来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呢?生 1 列式:425=100(人)(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每组里有 4 人负责挖坑、种树,参加种树的一共是 25 个小组,就是求 25 个 4 是多少。所以用 425)生 2 列式:25 4=100(人)(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有 25 个小组参加种树,每组里都有4 人负责挖坑、种树,也就是 25 的 4 倍是多少。所以用 254)(3 )观察这两个算
3、式,你发现了什么?也就是说 254 和 425 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 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254425(4 )小组合作讨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254 42547121247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因数,而且两个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因数的乘积相等。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5 )总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生:a bba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乘法交换律。请同学
4、们翻到课本第34 页把例题 1 补充完整。三、巩固练习、填空:)交换两个( )的位置, ()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2) ,用字母表示为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P37 页) (师:为什么把 7 和 4 交换位置?交换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因为 254=100,这样计算更简便)2 66 5 = 65 ()1 5 1 7 4= ()()17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41612637(学生独立计算后,提问:验算的根据是什么?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ba 。运用乘法交
5、换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2 )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小朋友们再见!用字母表示为:a b篇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6、。二、交流共享1.探究乘数是 11 的乘法计算。(1 )出示题目:2411 5311谈话:一个两位数和 11 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2 4 5 3 1 1 1 12 4 5 32 4 5 32 6 4 5 8 3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 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 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 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
7、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 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 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 5+3=8。(2 )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 6211 的积。提问:猜一猜 6211 等于几?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师小结:两位数与 11 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311 1611 43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4 )出示题目:6411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 ”变成 “7”,多了
8、 1 是从哪里来的?(5 )试一试:5911 6711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 11 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 10,要向百位进 1。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三、反馈完善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 10 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1 )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 35=1225、56 54=3024,
9、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3 )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让学生试着出题。(4 )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 10 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 1 之和的积。2.试一试。(1 )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1515 4347 6961(2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
10、学交流。2426= 4446= 7476=2525= 4545= 7575=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与 11 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两位数与 11 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 10,要向百位进 1。3.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 10 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
11、上的数同其本身加 1 之和的积。篇三: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2、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律。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乘法交换律。师:同学们,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 25 组,每个组有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1、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 ) 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有 25 个小组,每组有 4 人负责挖坑种树,求负责挖坑、
13、种树的一共有4 或 425 多少人,也就是求 25 个 4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5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乘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 解决问题254=100(人)或 425=100(人)(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4=100(人)或 425=100(人) ,发现两道乘法算式的因数相同,交换因数观察 254=425。 的位置,积不变,因此,可以得出 25像这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5)用字母表示定律b=ba(a,b 代表任意数 )。若用 a,b 分别代表任意一个因数,则乘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 a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14、。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归纳总结 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b=ba。 用字母表示为:a随堂练习:小明买了 12 支圆珠笔,每支 2 元,小红买了 2 只钢笔,每支12 元, 两个人谁花的钱多?答案:小红 122=24(元) 小刚 212=24(元)答:两人花得钱一样多探究新知 2:乘法结合律情境导入:问参加植树的有 25 个小组,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 理解题意师:要求 25 组共要浇多少桶水,就是把总的棵数求出再乘以2,或者把每组要浇的桶数求出再乘以 25 组。2. 解答: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种这
15、些树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 5)2= 1252= 250(桶)方法二: 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 25 组一共多少:即: 252) (5 = 2510= 250(桶)3. 发现规律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都是 25,5,2 三个因数相乘,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直?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蛹扑悖诙鲈蚴窍劝押罅礁鍪喑耍儆氲谝桓鍪喑耍诙址椒蛭?/p 2 等于 10 ,所以运算简便些,但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后面 5号相连。5)2=252 ) 可以写成等式(25(5归纳总结 2:三个数相乘,如果后两
16、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些,就利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个叫乘法结合律 。4. 用字母表示定律b)c=a(bc) 如果用 a,b,c 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乘法结合律(a活学活用:每瓶矿泉水 2 元,每箱矿泉水 24 瓶,要买 5 箱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2 5) (24 = 2 120= 240(元)答:一共要花 240 元拓展提升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商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先和被除数相乘,再除以除数,或用这个数先除以除数,再和被除数相乘。例: 168) (128=168128=2128= 256举一反三:32 4) (112 =324112=81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