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 课 必 记课 题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能总体设计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2、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控制作用。4、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5、能从分步实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6、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欧姆定律难点:实验方法研究欧姆定律的思路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与课件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1演示【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2、有关。2演示【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3引入: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2、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由此推测:当电路中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 。当电路中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 。【说明】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1设计实验电路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
3、实物电路图(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目的: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步骤:1按图连接电路(R=10 欧) (R 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 U=2V、4V、6V 时,分别读出 A 的数值,填入表中;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操作: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记录:条件:R=10 欧(保持不变)I 与 U 成正比。【板书】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目的: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步骤: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
4、倍数变化(5电压(伏) 电流(安)1234欧、10 欧、20 欧) 。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 ,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操作: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记录:条件:U=4V(保持不变)电阻(欧) 电流(安)1234I 与 R 成反比。【板书】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 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 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补充练习】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
5、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R5电压(伏) 2 6电流(安) 0、4 0、8结论: 。U=3 伏电阻(欧) 5 15电流(安) 0、3 0、2结论: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5 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 0.3 安。如果电压增大到 3 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 10 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2 安。如改接电阻为 30 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金老师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总体设计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2、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控制作用。4、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5、能从分步实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二、教
6、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在电学中已经接触了三个基本的量,就是电流、电阻、电压(板书)这三个量可以在一个电路图中得到反映(画出电路图)那么究竟他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新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方法:1、提出问题:电流、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2、建立假设:在假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现象实验一: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关,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实验二: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有关,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前者我们研究的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后者我们研究的是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因为直接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太
7、复杂了,所以我们往往人为的控制一个量,使它保持不变,例如实验一中电阻不变实验二中电压不变,这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一个方法变量控制法那么我们从已知的这两种关系可以建立怎样的假设呢?假设一: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假设二: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3、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实验法在实验之前,我们要设计一个可以研究某种假设的实验电路图。我们首先来看假设一,既然我们要研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要把电压和电流的量反映出来,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测电流和电压,所以我们只要在电路上添上哪些元件即可测得?电压表、电流表(在图上标注并提醒两表连接方式的不同)但是,仅此电路图我们只能测出在一种情况下
8、的电流和电压值,没有办法来分析其变化的,所以我们还要引入实验元件滑动变阻器(图中标注)那为什么要这样连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所测的是谁的电压和电流?显然 R 就是被测电阻,也是我们实验研究中要控制的量。所以我们在该实验中保持被测电阻 R 不变。那么怎样来改变电路中的另外一个量(电流或电压)从而来反映相对应的那个量的变化呢?我们就利用滑动变阻器,它可以使 R 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下面我就根据这个实验电路图来进行实验,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 10 的定值电阻作为被测电阻。我们使每次的电压值发表为 1V、1.5V、2V(注意两表的读数、开关闭合前电阻器要移到阻值最大处)电压 电流 电压/
9、电流11.52 从实验结果,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从这组结果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下面我们在表格后面再添上一列,依次计算一下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是几乎相等的,而且在数值上刚好等于被测电阻的阻值,在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如下关系:R=U/I接下来我们来看假设二,根据刚才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本次实验我们需要控制的是电压,改变的是电阻。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实验方案更换定值电阻 R,调节滑动变阻器,使 R 两端的电压保持 2 伏不变。电阻 电流 电阻*电流51015根据实验一的推测,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 U=R*I。那么同样我们可以在表格后
10、面再添上一列来计算一下电阻和电流的乘积,结果发现和我们的推测是一致的。通过以下两个实验,我们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最后一步。4、作出解释从实验(1)我们证明假设一,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且 R=U/I,就是说 R 一定时,I 与 U 成正比。从实验(2)我们证明假设二,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且 U=IR,就是说 U 一定时,I 与 R 成反比。通过实验我们不仅知道了变量之间的定性关系,我们还知道了一个量的关系,即 I=U/R,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得出的,它的表达式就是 I=U/R,它的文字表述在书本153 页,请大家一起念一遍。关于欧姆定律还要讲几点:1、欧姆定律建立了三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关于这一点运用我们下节课中还将展开。2、表达式 R=U/I,千万不能理解成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值决定的,电阻的大小是由电阻本身性质决定的总结:这结果我们温习了科学研究的总过程,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解释了我们提出的问题,并得到了量化关系,即 I=U/R(欧姆定律) 。轶事记录实验引入,生动易懂。课后反课堂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思学优:中 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