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宋明理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理学的创立北宋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 ”一派。 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其核心是“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理,周易,张载,气学,天理,仁,思维点拨,1.程朱理学是一种
2、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2.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二、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和成就 (1)理气论:主张 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 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 (3)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
3、才算得道。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 ”。 (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 的经典。,理,精神,社会责任感,三纲五常,正君心,理学,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误区警示,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主张:提出“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 (2)评价:他是
4、 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2.王守仁心学 (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心学,心即理也,灵明,概念阐释,儒家信仰,“致良知”释义: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良知”即天理,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
5、比较,1.对“理”的认识 史料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思考 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提示,提示 不同:程朱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有无本质区别: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2.求“理”的方法 史料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
6、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思考 据史料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提示,提示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内心感悟“致良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论总结,主题二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 史料 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思考 据史料,
7、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提示 吸收了佛道思想,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提示,2.影响 史料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思考 (1)据史料一,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 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提示,史料二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 思考 (2)据史料二,归纳概括理学的消极影响。,提示 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
8、自然欲求。,提示,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史论总结,一、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
9、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二、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深化提升,(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
10、元素。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2.影响 (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它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江苏学业水平模拟)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11、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B项正确。,解析 根据题目中“明道先生”指的是程颢。“二程”的观点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2.(2017徐州高二期末)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五十四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12、”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1,2,3,4,5,6,答案,解析,3.(2018无锡学业水平模拟)李约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A.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材料强调理学的科学性而非朱熹在理学上的地位,故A项错误; 格物致知的学习方法体现宋明理学的科学性,故B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海外朱子学派的情况,故C项错误; 朱熹是唯心主义者,并非有科学精神,故D项错误。,解析
13、明清进步思想中比如李贽,主张男女平等,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不相符,故B项错误; 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理学思想的强化,故D项错误。,4.(2017徐州高二期末)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进步思想出现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理学正统地位强化 D.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达到理的方法,与材料的内容不
14、符,故A项错误;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是王守仁心学的主张,他的主张还有致良知、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是董仲舒的主张,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5.(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克己复礼 C.致良知、知行合一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而非陆王心学对“理”的探索方法,故A项错误; “发明本心”是陆九渊而非王守仁对“理”的探索途径,故B项错误; “知行合一”指的就是“致良知”,这正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故C项正确; “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哲学主张而非王守仁的思想,故D项错误。,6.(2017宿迁高二期末)“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2,3,4,5,6,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