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6232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东省元善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一轮课件专题21品味推敲重点词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品味推敲重点词句,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2011山西)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成语里的歌声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 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 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 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 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 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 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

2、老师在郊外大路 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 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 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 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 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 感顽艳”这两个成语。,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 绝”

3、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 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 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 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 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 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 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 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

4、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 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 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 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 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 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 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 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 “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

5、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 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 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 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 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 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 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 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 品。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 心。成语“四

6、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 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 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 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1第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_,意思是_(2分)答案 h;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2分)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注意平时积累。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2分)答案 举例子 (2分)解析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结合文章不难作答。

7、3以下从第、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答案 B (2分)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难度适中。A项句子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在文中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项用了关联词“不仅而且”,也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项是个过渡句,但它只启下,不承上,所以选B。,4第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

8、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答案 (3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考点,注意严格按照答题思路答题,不要有所遗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某词语能否删去题类的答题思路:不能;删去之前的句子意思;删去之后的句子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下来。(2分)_答案 (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解析 找到对高山

9、流水高度赞赏的句子,工整地抄下来即可!,6A. 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_。(3分)答案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3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文中所列举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本段的中心句,因此分析时首先要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详细介绍“高山流水”的目的,该段的中心句(首

10、句)已点明,所以C项的理解是错误的。,7第段和第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4分) 知识一:_ 知识二:_ 答案 (4分)知识一: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解析 阅读相应文段,提取概括相关信息即可。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及概括能力,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考点涵析,品味文章的语言,

11、就是体会文章语言特色及遣词造句的妙处。就说 明文来说,就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 言的主要特点。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怎样说明 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课标对精读的评价要求: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 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议论文在语言方面的考察 重点是正确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议论文 语言的准确、严密、鲜明、有逻辑性的特点。这一考点是当前中考是重点考查的,说明文主要题型有某些限制 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选出正确的关联词语或在文中的空缺处填 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平实说明的语句与生动

12、说明语句作比较,说说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自己从所给文 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语句,并作简要说明。议论文常见题型为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某词语能否删去,为什 么;某句话如何理解;简析描写等表达方式在议论中的作用等。,整合与点拨,应考链接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 灵活性并不矛盾。任何文章都要求准确,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所要 说明的内容要求其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说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 事物的实际。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对事物的时间、空间、数 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加以限制性的词语

13、。分析说明文中运用得准确的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弄清这个词语 的意思,然后看这个词语,如果是起修饰作用的,就看它修饰了哪个中 心词,为什么要用这个修饰词语。另外,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称为平实说 明;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称为生动说明。,二、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鲜明等。A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的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句序排列的 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的严密,语言表达的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 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叙述概括、简洁。

14、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 统。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E语言风格。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 凝练含蓄,耐人寻味。尽管其语言风格不同,但具有艺术力,则是一致的。阅读议论文时,要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如何准确表述作者的观点、严密地证 明论点、概括地显示内容要点。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 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对根据文段表达内容对议论文重点句子进行 解说,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准确表述。解释词语的含 义,要结合上下文进行。体会词句与所表达的内容,与作者观点之间的联系, 所表现出的态度、感情色彩。掌握了议

15、论文的语言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关键词 句,往往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典型例题,【例1】 (2010安徽芜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 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 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 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 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 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

16、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要么就 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 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 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 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 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 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 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 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

17、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 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 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 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 机会是很小的。,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 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 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 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 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 降的飞机上,

18、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 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 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 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 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 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 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 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 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

19、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 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 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 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 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 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 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选自科学松鼠会,作者苏椰,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_答案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概括了本段的说明中心,指出民航飞机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意思对即可)解析 “然而在

20、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承接上一段内容,“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承接本段内容;“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又是本段的中心句。点评 本题考查对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的理解。这些句子在结构上常见的作用有:总结上文,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具体有哪几种作用,还要看具体的内容。,2第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_答案 不能。“只”是“仅仅”的意思,强调航空事故中飞行员在飞机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意思对即可)解析 前面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后面再说

21、“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可见落地不难,加上一个“只”字,可见飞行员在飞机可控的情况下,在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迫降带来的损失。点评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这是说明文语言考查中常见的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正面的解释,最后答题的落脚点要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3写出第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4分)(1)“这种可能性”指代_。(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_。答案 (1)迫降失败 (2)有的飞机在发生事件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跳伞解析 联系前文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的意思是“迫降失败也不会高于3%”,“所以

2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是有说服力”的意思是“所以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跳伞并不具有说服力”。点评 本题考查判断具有指代作用的短语在文中的指代内容。具有指代作用的短语所指代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短语的前面,二是指代内容在短语的后面。这些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作具体分析才能确定。一般来说指代的内容都能从前后文中找到。我们可使用替换法,将具有指代作用的短语替换为自己认为短语所指代的内容,看看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意思是否明了。,【例2】(2009山东淄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绚丽的蝴蝶 君竹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

23、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 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 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 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 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 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 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 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

24、薄片,像竖起来 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 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 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 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_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 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 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 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

25、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 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 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 等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 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为了生存,所以美丽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峡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 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 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 斑,常常可以吓

26、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 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 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他们利用保护色 和环境融为一体,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 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离叶 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 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 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 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

27、食者在尚未攻击之 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4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1)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2)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_答案 (1)多数指大部分,在数量上起到了很好的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常见指平时容易看到的,起了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加点词“多数”、“最常见”是表示限制性的词语,在文中对修饰的中心词语“鳞片”和“颜色”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防止空洞不实。因不理解“多数”、“最常见”有表限定的

28、作用,答题时,不作具体分析,只作空洞的答题,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试选取一个角度简要说明其生动的原因。(3分)_答案 本文生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文中拟的小标题,还有一些很典型的句子。如: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解析 本题考查对某些说明文生动原因的分

29、析和理解能力。认真读题,明确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思考它究竟生动在哪里。找一找,分析它生动的原因。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全文有的标题和句子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选择这个角度并举例子进行说明。当然,还有打比方的句子也体现了生动性。容易或因不知生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采用了拟人、打比方的手法等,而选不准说明的角度;或不知通过举例具体说明,而出现空洞解说的毛病。,【例3】 (2009重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 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身子快沉到湖 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

30、话突然响彻耳畔: “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生命!”比尔 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 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 的长空。卡莱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 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 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 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 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 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31、谁也没有 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 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 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 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 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 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 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32、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 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 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我们活着,就是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 着,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想要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 曾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 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的意义,不如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活着,就要让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就要让 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 的整个历程。,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这是

33、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2分)_(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2分)_答案 (1)指活着的意义。(答成“不少人不懂得活着的意义”或“不少人不懂得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亦可)(2分)(2)指沉湎于物质享受、游戏人生的腐朽生活。(答成“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亦可)(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意义的理解揣摩能力。研读语句,抓住关键词,思考“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在困扰”,联系上下文,不难明白“是活着的意义”、“是人为什么而活着”、“人该怎么样活着”;思

34、考“污泥浊水”比喻“什么样的生活”,联系上文可以得出答案,即前边“这样”所指代的内容。防止字面理解、忽视本质。第(1)小题可能误答为“指问题难度很大,困扰人们时间之长”。这是没抓住答题的实质,未能把握答题的根本,仅就字面进行阐释的失误。,7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3分)活着,就要让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_答案 总结全文,增强气势(答成“增强语气”不扣分),深化文章中心。(每点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概括能力。排比句的一般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气势。在这里,即议论文文章的结尾,还有顺势总

35、结全文,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中心的作用。防止偏离要点,误答为“运用排比句,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而对本文文体中独有的作用没有考虑到,造成失分。,8具体说说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_答案 承上启下(答成“开启下文”不扣分)(1分),由谈活着的意义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或“由谈我们为什么活着转入对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论述”。只答“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或“转入对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论述”不扣分)。(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区分一下这两种考查出题方式的不同:A请问第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B具体说说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看出,后者强调了“具体

36、”两字,前者只需回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即可,但后者还得说明怎样过渡,或由什么过渡到什么。,技法点拨,一、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典型题例】1.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解题思路】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 在 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 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答题模式A表态(删还是不删), 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 计,“多”“有余”等表数量),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 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D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 密性、

37、科学性。【典型题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第一步表态,不可以。第二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第 三步: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第四步: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 实际。【典型题例】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解题思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典型题例】4.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解题思路】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 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 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典型题例】5.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 容。【解

38、题思路】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 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 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 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典型题例】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题思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对应词 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 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 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 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

39、 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 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 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的句式作结。,【典型题例】7.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解题思路】概括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词一般有“准确”“简洁”“朴实” “生动”“形象”等,假如选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 法,一般属平实说明;选段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 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就属于生动说明。【典型题例】8.体会重要

40、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题思路】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考虑。如是过渡句,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说明对象、文章主旨答题,结 构上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其他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不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典型题例】9.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解题思路】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 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 出下文了。,二、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典型题例】1.品析议论文的语言(画线句)。【解题思路】先看画线句句式有何特点,再分析该句的句意,最后 从词序、句序排列及成语、修辞的运用等角度综合

41、评价概述。议论文语 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要认真 体会,所以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作用等, 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分析修辞方法以及成语典故的运 用,体会其生动性;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严密的逻辑性, 要注意理解概括力强和准确严密等标志性规范词语。议论文的语言概括 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类词语内涵丰富,警策 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词语、句意的 理解等基础知识,就要在平时做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 句子要揣摩、领悟。答题模式:此句运用阐述了,具有作 用,揭示了或证明了问题(

42、观点)。,【典型题例】2.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思路】先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再理解词语 对表达中心和阐明观点的作用(深层、比喻或引申);这类考题主要考语 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答题模式为“加点词语的含义是意 思,阐明了道理,具有的作用”。【典型题例】3.词语、句子顺序的调换。【解题思路】词语、句子排列一般都有一个顺序:由大到小、由弱 到强、由先到后。注意看词意、句意的细微差别。词序是从生活逻辑和 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句序要从关联词语的使用上判断,特别要注意递 进关系。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逻辑性,与说明文关于说明顺序类似。思 路是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

43、的先后顺 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答题模式:这几个词语(或句子)次序不 能(或可以,这种情况比较少,一般是不能调换),调换后,句子的意思 会发生变化,与原文衔接也不紧凑,或说理没有条理,语言不严谨。 (一定要结合文意,注意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逻辑 层次。),【典型题例】4.代词的指代。【解题思路】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 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 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 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 正误。,巩固与提高,一、(2011四川资阳) 非凡的蜻蜓(10分)在

44、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 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 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 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 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 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 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 往另一大陆。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 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

45、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 “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 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 重就会增加。”,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 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 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 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 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 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 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 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 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 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 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 空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