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610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端午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众人划桨开大船(付笛生)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 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 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

2、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你知道吗?,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灯节”。陕西的元宵灯节继承了古老 的传统,古风盎然,十分热闹。灯节一般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或二十。十五达到高潮。主要活动是送灯、吃元宵、放烟火、耍社火等。,元宵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

3、避难消灾;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日期一般是阳历四月五日开始,民间多将清明节前十五日均算为节。,清明节,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 重阳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说说以下诗句所反映的分别是我国哪些 传统节日?,春 节清明节元宵节

4、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插艾蒿,说说自己家乡端午的习俗,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

5、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的由来,端午日 沈从文,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 、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像的能力。 3 、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 族的血统。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 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

6、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美丽的湘西风光,你认识吗?,蘸酒 茶峒 戍军 桨手调理 擂鼓 老鹳河 泅水,.,.,.,.,.,.,.,.,zhn dng sh jing,tio li gun qi,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1、遇到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工具书;2、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 这一天茶峒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明方能完事

7、。,再读课文,思考:,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 也表明赛龙舟是全茶峒人的庆祝活动。,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3、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桨手带头的锣鼓手,持、划,缠裹 拿 挥动 指挥,敲打 调理,4、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8、”。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合作努力的光荣,5、 除了正面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侧面烘托),桨 手: 带头的: 锣鼓手:,持 划,缠裹 拿 挥动 指挥,敲打 调理,热烈欢腾紧张激烈,梁红玉老鹳河水战 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联想,团结合作 奋力拼搏,观众,呐喊助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小结:,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风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众人划桨开大船(付笛生)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 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 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读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