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虫治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一、能读通、读懂课文。 二、了解古代生态治虫的优越性,并尝试学以致用。 三、能抓住文中简洁的语言进行想像创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一、导入 酬勤园虫害图片导入:请看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我校八(8)班酬勤园一景,同学们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菜虫吞噬得如此惨不忍睹,很心痛。他们想解决虫害问题,可又不愿喷洒农药,怎样才能做到既治虫又保正蔬菜的无公害呢?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看能否找寻到好的办法。 二、上课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 过渡语: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声朗读有关作者的资料简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你能捕捉到哪些重要信息? (学生回答) (三)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沈括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编著出了了不起的巨著梦溪笔谈。那下面我们就带着三个目标来学习选自其中,同样了不起的以虫治虫,请大家30 秒时间迅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 30 秒明确学习目标) (四)读准字音 过渡语:老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屏幕,你能准确读出加点字的读音吗? (学生读加点字音) (五)初读感知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再考考你们读完课文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打开课文,齐声朗读。(学生齐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整齐,而且声音响亮。 (学生回答) (六)疏通文意指导 过渡语:课文
3、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件事呢?需要我们用心读懂,而读懂的前提是疏通文意。 1 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词、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温馨提示: 表述明确,语句通畅(年号,地名,物名等可不翻译)。 1、学生自渎自译。3 分钟 2、小组合作释疑。2 分钟 (七)解释字词 1、同桌 1 分钟合作竟答重点字词的解释。(看哪一组既快又准) 2、留空(学生在白板上圈出还不能解释的字词。) (八)趁热打铁 过渡语:同学们很顺利地攻克了字词难关,说明小组合作默契而且高效。下面我们要趁热打铁,向难度更大的句子翻译挑战。尽量直译,老师出
4、示一个直译的例子。 直译示例:(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地域、范围) (正当)(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成为秋天田地里庄稼的危害。 过渡语:遇到直译不通的,请意译。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自读自译,作好挑战的准备。大家有没有信心?开始。 1、学生结合屏幕上的词解再次准确地自读自译。(1 分钟) 2、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完成余下句子的翻译。 3、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九)再读思考 过渡语:深入研读会提升我们思考的深度。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1、以虫治虫这个标题中两个“虫” 老
5、师分别用绿色和黑色,你能揣摩老师的用意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学生回答) 2、“以虫治虫”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3、现在大家能否给八(8)班酬勤园如何消灭菜虫来出谋划策?(学生回答) (十)创作之趣 过渡语:简洁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但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有些简洁的句子很能引起我的奇思妙想,同学们仔细读读,看哪些句子能激起你的想像。 (学生回答) 文中有很多句子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如: (1)“方为秋田之害。” (2)“千万蔽地。” (3)“遇子方虫,则以钳博之” 请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大胆的想像创作,使文章变得更生动有趣。要求: 1、不可直译课文。 2、5080
6、 字。 (学生写作 4 分钟,交流点评 2 分钟) (十一)阅读链接 过渡语: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享受到了古文学习之趣。那老师推荐给大家另一篇篇幅短小,同样妙趣横生的文章。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盛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注 释: (1)广南:地名。 (2)患:担心。 (3)以:用来。 (4)损失其实:它们的果实被咬坏。 (5)园户之家:种橘的农户。 (6)脬(po ,膀胱)。 (7)俟(s,等待) 1、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大意。(学生同桌合作) 2、比较两篇文章内容上的不同点。(学生在材料纸上完成并回答) 以虫治虫中子方虫天敌傍不肯的出现是自然的,应运而生;这篇文章中虫子天敌养柑蚁的出现是人们有意而为之,有人为因素。而且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十二)课后作业 选读梦溪笔谈中一两篇有关科学的文章,深入理解“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一至高的评价。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