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议论手法记叙手法结构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在试题题干中又称为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等。 考题中常见的内容有 一、 抒情方式 二、 修辞方法 三、描写手法,抒情方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社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略)、借细节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略)。,寓情于景:将感情融合
2、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抒发感情。情在景中。表达方式基本为叙述+描写或描写+描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全诗感情含蓄深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 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
3、的心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先抒情后写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抒情(议论)+叙述(描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先写景后抒情。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诗人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地赞美江南,然后用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明丽景色,将读者领到胜景中,油然而生喜悦之情。,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指出此诗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两首
4、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孟诗既借景抒情,借想象抒情,还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感情表达更加生动、深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闻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故山,故乡。 说明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杜荀鹤 在这首诗中,小松象征什么?作者借用小松的形象意在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笔下,借松喻人,托物言志,小松象征怀才不遇的出身低微的读书人,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通过小松的形
5、象来表达自己不甘埋没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世人的目光短浅。,托物言志:即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特征。,借细节抒情:通过对人物行动细节的描画表达感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张籍 诗人“封”了又“开”的奇怪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慌乱的心绪和挂念亲人的情意,加强了思乡的效果。,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 ()请分析“桃花”在这首诗中的含义。 ()作者“洞
6、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桃花有三层含义。1、溪的名称。、飘落的桃花花瓣。、隐喻,暗扣桃花源的故事。,表现诗人探询桃花源迫切希望找到、心弛神往的急切心情,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幽雅如桃源的隐居之处的向往与追求,显示诗人高山隐士的人生志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冯唐”句说的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后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解后,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说说作者用冯
7、唐这个典故的用意。,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牛刀小试,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此诗的抒情方式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此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说说你的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做资料的题目,描写手法,人物、事物、场面,角度:,详略:,特点,正(渲染)、侧(烘托)、 点面、感官、观察角度,白描、细描(工笔),动静,虚实,乐哀,远近,
8、(衬托),景物,方法,对象:,描写,描写,正面侧面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九、正侧结合,渲染:一种国画技法,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9、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不说本意,只 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琵琶行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这首诗采用了烘托(侧面描写)的手法。 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这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
10、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到的“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 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突出了雪大的特点。,例3: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本诗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11、,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衬托,知识归纳,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1、什么叫衬托?,衬 托 分 类,正衬,反衬,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要内容,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用好衬坏,用美衬丑。,四、,类比,对比,知识归纳,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1、什么叫对比?,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
12、和“衬托”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衬托?为什么?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衬托,对比,对比,对比,衬托,形象揭露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战士杀敌与将军享乐对比揭露二者矛盾,暗示必败的原因,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六宫粉黛的美衬托杨贵妃的美,“
13、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所举事物之间都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都是为了使主要事物和其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不同点: 1. 烘托所要表现的事物或人的某方面,不出现在句子当中;“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2.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衬托可以列举多个也可以列举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3. 烘托所要表现的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而衬托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必须构成陪衬关系。,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 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
14、耕者、 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 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 敷的美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潭水与情谊对比,两类事物有主次之分,情谊为主,潭水为次,所举的次要事物只有“潭水”一种,同时“潭水深”和“情意深”构成陪衬关系,因而这两句是衬托,但构不成烘托。,海 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问题:“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是衬托还是烘托?有人会误认为此两句用的是衬托手法,其实则不然。因为作者想突出海棠的美,而这里并没有主要事物,而是用“莫愁临窗懒“
15、和梁广点笔迟”进行侧面烘托,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多么美尽得风流”了。同时,作者并不是用莫愁多么貌美和梁广如何英俊来表现海棠的美,所以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因此这两句是烘托。,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 行 陈与义,【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阑干:纵横貌。,参考答案,a.用了反衬手法。 b.天未放亮,星
16、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以动衬静。 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静。 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分析思路】 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动与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类。,一类以静衬(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尤其是动词“挂”字这正是
17、化动为静带来的奇效,远远望去,那倾泻的瀑布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山间吗?真可谓以静衬动,一字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一类以动衬静,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一类是动静互衬,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 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 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 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欢快活泼的江南乡村 月夜图。,一类是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
18、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 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 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 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全国卷 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一、
19、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二、已逝之景之境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虚实结合: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
20、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21、,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相反
22、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
23、,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从对方着笔:(虚写)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24、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高考题例,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解答这类手法的
25、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6、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工笔,也称细描(细节描写),或工笔细描,原来也是绘画的一种笔法,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我国古代工笔画很多,用工笔写的诗几无。这里是为了与白描对举,将它列举出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下面姑且举一个小说中典型的工笔描写的例子。,王熙凤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可谓工笔,作者浓墨重彩,为大管家琏二奶奶画“行乐图”: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场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土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
27、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碟穿花大红洋缎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替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是透过黛玉之目,让王熙凤第一次与读者照面。对其服饰、姿容进行了静态写生式描绘,从头到脚,精细入微,直至“最后的钮扣”(易卜生语),田 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解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28、又开封。分析: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点面结合,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
29、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其他手法,其他手法 联想、想象、赋、比、兴等。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诗歌中极其常见。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诗人由柳枝的下垂联想到翠绿的丝绦。,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
30、我们头脑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的景象就是想象。,区别: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 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解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
31、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 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 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在瞪 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 这飘飘的雪花象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 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联 想,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
32、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01、比喻:生动形象、特征鲜明 02、拟人:予物以情、活灵活现 03、对偶:相互映衬、整齐和谐 04、对比:突出主体、表意深刻 05、用典:含蓄委婉、增
33、强意蕴 06、双关:谐音双关、含蓄蕴藉 07、夸张:突出特征、表意强烈 08、互文:简洁洗练、内涵丰富 09、设问:无疑而问、引人注意 10、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感情,修辞手法,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分析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解释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具体运用)3、这种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怎样的特点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效果怎样),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示
34、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分析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步骤一比喻。步骤二以“眉”喻月,以“镜”喻兰溪之水。步骤三生动形象地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和兰溪之水的清澈明净。,【巩固练习】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2002年广东高考试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是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1)第二联写“片云”“孤月”,以远浮天边的云,比喻诗人漂泊他乡:以永夜的“孤月”,比喻诗人的孤寂。三四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北归无望的孤独之情。(2)第三联借写“落日”“秋风”,营造出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首句: 奠定基调总领全诗中间: 承上启下尾句:景语作结卒章显志,结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