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性的表现,理性的把握,登 高,写作背景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王朝再也无法挽回颓势,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孰料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且壮志难酬,登高有感,遂作此诗。三年之后,59岁的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杜甫以前的七律,一味追求秀丽典雅,此诗则创出沉雄悲壮、慷慨激昂的风格。,整体把握,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悲
2、,诗歌鉴赏方法一:找诗眼,首联共写了哪些景物?,风 天 猿 渚 沙 鸟,设身处地想想,这些意象分别给欣赏者什么感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凝练,诗歌鉴赏方法二 :析意象,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鸟飞回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他多么想回家呀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渚清、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朗读指导,反 衬,宇宙之永恒,人生短暂 韶光易逝,生命的短暂,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小结,诗的前两联写景: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迅疾的秋风,高远的
3、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凄清、萧条。,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深远,情景交融,落叶的“萧萧”之态,长江的“滚滚”之势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不
4、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万里, 地之远也; 秋, 时之惨也; 作客, 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 暮齿也; 多病, 衰疾也; 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归纳情感,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形象:一个忧国伤时的具有伟大情操的爱
5、国诗人。,重重痛苦,郁积心头,无处排解,“悲秋”之情来自:,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情随景生,情景交融,哀景蕴含哀情 哀景引发哀情 哀景烘托哀情,“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艺术特点,哀景写哀情,哀婉孤独,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忧愤无奈,情感蕴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三)对仗工整,节奏铿锵, 富音乐美,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艺术特点,(二)起笔高远,气象宏伟,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千古诗圣杜甫,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
6、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其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
7、凉的感情。 顿挫: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语不惊人死不休,1、读书壮游时期(712746)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2、困居长安十年(746755)“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长安应试,落第(747)进赋自荐(751、754)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授官兵曹参军(755)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批评时政、讽刺权贵),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北迁羌村(755)宁武投效(756)陷贼居京(756)潜逃凤翔(757)出仕左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758)弃官赴秦州
8、 (759)月夜、春 望、北征、羌村 “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60770) 投奔高适(760)入严武幕(761)检校工部员外郎(761)草堂生涯(760)移居夔州(766)漂泊荆湘(768)卒湘江水舟中(770)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秋兴八首、又呈吴郎、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
9、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主要内容 1、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 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2、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3、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4、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 5、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 6、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杜诗的特点及成就1、深广的忧国忧民思想;2、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3、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4、雄浑跌宕的作品结构;5、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6、出神入化的律诗成就。,朗 读,沉 郁 顿 挫,